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修心的“内功”传入企业发展的文化内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丨林森 · 主播丨涂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今是一个多元合作的社会,分工相当精细,而要干成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团队合作。
其实就普通人来说,一天呆在一起的时间,在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团队里,可能比在家庭更多,有句话讲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其实企业何尝不是,当一个人做成事业,即使小有成就,也需要众人的支持,而这过程中,伴随着心的“内功”修炼。如果要让企业团队保持足够的向心力,一起勇往直前,创造一个个傲人的业绩,就需要团队文化,并且团队成员对该文化要有认同感。而要塑造这种文化,关键要从心出发。
得人要称心如意
为什么这样讲?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组成的,《贞观政要》讲:为政之要,在于得人。
比尔盖茨也曾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离开人才是很难存活的。可见不管企业管理和政务公职,人才都是抢手货。
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分工精细,竞争激烈,要干大事,做成功就需要团队,而一个真正优秀的团队,其文化和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人内心的折射,特别是企业等团队的选人用人,很大程度是管理人决定或者影响的。
而一些关键位置,更要用“称心”人才,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类型的人,也会感召、选到什么人,而这也就决定了整个团队的基本盘,包括整体素质、工作态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等。其实这很考验人的心智和眼光了。
因此个人的素质相当重要,不仅包括工作能力,经验,更在于本人的“内功”,即心性如何。我们要在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的十字路口前做出正确抉择,能力很重要,心理更重要。
要懂得理智为先,克服各种情绪的影响,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心保持在清醒平和的状态,但做到这点已经不容易,因为人是有感情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办事要暗合众心
而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在工作面对千头万绪时,要做到有条不紊,诸事妥当,除了自身心性修养要达标,还要能选好合作伙伴,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能切中要害,抓住主要矛盾,从工作策划到实施尽量发挥团队的力量,去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避免一个人单打独斗。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一段经典论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意思就是集体大于个人。要做到如此,需要我们摸透团队成员的心理,以此为基础认真分析他们的优劣差别,进一步优化队伍的配备和结构,工作决策时要暗合众心、集思广益,这样我们就能让团队拧成一股绳,助力事业和人生再上台阶!
管理要一心到底
要企业管理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就要管好团队,要管好团队,就要管好人,但是管人关键是管心,这需要三方面的要素:
一是经验的积累,通过阅人无数,对各种人才轨迹追踪及结果判定,录入自己的人才库,然后以后遇到不同人,我们通过复盘,或将人才库中类似的情况调出,比对,就大概分析出该人的性情、能力和适合的岗位;
二是学识的积累,多渠道收集信息,多读书,让自己从他人的成果,知识中学习并受益,还要从中掌握历史规律和行业的情况,宏观把控,从行业横向和历史纵向多维对比,更好为管理人才,企业发展做准备;
三是修行的积累。这个其实才是关键。其实前两点很多人都懂,很多人都在做,然而最后这点很多人要么认识不清,要么掌握不好,怎么这样说呢。前面讲过,我们第一步要懂得理智为先,克服各种情绪的影响,让心保持清醒平和的状态。但是就这一步,对很多人来说,都挺难。
想想,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就眼光独到,见识深刻,有些人即使到退休年老,还是思维层次很低。其实关键在于修行不够。《教父》曾有名言:三分钟就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其人生的横沟是难以跨越的。
要看清人的本质,就是看清人心,也就是洞察人心,这不是学来的,而是修来的,这在我们儒、释、道的传统文化里是非常重视,但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内察自心
就是要经常观察内心的波动,时刻保持警惕。有些人对别人指责得多,对自己检查得少,不能及时发现和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内心的缺陷,那在面对残酷的竞争,和长远发展上将会十分不利。
不要小看这个因素,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而“萧墙”也是我们的内心的弱点。不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国家治理都是如此。
隋炀帝就是“以天下为易事,视民生为儿戏”心态,自负过头,硬是把隋朝的大业给葬送了。因此我们时刻检查内心的波动,克服心中的弱点,我们修行为什么都是从心入手,因为这才是一切的大本大源,若不如此,即使经验再多,学识再深,也只是在表面打转,根基不牢的。
心如止水
人的行为都是从举心动念中来,当我们通过观察内心,克服心性弱点,然后就要克服感官的欲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心如止水,让心境的污垢去掉,这也是很多宗教要有戒律约束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逐渐用修行提升维度,会发现豁然开朗,会比别人更有眼界和格局,让理智为先,不要被感情所束缚,那也就容易掌握人心,让管人的水平有着质的变化。
知行合一
接下来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力,让你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王阳明在提倡“心学”时就讲: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就是当你的心静下来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紧紧抓住本质,做出决策,并在此过程中,于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行动,其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将会是难以置信的。
已故的苹果公司传奇人物史蒂芬乔布斯,每当重大决策时,他就会先打坐修心,比如当要拍板产品的设计方案时,他会让下属将几个不同的方案放到他身边,然后闭目打坐,才决定取舍。
这一般人可能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就是这样,让苹果公司“IPhone、ipad”等跨时代产品诞生,让这家企业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边缘,一跃成为科技巨头,市值全球第一,超过了180多个国家的GDP。”
因此,只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由心和行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就会推动你不断前进,继而影响到整个队伍,让你带领的团队不断成长,让企业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马云曾说:“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失败就那几种,要多看人失败的经历,扣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有这些问题。”
我们的管理学也是如此,从内察己心开始,一步步用修心提高自身的格局,再从“心”管理团队,让其全面脱胎换骨,在不断成长中脱颖而出,使我们的企业和人生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