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误写悼亡诗

唐代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时代。不仅两国互派使节,而且不少人士还建立了极为深厚真挚的友谊。其中晁衡堪称中日友好的杰出代表。

晁衡的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生活在繁荣的奈良时代。他在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因汉文修养良好而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来到中国时刚满二十岁。
入唐以后,他的学识和品行很快受到皇帝和学界的赞赏,朝廷先后任命他为校书、左补阙、秘书监、左散骑常侍等职,可见朝廷对他的重用。晁衡本人也很热爱大唐文化,能诗会画,不仅把名字改为汉名晁衡,而且和王维、李白、储光羲等著名诗人都有亲密交往,诗歌酬唱自不可少。
晁衡曾送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感动,曾在诗注中提到:“裘则朝卿(晁衡)所赠,日本布为之”。可见二人友情之深。
天宝十二年(753),晁衡随同日本遣唐使团乘坐大船返回日本探亲访友。王维写有一首送行诗: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关于晁衡等人在海上不幸遇难的消息传到了京城长安,说得有鼻子有眼。古代的行船安全系数没有现在那么高,遇到狂风,船翻人亡时有发生,晁衡遇难之事不由人不信。
因有事外出而没能来得及跟晁衡道别的诗人李白,本就深感遗憾,现在获悉这一噩耗,悲痛欲绝,当即就以《哭晁卿衡》诗悲悼: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日月因之暗淡,风云为之变色,友人如月沉碧海,天上的白云也带着哀愁笼罩着青山,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不难想象,当时朝廷上下都笼罩在一片悲伤哀婉的氛围之中,李白这首悼亡诗深深感染了当时的人们。
富有戏剧性的是,不久又传来了晁衡等人并没有被狂风巨浪淹没的消息。传言说他们的船只随浪漂流,竟然漂到了海南岛上,有幸被当地渔民救起。晁衡身体恢复过来,又回到了长安。
原来是虚惊一场。长安的人们喜出望外,诗人李白更是悲喜交加。晁衡这次东渡未能成行,此后,他继续在唐朝任职,历任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直至大历五年(770),以七十三岁高龄在长安逝世。
晁衡在中国生活、工作长达五十四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改编自2021年4月7日《语言文字报》文章《李白误悼晁衡》;作者: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教师/张善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