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权和刘备在荆州问题上的因果,刘备不占理,孙权有主动权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之间,就荆州南郡的归属权问题,纠缠了十多年,从赤壁之战后到夷陵之战为止。
最终的结果是,刘备集团失去了整个荆州。
孙权集团获得荆州的方式,被很多三国爱好者诟病。
因为,孙权集团是借着关羽北伐之际,从背后偷袭荆州得手。
这个行为,被认定是不光彩之举,且背叛了所谓的孙、刘联盟。
但我个人倒是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原因是,在荆州的问题上,刘备集团不占理。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先就我个人的理解,把荆州问题的根源讲述一下,大家可以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判断是非。
一:赤壁之战前的荆州归属
荆州管辖的郡级单位一共有七个,分别是南阳郡、江夏郡、南郡,以及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这荆南四郡。
至赤壁之战前,曹操因为刘表的儿子刘琮主动投降的缘故,不战而得到了荆州的六个半郡。
另外有半个江夏郡是在孙权手中,这是孙权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用了五年时间,从前江夏太守黄祖那抢过来的。
孙权在赤壁之战前,一直在攻打荆州的江夏郡,除了打着为父报仇的口号外,还因为鲁肃提出的《榻上策》中的扩张战略所需,其中提到: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包括益州),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如果不是曹操南征,孙权会一直继续往荆州方向扩张。
江夏郡的另外一半,本来是在刘表的长子刘琦手中。
当初诸葛亮教刘琦避免被后母蔡氏迫害的方法就是,让他担任江夏太守,去抵御孙权。
刘琮投降后,刘琦无法守着这半个江夏,放弃后跟着刘备合兵一处,然后一起靠近江东势力求生存,暂屯兵于夏口。
二:赤壁之战后的荆州红利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获胜,当然要趁胜获取战争红利,这个红利就是荆州。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刘联军围攻由曹仁镇守的南郡。
但攻了没多久后,刘备率部撤走了,南下去抢夺了荆南四郡。
刘备撤走的原因,我想有两点。
其一是南郡不好打。
曹仁不是软柿子,刘备不想在南郡空耗自己的实力,他也需要赶紧的抢到属于自己的地盘。
其二是东吴的统兵大将,周瑜跟程普不和。
赤壁之战前,孙权让周瑜和程普分任左、右都督,但并没有明确谁指挥谁,两人是平级的。
而周瑜跟程普因为没有隶属关系,双方无法形成合力,影响到了东吴军队的战斗力。
后来,孙权在准备攻打关羽时,也曾想让吕蒙和孙氏宗亲孙皎用这样的方式统兵,就被吕蒙拒绝了。
吕蒙的理由是,当初打南郡时,就因为没有指定周瑜、程普之间的统属关系,导致南郡差点没打下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中记载:
权欲令征虏将军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督,蒙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督兵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
刘备在配合东吴军队攻打南郡时,当然也看出了这一点。
他也不想参与到东吴将领之间的斗争中,于是,就离开南郡,自己打自己的地盘去了。
但当刘备离开南郡并拿下荆南四郡后,东吴军队在周瑜的指挥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硬是把曹仁逼退了,获得了完整的南郡。
于是,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得到的战争红利是,孙权一方获得了南郡,刘备一方获得了荆南四郡。
此时,荆州的归属是,刘备占据荆南四郡,曹操占据南阳郡和半个江夏郡,孙权占据南郡和半个江夏郡。
三:南郡的重要性以及荆南四郡的鸡肋
从前面的讲述可以知道,赤壁之战后,刘备是拿到了荆州七郡中的四郡,从这个数量上来看,刘备似乎是赚大了。
但在三国时期,荆南四郡(今湖南省)还属于蛮荒之地,没有得到开发。
当时的荆南四个郡的人口数量、能获取的钱粮数量,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南郡。
这也是孙权一方任由刘备去攻取荆南四郡的原因,征不了多少兵,收不了多少税,可有可无。
最重要的是,南郡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
不管是鲁肃在《榻上策》中提出的“竟长江所极”,还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若跨有 荆、益”,都离不开南郡。
因为,要想从荆州方向攻取益州,只能从南郡出兵。
从南郡到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再到江州(今重庆),是唯一适合大军入川的道路。
后来刘备率部入川,张飞、诸葛亮率部入川,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想逃回成都,以及刘备出川伐吴,全部是走的这条路。
在当时,刘备占据的荆南四郡因为没有得到完整的开发,从那个方向到川中,是没有适合大军行进的道路的。
