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改变自己过程中的三个错误认知,提高行动的效率
改变自己
自信一点点
你有没有觉得:虽然自己也很努力做事,但是好像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觉得自己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变化并不大?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虽然改变自己的欲望强烈,但得到的收货却甚少?这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是低效率的学习或改变!
今天我主要通过心理学方面来跟大家分析:为什么我们虽然很努力,但是改变的结果并不满意,如何才能使自己改变自己的效率更高?
在前些天的文章中,曾专门讲到“人性的弱点”,其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人性的“贪念”。如果你意识不到人性的“贪念”,那就容易陷入进去。
当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或受到刺激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应该变的更优秀,这样你改变的动机就产生了。这个时候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比如看书、看课程、向别人求助等方式,有非常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搜集大量的方法,或者同时学习很多东西,希望自己能够快一点得到明显的变化。
这会产生一种情况:压制式学习。意识 就是说强行要求自己学习,比如大量的阅读 、大量的看视频等。可是,看那么多东西,有多少被应用到工作或生活当中了呢?答案是:非常少。
很多人都对改变自己存在的第一个错误认知是:认为看书、听课等就是改变。然而,学了并不一定就能记住,记住了并不一定就懂,懂了并不一定就能应用到工作或生活实践中去。
另外一个方面,是大家在遇到问题想要改变的时候,内心的那种急切感。可以说,只要一个人太急于改变自己,结果往往都是难以改变!因为当你非常着急的时候,你的心态就已经非常糟糕了,或者说由于内心过于浮躁,你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稳扎稳打。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而感觉到头疼,在这个时候是简单的吃一片止疼药呢,还是找医生做一个检查或思考一下是因为什么而头疼的?
相信大家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然而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大多数更倾向于第一种。
对改变自己存在的第二个错误认知是:改变就是一个结果。当看到自己努力一段时间后有成就了,就认为自己已经改变了,不再需要努力了。有一个人因为自己体重太胖,有200斤之重,年纪轻轻就有三高,因此而不自信。他下定决心要减肥,通过一年的运动、合理健康饮食等,终于减到140斤,健康状况也逐渐好起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认为他的确是改变了,然而改变以后我们要怎么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来做两假设:一、由于认为自己改变的结果达到了,就觉得自己不用再改变了,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像以前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该熬夜熬夜,半年之后是什么样子?二、在改变的过程中认识到结果的重要性,虽然减到了140斤,但继续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注重饮食,十年后是什么样子?
改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关于改变自己第三个错误的认知是:改变自己,就是要让自己有大不同!这往往是很难的,虽然要有强烈的动机,但还要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你的改变目标,就像是你要爬上的一座2万米的高山,每天爬100米相对来说是很容易的,可是如果你总是渴望两天或三天就爬到山顶,就非常苦难,而会挫伤你的信念。
了解了这三个错误的认知后,我们该如何行动?
1、保持强烈的动机,使动机成为信念。如何理解这句话?你回答我一个问题就行:每天叫醒你起床的是什么?如果每天叫醒你起床的是你妈,或者是闹钟,就说明你是靠激情改变自己,再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三分钟热度”,三分钟过去就结束了;而如果每天叫醒你的是你的生物钟、是你的目标,你已经把改变的动机转换成行动的信念。
2、明确的目标。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可是据我所了解很多人的目标是非常模糊的。比如:我要非常自信、我要内心强大、我要不再社交恐惧、我要有钱、我要漂亮等,你觉得这是目标吗?你的目标是不是也像这样呢?看起来像是目标,可是经不起斟酌,因为这个目标过于模糊!
自信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而且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同,而且每个人都永远不可能在所有方面、所有事情上都自信,绝对的自信等于自负。如果你像上面那样给自己制定目标,等于是难以完成的目标。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能控制某些方面或行为,比如你可以制定为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学习,每天空闲时间如何安排,一年内考取一个什么证书(驾照或其他),又或者是学到其他什么技能。当你这样写的时候,目标就明确很多,而看看到目标你也知道该如何行动。
3、简单的行动:学习---转化---应用---反馈“。有一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一直在看书、在学习,而没有及时的去实践,几乎是白学。要有怀疑精神,善于提出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行动!比如,你今天看到书上有一句话很好,说赞美别人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获得快乐,看到这里就够了,接下来今天的任务就是去实践,把这句话进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在别人身上。当你到公司后,看到一个同事穿了一双新衣服,马上就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看起来整个人都很非常有精神!“当对方向你表示感谢的时候,你的”学习---转化---应用---反馈“的过程就完成了!
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讲出一些事例,还需要我们灵活的去运用,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