2021高考作文 | 破题“体育之研究”,这样立意就准了
先来回顾一下全国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段的主题是体育,但如果只是就体育论体育,文章的立意很容易轻浅乃至跑偏。
那么,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来讲,才能让文章既切题又有一定深度呢?
立意准确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
第一,看材料出处。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代发表于《新青年》的文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旨在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改造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号召青年人做“新青年”,引导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近期看过热播剧《觉醒年代》的朋友,相信也对二十八画生在大雨之中振臂论及,新一代青年应是强壮而非体弱这一画面,历历在目吧。
读懂了材料的来源,便不难将体育和青年发展的命题挂上关系。
第二,看文段内容。
题目中选取的内容是论及“体育之效”,也就是体育对于人的发展有哪些功用。
但材料选取的内容并没有直接论述体育的作用,而是围绕变化二字,强调即使天生柔弱,只要勤加锻炼,也可以变强。
尤其是文末的论述,流露出对于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自信和乐观:天生柔弱,或许是老天爷在鼓励我去变得更强呢?读罢让人直呼痛快。
读懂了材料的内容,便自然会将体育和体育如何让人变化联系起来。
第三,看出题背景。
有时候,审题不仅需要细究题目本身,还可以通过联想社会和时代背景,帮助我们更好地切题。
今年尤其是近一段时间,最重要的背景就是庆祝。
那么庆祝建党与做为青年的高考学子们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百余年前的党的早期领袖们,当时也是青年,他们在对如何救国图存的不断思索下,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这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而今日的青年学子,站在历史百年的交汇处,亦当从前辈们的精神中汲取力量,立志高远,并不断提升自我、为之努力。
事实上,今年的其它几个作文题目,内容也大多与此有关。例如,可为与有为一题,可以理解为讨论青年的理想与实践;又例如,人字漫画一题,可以讨论步入成年的学子们,应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到了这里,“体育之研究”这篇作文题目,想必大家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那么我也谨抛砖引玉,以议论文为例列一下我想到的总分论点,供大家讨论。
《拥抱体育,完善人格》
总论点:体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更在于通过塑造体育精神,让对于体育的追求融入到我们的人格当中,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分论点:
在体育中追求卓越,锻造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体育中亲近自然,体味积极乐观的心智。
在体育中融入团队,感受团结友爱的力量。
如果想写记叙文,也可以从体育对我们的改变,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提升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真情实感来写作,相信一样可以打动考官。
以上。祝大家学习进步!
码字不易,喜欢的话欢迎点赞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