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竹刻,风雅入骨

竹,中通外直,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中国人最是欣赏竹子这坚韧的性格,也常常拿竹子来自喻。

苏轼更是把君子与竹的相互关系推到了极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尽了多少人的内心。

窗内这厢,铺一桌纸砚,笔慢慢浸透墨,横竖撇捺叙说着世间百态;

窗外那侧,望无边竹林,风缓缓摇过叶,云淡风轻阐述着虚怀若谷。

在这种环境里熏陶的人,怎会不温润如玉?

文人爱雅玩,雅玩中存在竹子元素会更得文人的心,他们独爱将竹子置于案头时刻提醒自己应保持高气节。

不少人喜欢在竹子上创作作品,有一样艺术品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依然深受欢迎,那就是竹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 · 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

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汉族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汉民族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竹雕西园雅集图杯

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

而且存世的竹雕制品也很少,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两代的传世品。明清时期的竹雕制品,雕刻技艺的精湛,早已超越了前代。

竹雕西厢人物笔筒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

竹雕艺人们在竹根雕上要花费许多心思。

因为竹根雕不同于木雕、石雕和泥塑,由于其材料壁薄心空、外硬内软,局限性大,可塑性小,稍不留心就会凿穿成为废品。

竹根雕的雕刻技法主要是立体圆雕,辅助以深浮雕。

但是,竹根雕被艺人们施予了雕棘镂楮奇思巧艺,竟然毫不逊色竹子中断的大件作品。

竹根雕器物以案头摆件和文房器具为主要品种,因为在过去都是专门供权贵商贾和文人雅士赏玩以及书画之用,所以雕刻的器物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量。

一般竹雕者也都是能诗善画的文化人,他们以刀代笔,将这些毫无用处的竹根,变废为宝,成就了一门高雅的艺术。

竹根雕作品的优劣大致可以通过质地、造型、立意、色泽、神韵、趣味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评判。

一件精品不但要材质结实、细腻,还要纹理清晰、美观,色泽润滑、雅致,构思新奇、独特,制作精美、巧妙,造型生动、自然

更要达到立意高雅、深刻,神韵准确、传神,趣味盎然、隽永的要求。

简约明了地说就是能“吸引人的眼球,拨动人的心弦”,能使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竹,可食;可用;可画;

可雕;可赏;可咏,

如此“可塑之才”,

试问谁不爱?

木掌柜竹雕作品鉴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