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博览在山西 |茶马古道上最后的告别

本文共1725字,2图,阅读10分钟

新平堡是位于山西省天镇县境内的明长城大同镇关隘,是长城进入山西的第一堡。新平堡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置,并辖新平、平远、保平、桦门四堡,即后称新平路四堡,是路城一级,参将驻地,之外还设哨东路瓦窑口堡。五个堡垒相互策应,构成了抵御外虏的第一道防线。后来又在这五堡北、西修筑了另一道长城,构成了第二道防线,这五堡就处于边墙之内了。

长城博览在山西|茶马古道上最后的告别

这里古称“延陵”,战国时,将军廉颇助魏攻燕路过这里,看这里恰与其军中爱将延陵钧同名,于是报请赵王在此设“延陵邑”,秦汉时皆为代郡的县地,其故城遗址在今新平镇西古城村,现存有东城墙,据考证为汉代遗迹。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成祖朱棣曾御驾亲征,在此地与瓦剌首领顺宁王马哈木决战。后嘉靖年间在此设堡,进一步完善了这里的军事管理体系。新平堡管边46里,边墩82座,火路墩42座,官兵2956名,成为大同镇八大路城之一,当时新平路的参将及其他军政官员皆驻扎于此。

清朝时,虽然其国家政治、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新平四堡为极边四堡,仍然为军事重戍。清雍正三年(1725),将天成卫、镇虏卫合为天镇县,此地开始由天镇县管辖,因此当地就有了“先有新平堡,后有天镇城”的口头禅新平堡为方形,大同总督翁万达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隆庆六年(1572)增修。其周长3000多米,高9米,设北、东两门,北称新远门,东称拱化门,城门上均置关楼(今已不存),东南角还有文昌阁。堡内除护佑一方平安的关公庙、城隍庙、真武庙外,还有火神庙、白衣庵、北岳庙、财神庙、镇边寺、金佛寺等众多古代社会民间神仙居住之所。

新平堡内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居,有进士第、牌坊、东西衙门等,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当属参将马芳的府邸。其位于古堡的东街,院落坐北朝南。大门砖雕精致秀雅,迎面3.5米高的照壁上壁心为福禄寿三星宴乐图,四角是形象逼真的珍奇异兽,壁顶斗拱五朵,如意花绵绕,壁座为对称式五级须弥刻花,拥中间异兽。照壁两边分别是东西两个四合院,各有正房三间,南房三间,西院有西房三间,东院有东房三间。

马芳为明朝边帅著名将领,其威名声震边陲,简直可以说是俺答汗的命中克星。他本是河北蔚县人,10岁时被俺答汗部掠走,当了一个放牧小奴隶,后借机逃回来,投奔大同总兵。从此一路高升,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任新平堡参将。从此俺答汗部再也讨不到便宜,甚至有一次亲率300余骑,直捣俺答汗营,明史评价其“大小百十接,身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后任蓟州镇副总兵,曾与总兵一起击退10万骑蒙古土默部。又曾率部一昼夜急驰500里至山西,与俺答汗部作战七战七捷。

长城博览在山西|茶马古道上最后的告别

堡中心有玉皇阁,亦名镇边楼,是全堡的制高点。阁为歇山顶式楼阁,阁上飞檐伸展,阁内彩绘逼真。阁下为十字相交的道路,至今仍是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道路两边商铺林立,明清建筑与现代建城相间,行走其间,仿入另一个时空。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明王朝与俺答汗部达成了“封贡通市”的协议,双方在九边各镇共开设马市11处。新平堡马市,又称西马市,位于新平堡镇西马市村北约30米的长城东侧。互市期间,蒙古部落派300名兵士驻于城外,大明王朝派500名士兵驻于市场之内,维持秩序,维护公平交易。

明朝边贸市场分大小两类,“大市”一年开一次,参与互市的主要是部落酋长和贵族,一般部族成员则参与“小市”贸易。在大同镇有三处贸易城堡,即新平堡、得胜堡、守口堡。这些都是岁开一次的大市,属定期、定额的贸易往来,类似于曾经的广交会,双方都是早早筹备,所有贸易都是在官府的严密监控之下。开市之后,还有赏宴,类似于现在的庆功晚宴之类。

历史上这里驻军繁忙,众多兵丁在此成家立业,世守边 、关,因此这里也出现了军民混杂居住的局面。古镇因军而显,因商而富。这里是晋商离开中原的最后一站,在此居住的晋北巨商也曾富甲一方,将商业地盘直接扩张至俄罗斯。

新平堡小百科明史记载,隆庆五年的第一次贸易情况,农历七月初三至十四,官市贸易黄台吉、摆腰和兀慎部售马726匹,价4253两白银;民市贸易,马、骡、牛、羊共400头,这三部的人来此做卖买,明廷还给他们发钱,名为抚赏费,当时支出500两。

山西文旅网
山西文旅网依托山西丰富的地上旅游文化资源,致力于将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水平,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山西文旅网

文章内容来源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