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无效社交》笔记

请停止无效社交

◆ 序言

>> 一个能言善辩,但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人,恐怕会成为圈子里最不受欢迎的家伙。

◆ Chapter 01 第一章 你所谓的社交有用吗?

>> 你的社交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01

>> 这个男生,一无亮眼代表作品,二无可靠平台背书,想要认识牛人大咖,难上加难。对方亲切,是因对方的涵养,但那只是接待粉丝和仰慕者的客气,不代表会接纳你作为朋友圈的一员。

>> 结识很厉害的人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成为很厉害的人。

>> 当你的能力、地位、资源配不上你的社交野心,你所做的不过是无效社交。

>> 交换名片和微信,只是有了蜻蜓点水的微弱联系。这只是社交的开始,而不是结果。即使你们之前有过热烈的交谈,没有后续的行动,也只是枉然。止于认识,没有跟进,想仰赖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 人脉的真相——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

>> 外向的人,他们的精力来源是外部世界——如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群、不同的场合和事物。他们就像太阳能电池板,需要暴露在太阳下再次充电,性格外向的人需要到外部世界去四处活动来获得充沛的精力。

内向的人,他们的精力来自内部世界——比如独处、沉思,和少量熟悉的人相处。他们就像充电电池,需要停止花费精力,停下来休息,以便再次充电。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刺激较小的环境才能让他们恢复精力。

所以,大量的社交可以让外向的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而对内向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消耗,他们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弄得筋疲力尽,他们只需要简单的人际关系。

>> 学会对关系断舍离,就是不再迎合所有人,不再试图让所有人满意,不再对每段关系都紧抓不放手。学会对关系断舍离,就是放弃那些我们心里不喜欢的人,随缘地对待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人,然后郑重地对待那些重要的人,那些你真正在意、真正心动的人。

>> 但对于个人发展,能力是1,人脉及其他是这个1后面的0。没有1,后面的0毫无意义;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可以让1的威力成倍地增长。

没有能力,人脉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没有匹配的实力,人脉发挥不了作用。而有扎实的能力做底,人脉才会像金手指一样发挥作用。

有了能力,人脉才能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了能力,你才能赢得人脉。

>> 当你能力平庸,苦心去扩展人脉,你是最想认识别人的人,同时也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你认识的人越多,只不过让越多的人知道你平庸且无能而已。

◆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人际观?——以共赢思维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 社会普遍认为的成功,其实主要包括个人成就、财富积累、人际成功三个方面。

>> 如果以共赢思维来处理工作,就会认识到:人为公司服务,同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这是个共赢的关系,偷懒怠工是对公司、对老板不负责,更是对自己不负责。对待同事也会认识到:把注意力聚焦在团队的任务上,精诚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建立一个简化人际关系、更加纯粹做事的工作氛围,不用耗费心力在钩心斗角上,不仅整个团队工作效率更高,个人的成长也更快。

>> 我理解的成功,不是来自比较,而是来自全力以赴的生活态度。你的理想是走遍山川大河,你的足迹踏遍祖国大地的时候,何必去管同学已经攒够了房子的首付?你的理想是拥有一栋房子、在城市里立足,你攒到房子首付的时候,何必遗憾你的同学已经玩遍世界,你只爬过公园的山?不断在比较,为了不被抛下,脑子里盘踞着“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的想法,内心只会又惶恐又焦虑。

>> 我发现,在家里,特别是在年幼的堂弟堂妹面前,我已经是一个能“发号施令”“生杀予夺”的大人,小孩们怕我,很多事情得了我的允许才敢去做。我有点不适应这种角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自己也还是个在大人面前谨小慎微的孩子。

是啊,每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都曾经是在大人指导下生活的孩子;每一个专业权威的领导,都曾经是努力适应的职场菜鸟;每一个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老师,都曾经是在课桌前正襟危坐的学生。每个人都是沿着一定的路径变成今天的样子,没有人是天生的大人,也没有人是天生的领导、天生的老师。如果有人批评你,“你怎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无论对方把你贬低到了什么程度,不用恐惧、焦虑、畏怯,那只是在描述一种暂时的随时可以改进的状态,而不是在说你不行。不要把对一件事的评价上升到对自我的评价。

永远相信,人的处境是不断变化的。在卑位者,当志存高远、隐忍自强,所怀者大,则有无限可能。将来你走得甚至会比曾经压在你头上的那个人要远得多。在尊位者,当公正处事,平等待人,用成长的眼光去看待人,莫欺少年穷。

◆ 有效社交是怎么做到的?——怎样结识超级交际枢纽式的人物?

