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奇观

    晴雨录

清代逐日逐时记载的降水记录,现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晴雨录记载了自清代雍正二年(1724)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北京地区的降水情况,共180年,但中间缺漏6年,实为174年。据《清会典》记载:“钦天监掌观天象,设观象台于京城东南隅,凡晴雨风云雷霓晕珥流星异星皆察而记之。晴明风雨按日记注,汇录于册,为《晴明风雨录》。缮写清、汉文各一本,于次年二月初一日恭进。”文中观象台即今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的古观象台。《晴明风雨录》即晴雨录。晴雨录以传统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为计时标准,按时记载降雨情况,周而复始,昼夜不断。降水情况分晴、微雨、雨(或晴、微雪、雪)三级。没有定量的描述,级与级间也无清楚的标准界限,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降水情况系列。为认识这180年间北京地区的降水规律找到一个实测依据。与自1841年开始的北京地区的雨量实测记录相对照,重叠年份所记载的基本内容完全吻合。

    坎儿井

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自流灌溉的暗渠工程。世界上最早的坎儿井出现在亚美尼亚。中国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当地气候干燥,夏季高山积雪融水渗入戈壁,形成较丰富的地下水潜流,可以利用。新疆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①由西汉时关中的井渠演变而成;②当地各族人民因地制宜的创造;③导源于波斯,由中亚传入。

坎儿井一般顺地面坡度布置,分竖井和暗渠两部分。暗渠首段是集水部分,中间是输水部分,出地面后有一段明渠和一些附属工程。开挖时先打一眼竖井,称定位井。发现地下水后沿拟定渠线向上下游分别开挖竖井,作为水平暗渠定位、出渣、通风和日后维修孔道。竖井间距大致与竖井深度成一定比例。暗渠长度从几公里到20km。用暗渠输水在干旱地区可以大大减少蒸发量。暗渠在下游出口(称龙口)接明渠,一般还引入蓄水池(称涝坝)中,以调节灌溉水量。一条坎儿井灌田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一般都由个人经营。据《清史稿》等资料记载:吐鲁番地区坎儿井19世纪中叶仅有30余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后,增加60余处;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入新疆又发展增开185处民国时吐鲁番、鄯善、库车、托克逊、哈密等地已发展至1000余条,以吐鲁番最多。据20世纪50年代估计,新疆坎儿井在1600条以上,总长度不少于5000km

    涪陵石鱼

古代长江中游枯水位的石刻标志。位于四川涪陵县北长江江心的白鹤梁上,由西向东长1600m以上,与长江流向平行,南北宽10~15m,常年淹没在水下,只在某些年份冬春水位最低时,才露出江心。在梁的倾斜面上是鱼形图案与文字题记纵横交错的石刻群。已发现的鱼图中有三条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的清代双鱼,以及根据宋代题记上溯唐广德二年(764)以前所刻鱼图,具有相当于现代水尺的作用,是历代记录不同年代不同枯水位的固定标志。在已发现的宋元明清约160余条题记中,除记年月外,往往记有双鱼已见,水至此鱼下五尺,水去鱼下七尺等字样,留下一批长达千年以上可供分析研究的枯水位宝贵记录。

    九寨沟

在岷山朵儿纳山峰北麓。九寨沟由树正沟和日则、则查洼、扎如三条支沟组成。九寨沟风景淳朴自然,原始幽深,绝少人工雕饰,有“童话世界”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他是由湖泊、瀑布、滩地、森林、雪山风景组成。

    桂林山水

漓江为西江支流桂江上游干流,发源于桂东北兴安和资源两县交界的广西第一峰――猫儿山,南流至兴安县榕江镇汇灵河,始称漓江,至平乐县后称桂江。漓江平均含沙量0.067公斤/立方米,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漓江以风光旖旎著名于世,自桂林至阳朔的80公里漓江河段,澄碧的江水,萦绕于玉笋瑶簪般的群山之间,千峰倒映,岸竹依依,似一幅锦绣画卷。若遇烟雨笼江,山色空蒙,舟行雾海,又是一番"烟波迷万壑,雾海隐千峰"的迷人景象。世所称誉的桂林山水,主要集中在这段漓江上。

    大石围

大石围(又名乐业地下龙宫天龙口,历代声称:"天下第一奇观西江韩湘子神仙洞天,南海观音菩萨圣地")位于中国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百岩脚屯。

