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说医:藏象学说,初通人体的奥秘!——认识“藏象”

导语:“医中说医”系列更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藏象”学说的相关内容,将是我们解析中医基础理论的最后一个部分。本系列从二月末陪伴大家至今,只为助热爱中医的读者夯实基础,希望我们都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仍然保持冷静、清醒的目光。中医发展的不竭力量,源于对她的了解和热爱。学习之路永无止境,医中,一直都在。


阴阳、五行之外,学中医,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工具,“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什么是藏象?

“藏”有几重含义,既是最宝贵的器物,也喻指人体里面的内脏;“象”有形象的意思,指的是解剖的形态之象;有表象的意思,指的是生理和病理的表象;还有一个大家不常见的,叫应象,我们了解过一篇《阴阳应象大论》,它指的是内脏与自然界相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的含义大概是这样。

中医观察事物的方式叫“以象测脏”,通过外面的解剖形态之象、生理病理之象、应象来推测身体里面发生了那些改变。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实用工具。

一、藏象、脏腑与脏器的关系

脏器:纯粹的脏器就是西医的理解,这一认知的来源是解剖学。

脏腑:中国人都讲五脏六腑,一个脏会跟一个腑,比方脾胃、肝胆。这种脏腑往往不是单纯解剖学的概念,而是包括了多个脏器,是概括了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的结合体。例如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脏器脾毫无关联,中医的脾包含了胃、小肠、大肠、胰腺、还有一部分胆的功能。

藏象: 藏象包括了脏腑功能,同时更强调了各种象。换句话说,在脏腑这个层面我们还是比较强调各个脏器的,到了藏象这个层面,已经不再局限于实质的脏器。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脏腑这个层面,我们讲肝胆的时候,肝还是有实质器官的。但是一旦上升到藏象的理论层面上,有没有肝这个实质器官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为什么呢?肝其实就是木,完全可以把肝替换成木。所以在藏象理论的高度看人体,肝应该在左边,因为木在左边,它已经远远超越了脏器这个层面。

藏象的最终目的是:以象来测藏,以外来治内。

“以象测藏”的方法是可以测很多东西,不仅是中医可以用,别的也可以用。比如自己要是想知道内心的想法,也可以用“以象测藏”的方法。生病是最真实的表达,我们没办法糊弄自己,病了就是病了,生病的背后一定是伴随着某个观念。比如身体里湿气大,说明个性纠结,思虑过度,前怕狼后怕虎,犹犹豫豫,一件事反反复复做不了决定,如果改变思维方式,湿气自动就少了。

二、藏与象的关系

1、藏象相通,藏变象变

有藏才会有象,藏和象是相通的;有藏的功能改变,才会有象的变化。

一句话概括,“有诸内形必诸外”。意思是:体内一切变化,必然有相应的征象显露于人的体表。

2、司外揣内,以象测藏

藏是象的内在本质,象是藏的外在反映。

《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意思就是:通过对人体外部形态上的观察,掌握脏器的状态,便可以了解脏器的疾病了。

比测脏腑更深层的,是测精神。你的感受是什么,最近发生了什么,跟身体的变化都有关系,每一个病背后一定有心理因素的,这叫“同象相感”。

举个例子:人不冷为什么打喷嚏?是因为气要有地方出去。出气有几个渠道呢?呼气、打嗝、放屁。如果不是因为外界的寒冷刺激、温差的变化,打喷嚏意味着有气要抒发,基本是因为不高兴。另外,所谓的过敏性鼻炎,大多数不是由于外界的花粉过敏,而是自己的情绪在过敏。情绪阻挡在这里,就发生了冲突。又因为春天的时候是生发的,气被诱导出来了,所以容易犯过敏性鼻炎。

总结:

藏象相通,就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形诸外以后,我们就可以司外揣内,是这样一个关系。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司外揣内、取象比类,以及整体观察等方法总结而来的。

整体观察很重要,把人当作一个整体分析。比如某个人的工作、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家居环境等等,和他的疾病都有关联。所有相关的事情,都可以放在一起,作为整体来观察,这是中国人看事物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把内在的脏腑和外在的征象联系起来,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一套理论。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五脏的背后就是五行,中医所说的五脏,用五行是完全可以代替的。

比方说,中医的心包含了心脏和脑的功能,包含血液循环功能和精神情绪活动,很多人容易把它和西医的心相混淆,中医的心,我们可以直接用火来代替。

我们把身体做了完全分类,人体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放到“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篮筐里面,每个篮筐有个代表。比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就是所谓的藏象体系。

第二个特点是:藏象学说是以功能为主的学说。

一言以蔽之,“详于机能,略于形态”。其实藏象这个体系包含了很多东西,其中形态只是一小部分,还包括很多机能。

四、藏象学说的内容

藏象学说中包含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还有五脏、六腑所包含的五体、五志等内容。

1、脏腑与奇恒之腑

除了“脏腑”,现在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奇恒之腑”。脏和腑,具体怎么解释呢?

