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修心的“内功”传入企业发展的文化内核

文丨林森 · 主播丨涂山

当今是一个多元合作的社会,分工相当精细,而要干成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团队合作。

其实就普通人来说,一天呆在一起的时间,在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团队里,可能比在家庭更多,有句话讲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其实企业何尝不是,当一个人做成事业,即使小有成就,也需要众人的支持,而这过程中,伴随着心的“内功”修炼。如果要让企业团队保持足够的向心力,一起勇往直前,创造一个个傲人的业绩,就需要团队文化,并且团队成员对该文化要有认同感。而要塑造这种文化,关键要从心出发。

得人要称心如意

为什么这样讲?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组成的,《贞观政要》讲:为政之要,在于得人。

比尔盖茨也曾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离开人才是很难存活的。可见不管企业管理和政务公职,人才都是抢手货。

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分工精细,竞争激烈,要干大事,做成功就需要团队,而一个真正优秀的团队,其文化和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人内心的折射,特别是企业等团队的选人用人,很大程度是管理人决定或者影响的。

而一些关键位置,更要用“称心”人才,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类型的人,也会感召、选到什么人,而这也就决定了整个团队的基本盘,包括整体素质、工作态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等。其实这很考验人的心智和眼光了。

因此个人的素质相当重要,不仅包括工作能力,经验,更在于本人的“内功”,即心性如何。我们要在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的十字路口前做出正确抉择,能力很重要,心理更重要。

要懂得理智为先,克服各种情绪的影响,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心保持在清醒平和的状态,但做到这点已经不容易,因为人是有感情的。

办事要暗合众心

而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在工作面对千头万绪时,要做到有条不紊,诸事妥当,除了自身心性修养要达标,还要能选好合作伙伴,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能切中要害,抓住主要矛盾,从工作策划到实施尽量发挥团队的力量,去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避免一个人单打独斗。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一段经典论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意思就是集体大于个人。要做到如此,需要我们摸透团队成员的心理,以此为基础认真分析他们的优劣差别,进一步优化队伍的配备和结构,工作决策时要暗合众心、集思广益,这样我们就能让团队拧成一股绳,助力事业和人生再上台阶!

管理要一心到底

要企业管理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就要管好团队,要管好团队,就要管好人,但是管人关键是管心,这需要三方面的要素:

一是经验的积累,通过阅人无数,对各种人才轨迹追踪及结果判定,录入自己的人才库,然后以后遇到不同人,我们通过复盘,或将人才库中类似的情况调出,比对,就大概分析出该人的性情、能力和适合的岗位;

二是学识的积累,多渠道收集信息,多读书,让自己从他人的成果,知识中学习并受益,还要从中掌握历史规律和行业的情况,宏观把控,从行业横向和历史纵向多维对比,更好为管理人才,企业发展做准备;

三是修行的积累。这个其实才是关键。其实前两点很多人都懂,很多人都在做,然而最后这点很多人要么认识不清,要么掌握不好,怎么这样说呢。前面讲过,我们第一步要懂得理智为先,克服各种情绪的影响,让心保持清醒平和的状态。但是就这一步,对很多人来说,都挺难。

想想,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眼光独到,见识深刻,有些人即使到退休年老,还是思维层次很低。其实关键在于修行不够。《教父》曾有名言:三分钟就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其人生的横沟是难以跨越的。

要看清人的本质,就是看清人心,也就是洞察人心,这不是学来的,而是修来的,这在我们儒、释、道的传统文化里是非常重视,但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内察自心

就是要经常观察内心的波动,时刻保持警惕。有些人对别人指责得多,对自己检查得少,不能及时发现和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内心的缺陷,那在面对残酷的竞争,和长远发展上将会十分不利。

不要小看这个因素,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而“萧墙”也是我们的内心的弱点。不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国家治理都是如此。

隋炀帝就是“以天下为易事,视民生为儿戏”心态,自负过头,硬是把隋朝的大业给葬送了。因此我们时刻检查内心的波动,克服心中的弱点,我们修行为什么都是从心入手,因为这才是一切的大本大源,若不如此,即使经验再多,学识再深,也只是在表面打转,根基不牢的。