>> 这里涉及一个社交的忌讳:如果有人愿意带你进入他的朋友圈,绝对不能在进入新圈子以后把他撇到一边,一定要感恩并充分地回报这个介绍人。有效社交者,对介绍人绝对不会过河拆桥。

>> 有效社交者通常都是“超级连接人”,当别人需要他引见时,只要这个人值得信任,他们也乐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朋友圈。慷慨才能换来慷慨,分享才能换来分享,吝啬自己的朋友圈,只会让社交圈越来越窄。相反,介绍两个人认识,实际上和两个人的关系都进一步加深了,在这个过程中介绍人没有失去,而是在得到。有效社交者一定是乐于介绍朋友互相认识的人。

>> 有效社交的一个技巧是成为某场活动、某个项目、某个组织的组织者,性质可以是学习团体,比如读书会;可以是兴趣团体,比如骑行社;可以是公益团体,比如爱心志愿者协会。组织者通常是人群的中心,他们有更多曝光的机会,更容易被认识,也更容易获得信赖。一旦成为一个小中心,你就会像磁铁吸引铁器一样,把人们吸引过来,社交不仅变得容易而且变得高效。

>> 结识目标对象需要找到一个“钩子”, “钩子”是钩住目标对象的理由。一个合适的“钩子”通常包括三个要素:初次见面的理由,建立联系的理由,持续联系的理由。

◆ Chapter 02 第二章 高情商是怎样炼成的?

>> 还有一种低情商是秀优越感,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朋友马上要去丽江旅行,兴奋地整理各种攻略,你却不屑地说你上初中那会儿就去过丽江,一点都不好玩,不如加钱去日本玩一趟。这已经不是你第一次优越感作怪泼冷水了,朋友没说什么,只是后来渐渐就和你疏远了。

>> 我们已经详细地分析了情商的含义,它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能力。

◆ 什么样的人是沟通高手?——好的沟通者,首先要学会打量自己

>> 看情境,沟通高手明白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沟通技巧,时间和地点常常影响沟通的结果。

可以逗得熟识的同事全场大笑的段子,初到公司的时候讲,可能会换来满场尴尬;约会迟到的时候,应该先真诚地表达歉意,一个劲说甜言蜜语可能只会让女朋友觉得你油嘴滑舌、不真诚,但如果在送了一束香槟玫瑰之后说同样的甜言蜜语,就会增进两个人的亲密感。

二看你的目的,是疏远、增进还是维持现有关系。如果你想融入一个新集体,那积极参与每一项集体活动,可以帮助你快速和大家建立联系,如果你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适当地拒绝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三看你对他人的认知。前面地域歧视的例子中,如果说笑话的人是长辈或上级,或许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细腻而敏感的朋友,暗示一下他可能就知道自己行为不妥,如果反唇相讥,很可能会让他恼羞成怒,进而毁掉你们的关系;如果是一个交情很深的老朋友,你就可以直率地坦白自己的不适。

>> 同理心和同情心不能混为一谈,同情心表示你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进而产生悲悯之心,而同理心是指你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而感同身受。

>> 沟通高手有一种魔力,其他人更愿意信任他,而不是防备他;更愿意和他合作,而不是和他对抗。差劲的沟通者当长辈,小孩调皮捣蛋搞破坏,好的沟通者却可以成为小孩最喜欢的朋友。差劲的沟通者当领导,下属心怀怨恨敢怒不敢言,集体消极怠工;好的沟通者不仅能让下属全力以赴,还让他们对自己敬重有加。

>> 因为沟通并非是我们用在别人身上的技巧,而是我们与别人共同参与的过程。

◆ 最棘手的沟通——普通谈话是如何升级为关键对话的?

>> 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能力的养成都会经历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

◆ 好好说话——糟糕的沟通氛围是如何造成的?