“脏”,中医做了定义:藏精气的叫脏,它的特点是“藏而不泄,满而不实”。

“腑”,中医也做了定义:传化物的叫腑,它的特点是“泄而不藏,实而不满”。

2、五脏

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从解剖学的角度看,都是实质脏器,它们藏精气,东西在里面收藏;

前面说五脏的特点是“藏而不泄,满而不实”。满而不实,是可以不断地向这里运送东西,它都可以收藏起来,并且不会占有空间,“实”是空间被占有的的意思,可以某一刹那占有,但不能满。五脏是收藏精气的,不怕给得多,都能收藏,不会泄出。

3、六腑

六腑的特点是“传”,传化物而不藏。比如说胃,是实而不满的,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它不能“实”呢?其实也就是可以阶段性的实,好比吃饱饭是实的,很快就会排空,才能吃下一顿。六腑只能过、不能多,过的时候不能自己守住,拿住不放,不放就会出问题,好比一个人不大便就是病了。

最后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是五脏、六腑呢?

这里隐藏了一个文化特色。

五脏的“五”,肯定跟五行有密切关系,那么为何是六腑呢?

中医最大的特点是先有理论模型,后有实践。之所以只能是五脏六腑,是因为它和天干地支的理论相关。古代认识天地的时候,认为天的规律是五,天干反映了日地关系;认为地的规律是六,所以现在是12个月,12个时辰,24小时,60分钟,都是六的倍数,这个节律反应了月地关系。

古人认为太阳、月亮都跟人有关系,所以就用到了两个数字,五和六,加上一阴一阳。实际上不止这些,多出来的怎么办呢?用各式各样的补充来完成。比如三焦,比如奇恒之腑,看起来不符合道理,但是它背后反映了日地关系和月地关系,作用于人体,确实发生了这种对应关系,用它就能治好病。

实际上,五和六完全可以拆开,大家不要拘泥于“五脏六腑”的表述。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就知道五脏六腑之间的真正联系,比如胃、小肠、大肠都可以放到脾,它们都是消化系统的,脾本身就是土,是管消化的。

中医,最重要的理论工具就是阴阳和五行,人体可以用五行完全分类,所有东西都可以分到这五个篮筐里面。我们可以自己把很多理论解构,这样在深度思考中学习,才不会执着于教条里。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

  • 中医藏象学说(下)

    我是中医人:李文龙,前面五篇我给大家介绍了中医的一个基础知识.为什么用了这么些章节去讲中医的基础知识呢,因为中医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疗病的方法,更是一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哲学思维,所以看中医,看懂中 ...

  • 五脏六腑有哪些

    五脏六腑在中医理论中是对身体脏腑的总称,"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 ...

  • 医中说医:一文讲透中医里的“六淫”致病!

    昨天咱们讲到,六种自然气候,如果正常.不过,叫"六气":要是太过.有异常,就叫"六淫". 外界遵循的规律,身体内部同样也遵循.风寒暑湿燥火,表现在人体是什么样的 ...

  • 医中说医:人活着就离不开“水火气血”!——“血”篇

    我们想象一下,穿越到没有中医之前,如果要研究人体,怎么个研究法呢? <黄帝内经>这段话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黄帝内经>这段话的大意是:对活着的人,我们可以通过掐按揉捏来了解:人 ...

  • 医中说医:一通百通!了解自然界,我们也就读懂了自己的身体!

    昨天我们聊了什么是中医,为什么要学中医,以及怎么学好中医. 我给大家介绍了学好中医两个重要的方法,再回顾一遍: 第一个,是回到古代,用古人的思维去思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二个,保持的开放思维 ...

  • 医中说医:中医谈“阴阳”,有趣又有用!(下)

    太极图,你选对了吗?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是符合自然之道的,比如太极图,代表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和人体的方位一致. 我们全身,头的阳气最旺盛,上部为火,也是南.下阴的阴气最重,下部为水,也 ...

  • 医中说医:中医五行,洞见万事万物的实用智慧!(上)

    大家好,我们上两期学了阴阳,这两期学五行,整个中医简单说就是阴阳五行四个字. 我们理解阴阳,可以抓住两句话"水火,阴阳之征兆也"和"阳化气,阴成形",然后自然就 ...

  • 十四讲 难道古医先知胚胎学后提表里学说?

    十四讲  难道古医先知胚胎学后提表里学说?   --从当代胚胎学发育过程论证人体脏腑里表关系的内在机理 --第三次战役的表里学说必然取胜 (可点击续阅 十五讲 有关人体经络客观存在性) 本报本网吕鲜鲜 ...

  • 中医脉学金口诀与医中百误歌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 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 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 ...

  • 中医:为何你的病很难治?程国彭的《医中百误歌》早就给了答案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体质养生是基础.根本的养生方法,也是最真的养生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qu ...

  • 易水学派名方——枳术丸,调理身体有“医中王道”之称

    作者:韦德建 编辑:陈皮 审核:小也 01 天下五绝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皇爷,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这五个人被称为"天下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