  • 心如止水

人的行为都是从举心动念中来,当我们通过观察内心,克服心性弱点,然后就要克服感官的欲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心如止水,让心境的污垢去掉,这也是很多宗教要有戒律约束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逐渐用修行提升维度,会发现豁然开朗,会比别人更有眼界和格局,让理智为先,不要被感情所束缚,那也就容易掌握人心,让管人的水平有着质的变化。

  • 知行合一

接下来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力,让你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王阳明在提倡“心学”时就讲: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就是当你的心静下来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紧紧抓住本质,做出决策,并在此过程中,于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行动,其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将会是难以置信的。

已故的苹果公司传奇人物史蒂芬乔布斯,每当重大决策时,他就会先打坐修心,比如当要拍板产品的设计方案时,他会让下属将几个不同的方案放到他身边,然后闭目打坐,才决定取舍。

这一般人可能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就是这样,让苹果公司“IPhone、ipad”等跨时代产品诞生,让这家企业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边缘,一跃成为科技巨头,市值全球第一,超过了180多个国家的GDP。”

因此,只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由心和行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就会推动你不断前进,继而影响到整个队伍,让你带领的团队不断成长,让企业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马云曾说:“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失败就那几种,要多看人失败的经历,扣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有这些问题。”

我们的管理学也是如此,从内察己心开始,一步步用修心提高自身的格局,再从“心”管理团队,让其全面脱胎换骨,在不断成长中脱颖而出,使我们的企业和人生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end·

(0)

相关推荐

  • 伍福文化,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

    ☼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伍福文化 伍福文化源于三千年前的<书经·洪范>,是当时的治国方略.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伍福文化在今天企业管理中也同样发扬光大. 如今,大大小小的企业应 ...

  • 观照自心修心性

    「观照自心修心性」.佛教说,一灯能破千年暗,这里的灯是具备智慧的心灯,比喻照破了自己内心的无明黑暗.灯得有油,否则不能够亮,一定不是点灯的时候才添油,平时就要经常往里添油,确保一直有油. 要经常反观自 ...

  • 最好的修行是心静

    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不管是老叟,还是幼童,那种安静的样子最是美丽,那种沉思的姿态最是赏目,那种默而不语的神情最是心生喜欢!然真正的宁静,不在于山水,而在于自己的内心!人生最可贵的, ...

  • 自从踏入股市之门的第1天,就注定你的修心之路已解锁!如何修心练级,增强内功?

    自从踏入股市之门的第1天,就注定你的修心之路已解锁!如何修心练级,增强内功?给大家的提示-   一个原本没有接触过股市的人,自打他/她第1天踏入股市的时候,他的心态就注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 ...

  • 利用园区税收优惠帮助企业节税是2021年企业发展必经之路!

    经历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之后,很多企业认识到:2021年必须将税务筹划放在的公司重点规划中. 近期,很多朋友来咨询小夏,"企业如何利用园区税收优惠帮助企业合理节税?" 路径1:在税 ...

  • 练功与修心

    练功与修心 练功人本应讲究"性命双修",然而我们为什么强调修心呢?这是针对时弊而言. 如今练功人如海如潮,多得很,这是国昌民安的好现象.然而如果你细细地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端.不 ...

  • 正能量修心的句子,字字千金,富含哲理

    一.人生来就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态度.二.身心独立的四大标准:不对新事畏惧,不 ...

  • 128句孔子经典语录!为人处世、修心正己,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 ...

  • 生命最好的修行: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壹 初夏的味道 轻轻浅浅,有些清凉, 轻轻浅浅,有些羞涩. 轻轻浅浅,暗香幽幽. 轻轻浅浅,满心暖暖. 轻轻浅浅,花开无声. 轻轻浅浅,人生初见. 轻轻浅浅,不必刻意. 轻轻浅浅,随意就好. 贰 无论 ...

  • 姜桐: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构筑企业发展的“护城河”?

    核心竞争力这个词,有无数人在谈,无数人都在讲,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没有谈到点子上.这些讨论都不是基于原点的讨论,没有原点,也就没有了科学的依据与逻辑.所以你会看到,有人将技术看作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 ...

  • 静心修心的佛语说说,句句箴言,值得收藏一生

    一.人生短暂,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换种思路,也许会事半功倍: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失去. 二.笑而不语是一种 ...

  • 生命中最好的修行:遇事修性,遇人修心

    一步一修行,一岁一成长. 作者:洞见·辞愚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在这一番千锤百打中,有些人在自我放弃中不断沉沦,有些人生猛地一路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