从大石围洞口进入洞底,有一片茂密的地下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中奇花遍地,古树参天。大石围漏斗底部又有一洞,洞中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如飞禽走兽相互嬉戏。洞中有两条7米多宽的河流(据说有四条河流,但因设备不全未能探清),河流水清见底,一冷一热交汇东流,河流两岸,美丽多彩的玛瑙、玉石、龟兔形状怪石成千上万,千奇百怪的地下溶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通,层层相连,神乎奇神的马蜂洞位于大石围东面山峰半山腰,洞中石柱、石笋、石枝、石旗、石像、石人、石花、石凳、石瀑及莲花盆景物不计其数,奇怪的是从马蜂洞支洞口,可观大石围三面风光及底部地下森林和地下河的天窗等。大石围北面有个啄木当上洞,洞中有三个大厅,有飞流的石瀑,有洁白的石柱、石笋、石凳、石菌,奇峰怪石盘踞其间,幽深迷人,令人眼花缭乱,则如仙境。更为奇特的是,啄木当下洞,位于大石围西北面,洞中有个殿堂,最令人称奇的是,莲花盆、石凳、石桌、石旗刻印着各种奇异的彩色花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疑是人为。大石围东侧有个田边洞,更是神奇怪象,洞中的乳石,如百岁老人团聚一堂,千年灵芝生长在地上,奇景天成,比比皆是。有趣的是,大石围西面,有个新路洞,洞中有两个石坝大厅,组成梯田池水,水清见底,冰凉可口象瑶池。大石围景区奇观千笔难挥万言难尽,她是世界上一个集独特险峻的溶洞与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垂直竖井,并且地下奇观超世界,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景区能够与大石围相比,故称"天下第一奇观,世界岩溶圣地"。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其雄奇壮阔的黄果树瀑布而闻名于天下,景区内河流纵横交错,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峦叠翠,植被奇特,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风光。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峡谷比比皆是,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20公里直径范围内,分内着由18个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瀑布群,即“九级十八瀑”。著名的有陡坡塘瀑布,螺丝滩瀑布,银练坠潭瀑布,星峡飞瀑,滴水滩瀑布等。风景区内笔立的奇峰、深邃的峡谷,以及诸如“大瀑雄风”、“吼瀑报警”、“水帘摸瀑”、“红崖千古之谜”等形形色色的大自然奇观,构成一幅幅天然风景画,给雄伟的大瀑布凭添了诸多神韵。

风景区根据景观特点和功能管理等因素,划分为黄果树大瀑布中心区、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坝陵河峡谷访古景区、郎宫景区等独立景点。外围还有关脚瀑布,犀牛洞、上洞、观音洞等4个独立景点。

    钱塘江潮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石林

石林位于昆明市东,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在路南广达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百亩不等。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菁石林,只见奇石拨地而起,参差峥嵘,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在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时期,路南一带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约二亿八千万年前的石炭纪,石林才开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流动时不断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和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变沧海为陆地。海水退去后,又历经了亿万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就留下了这一童话世界般的壮丽奇景。远远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菁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游览面积约1200亩。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进入景区内,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有的石柱高达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轶名的打油诗所云:“远看大石头,近看大头石。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但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无数骚人墨客把它咏叹吟哦;它又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有双鸟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像生石,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簪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李子菁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赏,去发现,去自由驰骋地想象。景区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宫仙境,游者莫不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景区内建有狮子亭、望峰亭、石台、石凳等供人小憩。早在明代,石林即已成为名胜,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政府才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进行勘察、设计、施工、修筑游路和外面的公路、宾馆、饭店、商场等,给一些像生石取了名,石林才逐渐名扬五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游览石林也可以从距石林6公里的“石航”乘直升飞机鸟瞰,又别有一番情趣。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节,石林四周的彝、汉等各族群众都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石林欢庆佳节。人们在白天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比赛活动,夜晚则燃起熊熊篝火,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阿细跳月、大三弦舞则是最受欢迎的传统节目。成千上万的中外宾客尽情狂欢,通宵达旦。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相结合,更使石林锦上锦上添花,魅力倍增。

所谓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曲型,故名)。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首屈一指。1966年,中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石林风景名胜区范围,石林集中。其象生石之多,景观价值之高,举世罕见。周围还有九乡、阿庐古洞、白龙洞等已开发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加之气候四季如春,舒适宜人,是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地方。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彝族服饰、路南卤腐、宜良烤鸭、油炸蜂蛹是游览石林值得购买或品尝的特色产品。彝族的歌舞也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责编: 魏永平       2010年03月1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