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亭断头龙
9、水亭断头龙
“断头龙”之所以断头,民间传说:唐朝贞观年间,江西连年大旱,百姓纷纷求告龙王降雨,玉帝令龙王“城内降雨七分,城外降雨三分”,龙王领旨后心想,城内降雨七分即成水灾,城外降雨三分却无济于事,何不倒三七行雨以利百姓。主意一定,就在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七分。百姓喜得甘霖,欢欣鼓舞,叩谢龙王恩德。玉帝却大发雷霆,怒责龙王违反天条,处以极刑。百姓为报答龙王恩德,各村扎缚龙头,供于庙堂或厅堂,让百姓焚香礼拜,春节至元宵,百姓扛着龙头沿村遨游,以寄托哀思,由于龙头被斩,所以头身分离而舞,故称其为“断头龙”。
“断头龙”主要流传在浙西的衢州和金华地区。1926年,到兰溪帮工的江西玉山县八都人吴宝华传授舞“断头龙”给龙游白马乡,后由白马乡的项章清(已故)、郑启发(已故)两人传授给兰溪水亭畲族乡的荷龙里村王阿璋(已故)、王阿亮,以他两人为首联合20余户,组成龙头会。
“断头龙”表演,有一套传统的礼规。一般在每年正月初即开始挨家逐户表演。出舞前一天,由“龙灯会”(参加舞龙人的自发组织)派人发红帖至各户,以作通知,红帖上写着“青龙吉庆”、“恭贺新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吉祥词句;第二天,再由发帖人和另一人手擎“某某村青龙吉庆”字样的灯笼,并提装有香烛,鞭炮和为接受舞龙户馈赠品而准备的礼品篮,率领舞龙队至各村户演出;舞龙队进村时,锣鼓乐队齐鸣,村民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放鞭炮相迎;“龙”进门时,点放鞭炮,以清香迎接,祈求龙王保佑一年丰收吉祥;舞龙结束,户主向舞龙队敬烟茶、糕饼。
“断头龙”整条龙头、龙身分开,龙头和龙珠可单独表演出一套套带有技巧性的高难度动作,龙身每换一个阵图,龙头和龙珠就舞出一个套路,龙头龙珠的表演不受龙身的牵制,龙头、龙珠、龙节中,还可点燃红烛,夜间起舞时,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整个龙舞显得变化多端,敏捷轻快。近年来,“断头龙”的道具和服装不断有所改进:初传入时,龙头用竹篾制扎,糊以白纸,龙身以稻草捆缚,以一块一尺宽白布披于稻草上,显得简单粗陋;现在龙头制作十分精细,色彩艳丽,工艺精湛,龙布上龙鳞熠熠,闪闪发光,舞龙人服饰也由过去的便衣,改为彩色绸缎对襟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