>> 优越感是损坏关系的毒药。任何表达出“我比你优秀”含义的信息,不管是明示还是暗示,都会引起信息接收者的防卫态度。

>> 高明是我高中的学霸同学,高考不负众望考上了全国排名前十的名校。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同学碰到一起吃饭。其实刚开始大家都很佩服他,虽然他三句话不离“我们×大”让我们有点不舒服。可是后来我们彻底被他的优越感激怒了。一位同学说起自己也很“学霸”的表妹志愿也是他这所学校,可是差2分没考上的时候,他不留情面且特别傲慢地说:“是吗?考不上的人都这么说。”

其实他不需要始终在对话中保持一种优越的态度,他的优秀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刻意强调。他不断传达自己的优越感,一众同学对他的评价反而变低了。

在亲密关系中,也存在不断强调优越感、贬低对方的行为。男方比女方学历高,能力强,经常面带鄙夷说:“就你啊,你行吗?”女方比男方家境优越,话里话外都是嫌弃的意味:“切,就你们家那情况……”“我们家呀……”在家庭中处处彰显优越感,也特别破坏沟通氛围,破坏关系和感情。

对所有物的炫耀,是优越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传达的信息是:“我比你有钱”“我家境比你好”。

>> 从小到大,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他的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子、每一个书包是多少钱买的,这个零食是进口的,那个东西是某某帮他从国外带的。成年以后,开始炫耀护肤品和包包,开始炫耀出境游,炫耀车和房,炫耀一切所有物。

可惜他们常常得不到想要的艳羡,人们报之以普遍的反感,轻则冷淡回应,重则明嘲暗讽。没有人喜欢这样的朋友,所以他们总是无法维持长久的友谊。

>> 谈话中援引外援,不变的潜台词是:能和这么优秀的人成为朋友,我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有时候,搬外援是为了借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有一种毛病叫“忌言人长”,别人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他们不愿意喝彩。他们的口头禅是:“这有什么?”

他们的优越感受到了威胁,但他们总能搬出一个朋友、一个亲戚、一个同学来救场,这个朋友、亲戚或者同学一定拥有更厉害的经历,能把在场的人比下去。

当优越感膨胀,就变成了明目张胆的歧视。

>> 沟通高手更强调平等的感受,而不是优越感。

情商高的人如何好好说话的呢?他们即使在能力养成和知识积累上胜过他人,在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收入、容貌身材等方面更占优势,也不会在言语中流露出优越感。这不是在伪装,而是他们相信:即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其他人也同样具有自己的价值。他们的过人之处,不能成为他们碾压、贬低、歧视,甚至羞辱他人的借口。

◆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大多数人存在着倾听的“七宗罪”

>> 倾听至少有着和说话同等重要的力量。为什么人们那么介意自己在说话时显得笨拙、木讷、落入下风,却完全不在意自己在倾听方面的拙劣表现?多少关系的崩坏是因为听得不够,而不是因为说得不够?

沟通高手不一定是表达的高手,但一定是倾听的高手。

◆ 情商高的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沟通技巧?——适度的挑衅,会让对话热络起来

>> 丈夫下班回家寡言少语,妻子质问:“你为什么一回家就给我脸色看?”丈夫瞬间就火了,他并不是给妻子脸色看,而是最近工作压力大、进展又不太顺利,每天到家已经身心俱疲,妻子非但不体谅还无理取闹。“我什么时候给你脸色看了,你不要无理取闹行不行?”两句话的工夫这个家庭就可能爆发激烈的争吵。

很多严重的误解与矛盾就是这样造成的。

验证沟通法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类似这样的误解。它完整的程序包括三个部分:

1)描述你观察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推测。

3)请求对方对这些行为的诠释做出澄清。

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妻子用验证沟通法不仅可以弄明白丈夫寡言少语的原因,又显得体贴、没有攻击性。

“你这几天回家都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爱笑。”(描述观察到的行为)

“不知道是我哪里做得不好让你不开心了?”(第一种对行为的推测)

“还是你工作太累回家只想休息不想说话?”(第二种对行为的推测)

“你能不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呢?”(请求澄清)

>> 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同理心。

这种方法叫作“枕头法”,它是由日本小学生想出来的一种思维方法。枕头有四个角和一个中心,而问题也可以像枕头一样,从五种角度去理解,每一种角度和立场都有自己的价值。

>> 立场一:我对你错。

>> 立场二:你对我错。

>> 立场三:双方都对,双方都错。

>> 立场四:这个议题不重要。

这个视角是上帝视角,两只蚂蚁因为一个米粒打起了架,在我们看来是可笑的,因为它们只盯着眼前的米粒,却没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饭团,更没察觉有人往地上泼了热水,它们马上要遭遇灭顶之灾了。