除非他往更南方走,先去占领孟获占据的南中(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结合部)地区,然后再从南中北上寻找入川的道路。
但这条路能走通的难度就太大了,且刘备占据的荆南四郡也无法为他提供足够多的士兵和钱粮。
所以,刘备要想谋夺益州,必须要得到南郡,否则,他会被困死在荆南四郡。
但南郡是周瑜打下来的,属于孙权,怎么办?只能借了。
四:孙权为何要借南郡给刘备?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是有一定的被动性。
孙权也想占据着南郡,他也是想要益州的。
但他如果把南郡捏在自己手中,就等于不给刘备集团活路,刘备一定会跟他死磕。
孙权集团的实力当然强于刘备集团,但有曹操在北方盯着,孙权也担心跟刘备翻脸的后果。
并且,刘备拿下荆州四郡后,还收降了从淮南庐江跑到荆州来向他投降的雷绪所部(士兵连家眷有数万人)。
再加上刘备原有的实力,刘备集团当时也能凑出三、五万精锐,孙权要消灭刘备也不容易。
另外,刘备手上还有个刘琦可以做文章,刘琦死后,其部下是拥戴刘备做荆州牧,至少,刘备不缺少名义。
因此,孙权被迫先借了半个南郡给刘备,说是稳固孙、刘联盟也好,或是担心刘备发飙也好,孙权不借也得借。
孙权不但借了半个南郡给刘备,还把妹妹嫁给了他,算是巩固双方之间的关系吧。
于是,至刘备娶妻孙夫人后,南郡被一分为二,周瑜以南郡太守的名义占着半个南郡,刘备占着另一半。
这个时候,双方之间的隐患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双方也都想去夺取益州,但各自占着半个南郡,谁出兵都不方便。
对刘备有利的是,东吴军队中最强烈的主战派(或夺取益州,或消灭刘备都行)周瑜突然病死了。
周瑜就是在跟孙权献策攻取益州后,准备回南郡起兵的路上病死的,《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一死,孙权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统兵入川的将领,只能放弃这个计划,那么,南郡的重要性暂时就降低了。
且周瑜的继任者鲁肃,是个主张孙、刘联盟的温和派,在他的提议下,孙权把掌控中的半个南郡也都借给了刘备。
当然,在南郡的东边,孙权还有半个江夏郡在手,可以暂时作为战略缓冲地,防止荆州势力直面东吴腹地。
如果刘备要借的是江夏郡,孙权就会直接翻脸。
至此,刘备借荆州才算全部完成,在荆州,曹操继续占据着南阳郡和半个江夏郡,孙权只剩下半个江夏郡。
而刘备集团,占据着荆州的五个郡,相当于把孙、刘联盟打完赤壁之战后的全部战争红利拿到了手,孙权仅仅是在协议上拥有南郡。
五:荆州的民心问题对孙权集团或刘备集团的影响
孙权在周瑜死后,愿意暂时放弃整个南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荆州的民心不在东吴,而在刘备。
这个民心不是指荆州全体老百姓的心,是指荆州士族们的心,毕竟,在三国时期,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话语权的。
在周瑜死前,荆州的士族之心其实也是一分为二的。
其中,以卧龙诸葛亮为首的部分荆州士族是投靠了刘备,但还有一部分士族是看好东吴的。
这部分看好东吴的荆州士族的代表是凤雏庞统,至周瑜死前,庞统是在周瑜的帐下做功曹。
庞统从赤壁之战开始,就一直跟着周瑜混,周瑜死后,他护送周瑜的灵柩回江东,但他在江东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庞统之所以没能留在孙权那边继续做官,不是因为如小说中描述的,孙权觉得庞统长得丑陋,而是形势不同了。
首先是江东的政治势力基本盘已经比较固定了,他这个荆州人无法得到合适的官职,除非他愿意熬资历。
其次是周瑜死后,孙权放弃了西进,专注于北边,也就是合肥方向,庞统这个在荆州、益州方向能起到重要作用的谋士,对孙权的吸引力就小多了。
于是,庞统只能转而投奔刘备,这是他在周瑜死后,且去了江东没有被重视,才做出的选择。
江东人才济济,孙权可以不在乎庞统,可对于刘备来说,就是意外之喜了。
当庞统也投向刘备时,他跟诸葛亮加在一起,就等于整个荆州的士族全部(指留在荆州的,还有一部分跟着曹操去了北方)倒向了刘备。
这样一来,孙权就失去了统治荆州的基础。没有荆州士族的帮助,孙权在荆州也待不下去,这也是他愿意把南郡全借给刘备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外敌在,孙权当然可以凭借强硬的武力或时间来改变,但有外敌在,孙权就只能暂时妥协或放弃。
因此,至庞统投奔刘备后,刘备集团才真正在荆州站稳了。
六:刘备拒还荆州后,双方差点掀起大战
刘备拿到了完整的南郡,有了谋夺益州的一切基础,他最终也顺利的拿到了益州。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在孙权把完整的南郡借给刘备五年后,孙权因刘备已经获得益州,开始找刘备讨还南郡。
但刘备不干,他拒绝归还,并且表示:“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孙权到此真正怒了,马上翻脸:“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除夺取了荆南三郡外,鲁肃率领的大军也在跟关羽对峙。
如果孙权以举国之兵攻打关羽的话,关羽是扛不住的。
关羽手上的兵力太少,这也是吕蒙攻打荆南三郡,他无能为力的原因,关羽只能护住南郡。
因此,刘备赶紧带兵出川,率五万大军下公安,给关羽撑腰。
双方剑拔弩张之时,曹操却帮他们消除了火气,他在当年秋天拿下了汉中。
虽然曹操后来在张鲁也投降后,没有继续向川中进攻,可刘备当时不敢赌啊,并且,汉中也是他必须要占领的要地。
如果这边跟孙权打起来,曹操估计会笑死。
所以,刘备马上跟孙权谈判,不打了,把荆南的长沙、桂阳两个郡划分给孙权,换得关羽继续占据南郡。
对于孙权来说,荆南四郡加起来都比不上南郡,何况仅仅两个郡?
