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出现这18种症状,就要警惕心生病了

大家都知道,望舌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天我们要告诉大家,舌头和心的关系。舌质的血络最为丰富,与心主血脉功能关系密切。舌的灵活运动可使人正常发音讲话,形成语言,又与心主神明功能相关。因此,舌象首先可反映心的功能状态,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全身脏腑气血,故舌象又能反映心的正气盛衰、病邪深浅、病势进退和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等。

今天的文章里提到18种舌头的症状,大家学习一下。

正常舌体为形态正常,无缩、纵、卷、萎、歪、胀、强、裂等变化,亦无出血、疮、疔等异见,色泽红润,不胖不瘦,不滑不枯,柔软灵活,能辨五味。心病常见舌象如下:

1.舌纵

患者舌体长伸,伸出口外不能自主收缩。《辨舌指南·观舌总纲》谓:“舌出不能收,及不能语者,心绝也。”

2.舌卷

患者舌体上卷,不能伸展,转动不灵,语言不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

3.舌萎

患者舌体瘦小,并不能自由调动。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奉养于舌而致。

4.舌歪

患者伸舌可见舌尖或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不能居正。多见于中风,亦见于心气大亏之重症。

5.舌麻

患者舌头有麻木的感觉。多为心脾血虚,“营气虚则不仁”,营血不能上充于舌之故。

6.舌衄

患者舌上非外伤性出血。多因心火亢盛,迫血妄行,可兼见舌尖红赤或起芒刺。

7.舌肿

《医学摘粹·杂病要法》曰:“舌之疼痛热肿,专责君火之升炎。”多由舌生疮痈、舌光剥、舌碎裂、舌尖红刺所致。内热者,症见口渴心烦、小便短赤,治宜泻火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合导赤散;阴虚者,舌干燥、喉痛声嘶,治宜养阴清热,用清咽润燥汤。

8.舌强

患者伸舌运动不灵活、不柔和,呈强硬状,且伴有语言謇涩。《张氏医通·中风门》云:“肥人舌根强硬,作痰湿治;瘦人舌根强硬,作心火治。”

9.舌裂

患者舌体有裂纹,少者一二条,多者纵横交错如龟纹。由心火上炎、化燥伤津或阴虚热盛所致。唐·孙思邈又称之为“舌破”,《千金要方·心脏脉论》谓:“心脏实……内热口开舌破。”

10.舌疮

患者舌体表面出现一个或多个溃疡点,又名红点舌、坐风舌。《证治准绳·口疮》云:“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为口舌生疮。”舌疮还有红、白之分,需结合四诊互参详辨。因心胃积热熏蒸,或胎毒上冲所致者,症见舌上生疮、舌裂舌肿、时流鲜血、口臭便秘、脉实有力,治宜泻火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合导赤散;若虚火上炎者,多久治不愈,疮破成窟、四肢倦怠、脉虚大,治宜补中益气汤。

11.舌颤

患者伸舌时舌体颤动不定,不能控制,又称战舌。多因内风或酒毒所致。舌淡红或淡白而蠕蠕微动,多属心脾两虚、血虚生风。《四诊抉微·望诊》曰:“舌红而战动难言者,此心脾虚也,汗多亡阳者有之。”

12.吐舌头

患者舌体动如蛇舐,反复吐回或吐而不回,调动不停。《中医临证备要》曰:“小儿时时伸舌,上下左右,有如蛇舔,多因心胃蕴热,夹有肝风。”

13.重舌

患者舌下肿起如又生一小舌,或兼见下颌部肿起,属心脾热盛。

14.舌菌

患者舌体上生恶肉,或如豆大,或如鸡冠;外表红烂无皮,属心脾郁火或肝郁化火。

15.舌起芒刺

患者舌体上有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的刺,为热极之象。邪热越盛,芒刺越多,一般多为胃实热。有时也可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区分邪热所在,如舌尖芒刺为心热,“舌起红紫刺,心经热极,又受疫邪熏蒸而发也”(《辨舌指南》);舌中芒刺为脾胃热;舌边芒刺为肝胆热。

16.舌红绛

患者全舌深红如绛紫。《辨舌指南》说:“凡邪热传营,舌色必绛。病绛,深红色也。心主营,主血,舌苔绛燥,邪已入营血。”

17.舌生瘀斑

患者舌上生出青而带黑的斑点,为瘀血停积所致。多见于胸痹、真心痛等病证。

18.杨梅舌

患者全舌鲜红,上有较大红点,状如杨梅。见于温毒入于营血。

需要明确,上述舌象变化,不仅见于心病,亦可见于其他脏腑病变。因此,应当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方能正确诊断。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原作者供稿或专业医生推荐,一切解释归原着者所有,禁止抄袭和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