有些人总是把在细枝末节上的分歧渲染成你死我活的争辩,有人甚至因为牙膏从底部开始挤还是从中间开始挤闹得不可开交而离婚。在争执中,我们就是为眼前的米粒打架的蚂蚁,我们盯着分歧,忘记了更重要的东西。我们为琐事吵架,可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爱情,相比于这段感情,谁对谁错一点都不重要,或者没有我们现在看来的那么重要。

>> 立场五:四个立场都有真理(枕头的那个中心)。

>> 当然枕头法也不是万能的,你可能仍然没有改变最初的想法,双方仍然没办法达成共识,眼前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没关系,使用枕头法之后,你的想法不再偏激、不再狭隘,你对别人的立场更加宽容,剑拔弩张的沟通氛围也缓和了下来。

>> 我找到一种方法,它能让你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正面缓冲法。

1)要耐心地听完对方的陈述。

就算心里再不同意,嘴里再渴望反驳,也要等对方说完。

2)找出正面的部分加以肯定,为自己即将发表的反对意见做缓冲。

等对方说完了也不要急着表示反对,从对方的陈述中找出正面的部分予以肯定。

如果对方的观点,你是部分同意的,请先把同意的部分拎出来予以肯定。如果对方的观点你完全不同意,你可以找共同的目的,比如“大家都是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你可以说基本共识,“我们都认为目前的制度是过时的”;你还可以夸奖对方呈现出来的态度:“我觉得你很有想法!”我们总能找到可以肯定的地方,除非你自大到觉得对方一无是处。

>>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对人的影响最大,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大脑在认知上习惯先入为主。先同意再反对和先反对再同意两种顺序给对方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先反对再表达肯定,收效甚微。

肯定是为了让对方放下防备心理,每个人心的门口也是有卫兵的,当你激起他的防卫心理,你的信息就会被挡在外面进不去。而肯定的信息可以帮助你绕过门口的卫兵。

>> 3)委婉转折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 我们对“可是”“但是”“然而”“不过”这些强势的转折词是非常敏感的,它们会让前面的肯定信息付诸流水,因为我们只要听到这些词,会条件反射地觉得前面的肯定是虚伪的,是假的,是应该作废的,因为大家都明白强势转折词之后的内容才是真心话。

所以我们可以尽量使用“我这里也有一个想法”“同时我觉得”“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说说我的想法,但不一定对”这样的委婉转折。

>> 重新定义法的第一种用法是:改变措辞,使之更加得体。

>> 重新定义其实是许多情境中救场圆话的基本原理。在2009年春晚的首次彩排中,青年美声歌手王莉在上场的时候不慎摔倒。面对这一突发状况,董卿临场发挥,说了这样一段话:“刚才歌手王莉不小心摔倒,好在没影响到她的演出。其实春晚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最优秀的演员,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来才走到这里的!”她重新定义了王莉的摔倒,巧妙化解尴尬气氛,这段话既落落大方,又温馨励志。

重新定义法的第二种用法是:总结提炼。

>> 重新问一个问题,当然不能抛出一个与原问题完全无关的问题,这会让人感觉在心虚回避,这不是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的做法。正确的姿势应该是:重新定义这个问题。

>>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黑人瑞德有三次假释谈话,第一次假释谈话是他入狱第20年的时候。

>> 第三次假释谈话是他入狱第40年的时候。

警官问:你判无期已经40年,你改过自新了吗?

这次他没有顺着警官的问题回答,而是重新定义了问题。

他答:改过自新?我想想看。我不懂什么意思?

警官说:就是重返社会。

他反问:这我懂,年轻人,它对我来说是虚词,政客发明的词,使你们穿西服打领带的人有活干,你到底想了解什么?我后悔犯罪吗?

警官再问:你后悔吗?

囚犯答: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处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时,想到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了。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这副垂老之躯,我得接受事实。改过自新?狗屁不通的词。你盖章吧,别浪费我的时间。告诉你一句实话:我他妈的不在乎!

结果申请被批准了,他可以出去了!

>> 警官每次问的问题都一样,但最后一次和前两次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瑞德重新定义了问题。你改过自新了吗?其实是一个不好回答的封闭型的问题,你能回答没有吗?警官这个例行公事的提问,只要脑袋没坏掉的囚犯都会回答自己已经改过自新了。那你怎么有说服力地证明自己已经改过自新了呢?