但孙权希望刘备回去后能跟曹操死磕,他也能趁机去攻打合肥。
这样一算,暂时不收回南郡,或许收益更大,因此,双方顺利达成协议。
这就是著名的“湘水划界”,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孙权显然是亏了。
刘备用了近两年时间,干掉了夏侯渊,并打赢了曹操,顺利的拿下了汉中,可孙权去打合肥却打了个寂寞,在“逍遥津之战”中,被张辽打得丢盔卸甲。
七:所谓孙、刘联盟
孙权偷袭荆州是不是背弃孙、刘联盟?
在我看来,早在建安二十年,刘备拒绝归还南郡时,所谓的联盟就破裂了。
“湘水划界”之时,其实已经不算是孙、刘联盟了,是两个势力集团间临时的战略妥协。
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势力集团中,孙权集团在外交上是最灵活的。
因为刘备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他不可能跟“汉贼”曹操妥协,双方更不可能携手合作,同理,曹操也不会接受刘备的合作。
只有孙权没有那么多包袱背在身上,他可以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的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这是孙权一方独有的优势。
因此,所谓孙、刘联盟,对刘备集团的好处更大,甚至于是一厢情愿,对孙权却是一种限制。
如“湘水划界”的表述,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写的是刘备“连和”,而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却写的是刘备“求和”。
从这两次不同词汇的表述中,就能看出孙权集团对孙、刘联盟的不在意,及刘备集团对孙、刘联盟的期望。
孙权可以联盟刘备、曹操中的任何一方,但曹操、刘备却不会互相联盟。刘备会担心孙、刘联盟破裂,孙权却能随时结束所谓联盟。
所以,当关羽北伐,曹操接受司马懿等的建议,派使者要求跟孙权结盟时,孙权可以毫不犹豫的答应。
何况,根据历史记载,在偷袭荆州之前,孙权足足准备了二年之久。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时,孙权和吕蒙制定了一定要拿下南郡的战略决策后,就已经开始跟曹操勾勾搭搭了。
趁着关羽北伐才出兵,只不过是寻找到了最有利的时机罢了,能用损失最小的手段获胜,谁还去硬拼?
八:总结
综上所述,刘备借荆州(南郡),再到孙权趁着关羽北伐之时,偷袭于后,整个过程中,刘备一方是稍微不占理的。
南郡是孙权一方在赤壁之战后,唯一获得的战争红利,借给了刘备做起家的资本,但刘备在成功后却拒绝归还借款。
如果没有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刘备会被困在荆南四郡叫天不灵、叫地不应,更别说后来的建国称帝了。
刘备当然可以强抢南郡,但是以赤壁之战后,夺取益州之前,刘备的实力来看,他一定能打得赢孙权吗?
孙权借南郡,当然也有无奈的原因,曹操给予的压力,周瑜之死带来的战略调整等等。
但借就是借,有借就要有还,虽然三方争霸之际,不会讲什么道义,可开战的名分及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孙权手上,他有理由开战,不论用什么方式。
至于孙权麾下的军队,轻易的偷袭荆州成功,其实一半的原因还是要在关羽自己身上。
关羽出兵北伐前,能不防备孙权?可谁能想到,刘备的大舅子、镇守江陵的糜芳会不战而降?镇守公安的傅士仁同样不战而降。
而糜芳和傅士仁投降孙权的原因,又有一大半是因为关羽的跋扈。
以孙权麾下军队的攻坚能力,如果糜芳和傅士仁不投降,关羽最多前线溃败,但南郡还是能守住个一年半载的,也就能等到川中的救援了。
所以,即使很多人看不上孙权玩的是偷袭,可这个偷袭能成功的助力,有那么一半还是因为关羽。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