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是母亲的炖肉是父亲的老酒……

文/写手羊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近日故宫有一个“紫禁城城里过大年”的展览,是家里的一位长辈操办的,在他盛情邀请之下,我就带着爱人前来一看。

这次展览是文物展览和实景体验相结合,号称是故宫建院以来展览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很显然来参观的人们,大都和我一样是皇城的异乡之人,而我们终于要在年关将近之时,梳妆打扮,“衣锦还乡”。

回家过年啊!

01

“年”是母亲的炖肉

老家的土灶台炖的肉是最香的,因为凝结了母亲对家的爱。快过年时,她一定要去市场,亲自买上好的五花肉,回来去毛,用煮了花椒的水焯了一遍又一遍,切成薄薄的肉片,而后用酱料煨好,放到大铁锅里小火炖上大半天,端出来的一碗碗肉,油光锃亮却香而不腻,配上凉拼和炒菜,特别下饭。

母亲炖肉从不计成本,肉要最好的,料要最好的,炖要最慢的,父亲笑她:“你要是开饭店,早就赔光了。”

02

“年”是父亲的老酒

回家过年,要给父亲买酒,平时买的是几十元一瓶的,过年要带好酒。不过只是除夕喝好酒,其他时候父亲还是执意要喝之前的收藏,他怕好酒喝多了贵,抢着说老酒喝着习惯。

父亲年岁大了,我也不好酒,过年家里不会喝太多,但和父亲邻近而坐,一边喝两杯,一边聊聊我的工作生活,聊聊他年轻时的故事,十几年来,每当我在外漂泊,感到无援时,就无比回味这些情景和味道。

03

“年”是家人的问候

回到老家,串门的亲朋好友越发多起来,就连刚会说话的小侄子,也张口就是吉利话:“大家过年好。”

大家围坐在客厅,聊一聊一年的际遇,宝妈们聊娃娃的读书和考试,兄弟们聊单位的人情和无奈,家里的叔叔阿姨一面在唧唧喳喳地催婚,一面乐此不疲地做着月老红娘,牵线搭桥……

一过年就见了各式各样平日见不到的亲戚,他们总有你不喜欢的点,可大家还是热热闹闹的,真的好令人享受啊!

家族会一起大聚,每次开吃前都是爷爷致辞:“大家都到齐了?大家过年好!”

大家都到齐了,就是年啊!

04

“年”就是团圆,过年就是要团圆

小时候的我们,在自己老家团圆。那时候没什么便捷的交通工具,去趟县城就开心得不得了,在县城做工、做生意的亲戚带回好吃的点心,一定最先拿到街上和发小们炫耀。一家人在老房子里吃,肉是奶奶炖,酒是爷爷喝……

大点儿了,我出外读书,半工半读,到了寒假也不愿回家,总是拖到最晚。回来的时候给家人带了各种东西,我也成了那批“从城里来的后生”。那时候家里过年的肉就很多了,但在外吃不到,在家吃不够。

后来留在了大城市,姐姐也在县城安了家,过年是去姐姐家的楼房过。但母亲执意要用老家的土灶把肉炖好,就像父亲不愿意喝过年的好酒,他们俩一个不怕花钱,一个不愿花钱,却是一样的,不怕给儿女们花钱,生怕自己费钱。

再后来,流行起短信拜年,又几年,大家都开始发微信。小侄子话还不会说的时候,就比我还会玩儿iPad。拜年的短信、微信各种声音响个不停,但我还是享受和父母、家人分享的时光。

现在单位的年轻人,流行出国过年,一家三口,去欧洲哪个镇、太平洋哪个岛一待就是一星期;也有已在海南或是别的海边置了房产,春节就接了父母一起南下;我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还是老老实实买了火车票,回家去吃母亲的炖肉喝父亲的老酒,当然了,还差点儿没买到票。

不过我觉得我和小年轻、老大哥们也都一样,和我那玩儿iPad的小侄子也一样,我们都用我们最喜欢的方式,在忙碌了一整年之后,休息一下。而这种休息最珍贵的,就是和最亲密的那几个人一起进行。至于我们是同处陋室,还是开窗看海,是一起搓麻将,还是一起玩儿iPad,也不太重要。

一起进行,就是团圆,最亲密的,就是家。

现在大家总是说,年味儿“淡了”,没有鞭炮了,没有闹闹闹哄哄的庙会了……

但我们的生活也好了,我们不再需要等上一年再去够一够这些“奢侈”的物质享受。相反,外在的年味儿越淡,越让我们去思考年味儿到底是什么。饭店的炖肉,全是酱料的味道,没有肉味儿,而母亲的炖肉,全是肉本身的香味儿,所以更好吃。

真正的年味儿所在,就是团圆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