瑞德重新定义了问题,把问题从“我改过自新了吗?”变为“我后悔了吗?”后悔是一种心里的感受,谈感受是可以打动人的。我后悔吗?我当然后悔了,因为年少时犯下的错,我在生命最好的时光都被囚禁着,那个犯错的少年早就不见了,如今我只剩下垂老的身躯。

>> 妻子提醒丈夫:“东西用完,放回原来的地方好不好?”就算用再温和的语气,也有一丝责备在里头,对方听完很可能是不高兴的。但是加一个亲昵的称谓,变成:“宝贝,东西用完,放回原来的地方好不好?”立马就不一样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亲密关系里,沟通中的情绪氛围是由双方对当前关系状态的判断决定的。当一方觉得另一方不够宽容,他介意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方的态度反映出来的爱和在乎的程度。称呼可以给关系定调子,我们非常生气的时候会一改平时的亲昵称呼,大声直呼对方的大名。

>> 亲昵的称呼则暗示着:我们的关系还是好好的,我还是一样地喜欢你,我并没有责备你的意思。

>> 亲昵的称呼不止作用于对方,也作用于我们自己。亲昵的称呼同样在暗示我们自己,这是一个很亲、很重要的人,我不能用生硬的态度伤害他的感情,语气也随着亲昵的称呼软了下来。

◆ 什么样的道歉才是真诚的?——会不会道歉,决定了关系的走向

>> 道歉经常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完事的,一个完整的道歉应该由五个部分组成。

01 表达歉意

>> 在对他人情感的认知上,道歉的忌讳之一就是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可能造成的伤害轻描淡写。他们的口头禅是:“我只是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多大点事啊,至于吗?”“不就是弄坏了你东西嘛,我赔给你不就完了。”这其实是对受害方所承受的伤害没有同理心的表现,即使道歉也显得不真诚。

其次是自身歉意的表达,诚恳的歉意应该是因为我的行为让你失望、痛苦、不便,所以我觉得后悔、羞愧、歉疚。

>> 在歉意表达上有三个忌讳:

第一,为了脱身而道歉,比如“我道歉还不行吗”。

第二,忌讳先道歉再指责他人,比如“对不起,我刚才说话大声了,但那是你无理取闹在先”。

第三,先道歉再找借口自我开脱。比如“对不起,我迟到了,可是我不是故意的,是因为路上堵车”。

>> 02 承认过错

>> 很多男生认为,已经和女朋友说了“对不起,我错了”,对方还不依不饶地追问:“你错在哪里?”是无理取闹、不可理喻。我觉得不可理喻的是这些男生才对,光囫囵地、模糊地说“对不起,我错了”是不够的,真正的承认错误要反省清楚哪件事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

>> 03 弥补过失

>> 真正的歉意体现在为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损失,做出赔偿的意愿。

为什么德国的道歉被认为是有诚意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德国一直在为纳粹罪行赔偿。比如,德国向以色列前后赔偿了大约700亿欧元,向大屠杀幸存者赔偿了约150亿欧元,而且将继续处理赔付。此外,德国政府还积极协调那些使用过战争劳役的德国公司向受害者进行赔偿。

>> 生活中,造成损失的情境中,弥补损失是道歉最重要的环节。你把我的车剐花了,道歉认错是不够的,你要赔偿维修费;你的孩子把我孩子的脸烫伤了,你带着孩子来道歉赔礼送水果是不够的,你要赔偿医疗费以及伤疤修复费用。弥补损失才能让失衡的天平恢复平衡,弥补损失才是真正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忘记女朋友生日,道歉、认错、补蛋糕、补礼物还不够,从来不洗碗的人答应洗一个月的碗就很有诚意。文章开头睡过头错过接女友时间的倒霉鬼,光打电话、发信息道歉是没用的,应该赶到火车站买最快一班车往同一个方向赶,女朋友坐七八个小时火车来看你,你也坐七八个小时火车去追她,然后在终点站面对面道歉赔礼。

成龙接受杨澜访谈时曾坦言,曾经好几个身边人被老婆搬空,所以结婚20年都对老婆保持戒心,把钱握得很紧,每个月只给林凤娇生活费。直到他出了私生女“小龙女”事件,出轨的事天下皆知,他才把家庭财权交给林凤娇,这其实是一种弥补,是在表决心。

道歉的过程中,一定要问,我能做点什么,才能弥补我造成的伤害?

