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祠祭祀钱镠
钱王祠祭祀钱镠
2018年的正月十六日,我受金华郑小杰的委托,来到杭州祭祀钱王。
那天,我一大早坐兰溪开往杭州的长途汽车,然后打的来到钱王祠。
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900多年来,历经沧桑,几经毁建,所存八字墙是原建筑仅存遗迹。
杭州市政府为挖掘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历史文化景观,于2001年在钱王祠旧址———西湖南线柳浪闻莺公园重建这座古祠,并经专家设计、市民评选,最后确定了重建方案。重建工程于2002年2月动工,至2003年国庆前夕竣工落成。
古祠恢复了吴越国钱氏三世五王塑像、功德崇坊,主要殿堂建筑等相应景观。重建后的钱王祠占地11300 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同时在祠内陈列钱氏相关的史迹,并以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法再现“钱王修筑海塘”等历史场景,古韵浓郁,情趣盎然。此外,古祠内还建造了古戏台,演出《钱镠记》和一些昆曲、京剧、越剧等,让游客欣赏。重建的钱王祠与柳浪闻莺公园融为一体,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为一体的园林新景点。
钱王祠不仅丰富了西湖南线景区的历史遗存,而且对于推动杭州文化重建起着积极的作用。
钱王名钱镠(852~932) 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北)人。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
钱镠少年时曾贩私盐。精于拳脚与骑射,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浙西镇遏使王郢起兵反抗朝廷,临安石镜镇将董昌招募乡兵,钱镠投充偏将,从破王郢。六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南下到临安,他领兵狙击。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高骈赞赏之,遂即推荐董昌为杭州(今属浙江)刺史,以钱镠为都知兵马使。中和二年(882)后,浙东(今浙江杭州)观察使刘汉宏谋取浙西,与董昌互攻数年。光启二年(886),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消灭了刘汉宏之众,占领越州(今浙江绍兴),平定浙东。三年,唐以董昌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杭州刺史。自此,董昌和钱镠分据浙东、西。
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三年,攻占越州,杀董昌。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威胜改名)两镇节度使,兼有浙东、西之地。
天复二年(902)唐封钱镠为越王。天祐元年(904)又封他为吴王。开平元年(907)后梁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定都杭州,公元978年归于北宋。
钱镠晚年敬礼文士,吴越境内的文化有所发展。他在位期间,筑捍海石塘,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潮水内灌。在太湖流域兴修水利,境内河浦,都造有堰闸,以时蓄泄,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境内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地上天宫”之称。后唐长兴三年(932)卒。
当时,吴越是个小国,北方的吴国比吴越强大,吴越国常常受他们的威胁。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他又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在纷乱的五代十国,唯吴越国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想必与钱王的“励精图治”有关,他提出“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建国指导方针,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手工业、商贸和文化业,扩建杭州、苏州等中心城市,都是很有远见的举措。
他在江浙沿海一带修建海堤、闸门,又修建钱塘江堤,使“以时蓄泄,不畏旱涝”,让当地农业年年丰收,民间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海龙王”,尊为神。以至今日,杭州钱王庙、钱王祠的香火依然旺盛延续。
上午10时正,开展钱王祭祀活动,人山人海,一片热闹景象。
整个仪式在肃穆而庄重的进行中。我就跟在旁边一个劲地拍照。
吃过午餐,下午1时许,我被邀请到钱镠王研究会的主席台,让我讲解有关地方文化的事例。
讲解完之后,我就匆匆赶上回兰溪的汽车,当天赶回了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