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还是追求崇高?--学习课程《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学分培训项目,主题是“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做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远程培训”

  今天学习了一个课程--《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有一些想法,记录如下: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中国文化中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要求中,教师是应该追求“德高”的,即需要在品德修养方面以高尚、崇高为目标。但是,对于很多教师而言,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是养家糊口的职业。如果教师的职业报酬在不能满足教师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在教师的职业不能满足教师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如社会地位等)的情况下,要求所有的教师追求崇高是不现实的。管子有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马克思也有基本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当教师的生活还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精神追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追求“德高”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所以,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要求广大教师成为“德高”的模范,社会就应该让广大教师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让他们有条件去追求精神上的高尚。这样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自觉地追求个人的高尚和崇高,才有可能成为把高尚、崇高传递给我们下一代的“高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