>> 04 真心悔改

>> 最没诚意的道歉是什么?死不悔改。

不雅的玩笑让女同事不舒服,道过歉认过错,第二天又毫无顾忌地开荤腔;约会迟到,道过歉认过错,之后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表达歉意、承认过错、弥补过失,要是撞上屡次不改,就付诸东流了。

>> 05 请求原谅

>> 很多人觉得自己说了“对不起”,理所当然就要得到一句“没关系”。他们似乎成了理直气壮的一方:“我都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

是啊,你已经表达过歉意,承认了过错,尽力弥补过失,也真心悔改了,为什么还得不到原谅呢?

因为道歉是你的事,原谅是对方的事。取得对方的原谅,道歉才算完成。

>> 请求对方的原谅意味着:你为自己的行为负疚,你在乎对方是否原谅你,你郑重地对待道歉这件事,如果对方不肯原谅,你愿意做更多的事情,直到得到原谅为止。

请求对方原谅还意味着:你把事情的控制权交给了对方,原不原谅你由对方说了算,你尊重对方的意愿。

>> 真诚的道歉不只是包括表达歉意、承认过错、弥补过失、真心悔改、请求原谅五个完整的环节。

◆ 当别人抱怨时,是想告诉你什么?——认识抱怨背后隐藏着的真相

>> 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提出了“XYZ法则”:“当你做了X,我感到Y,我希望你能做Z。”

对人不对事的抱怨: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一点都不关心我。

XYZ法则:我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心不在焉的,我感到自己被忽视了,我希望你能先放下手机认真听我说会儿话。

XYZ法则包括三部分:事实+感受+需求。这种表达方式坦率直接地表达需求,但冷静克制,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可以有效避免毫无意义的相互攻击。

>> 自夸也是抱怨的原因之一。抱怨某个人的缺点,其实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他优秀。有人还把抱怨当成是一种显得自己更有鉴赏力的方法,比如抱怨其实尚可的餐厅难吃,比如抱怨大家较为认可的电视情节低幼。很多抱怨背后隐藏着充满优越感的夸耀和吹嘘。

消极地评价某个人、某个事物,是希望别人能够注意并欣赏他们的这种优越性,但往往他们内心更深层次的地方,隐藏着更深的自卑。

>> 因为所有能力的养成都分为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

就像武侠小说里一个初闯江湖的小青年,学得三脚猫功夫以为天下无敌,这个时候是无意识的无能;等到实战失利,被打得屁滚尿流,就是有意识的无能;然后拜得名师埋头苦练或者掉到悬崖捡到秘籍,卷土重来,但囿于大功初成,所以还是有意识的有能;最后炉火纯青入了化境,无招胜有招,就是无意识的有能。

◆ 批评的艺术——优秀的批评者长什么样?

>> 关于领导力,她误会了一件事,她把领导力理解成支配力和控制力,但真正的领导力不是支配力和控制力,而是说服大家向共同目标努力的能力,其中就包括以积极的方式指出下属的问题。她是个糟糕的领导,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她是个糟糕的批评者。

>> 的批评首先应该是具体的。

批评原则上对事不对人,一要指出关键,存在缺陷、需要改变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显得这么重要?二要关注细节,明确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尽人意。含糊、笼统地说“你错了”让人困惑,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只会让沟通成本不断上升,不如直接指出问题是什么、具体错在什么地方以及你的基本态度。

在职场上,上司给下属提交的方案判死刑之前,不能只有一句“不行,重做”,应该说清楚到底哪里不满足要求;在恋爱中,女朋友与其笼统地指责男友“你不爱我”,不如说“你情人节没有给我准备礼物,我觉得你不够爱我”;父母关门骂孩子没礼貌、丢人现眼,不如直接告诉他以后见到长辈要打招呼。

◆ 为什么我不再群发拜年短信了?——无差别对待,是人际关系的大忌

>> 学会对关系断舍离,就是不再迎合所有人,不再试图让所有人满意,不再对每段关系都紧抓不放手。

学会对关系断舍离,就是放弃那些我们心里不喜欢的人,随缘地对待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人,然后郑重地对待那些重要的人,那些你真正在意、真正心动的人。

亲疏有别,主次分明,维系一个简洁的关系圈子,可能我们就不会这么累了。

>> 驯服就是建立一种强的联系。爆竹响起的时候,我会想起你夹到我碗里的那口青菜;下雨的时候,我会想起你塞到我耳朵里的那首慢歌;扣子扣错的时候,我会想起你当时放肆的笑声;闻到粉笔灰的时候,我会想起你当年的苦口婆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