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正举如何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问题”

从对事物的认知层面上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称为常识认知;

第二个层次称为科学认知;

第三个层次称为哲学认知。

1

常识认知

所谓“常识”,就是人们生活中最一般、最稳定、最持久的那些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生活,它们受生存环境、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常识认知形成常识的世界图景和价值规范。这种图景和价值规范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差异甚大。

常识是人们对生活的基本认知,但即便如此,每个人对常识的掌握都不很完善,以至于当我们面对一些简单的生活小问题时,都会因常识认知不足而不知所措。由于常识来源的特性,所以,常识不等同于科学,更不等同于真理。

2

科学认知

科学认知不同于常识认知,它是不带任何诸如宗教、意识形态等色彩的认知过程。科学认知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和科学实证过程,所以,科学认知是从大量实验验证和实践应用中归纳提炼出的原理、理论、定理、定律、公式和方法。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因为历史和技术的局限性,历史上科学研究的某些结论可以屡屡被后代修正或推翻,但是这丝毫动摇不了科学本身的地位和尊严,科学工作本身总是走在通往科学真理的路上,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意志,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就一定会离真理的距离越走越近,最终掌握住它们的本质规律。

3

哲学认知

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人们从个别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就会得到一个全部事物的产生必定有一个终极原因或本体的结论,在大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本体(本源)事物的概念。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本体的大胆假设和细心求证,通过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思想认识活动,把本体事物同各种形式的非本体事物从内容和形式上、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真正区分开来后,从混沌自然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因此,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客观事物的科学性。我们只有充分的尊重事物的科学性,按照他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真正做到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完美统一,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

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是一家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经营和文化界知名人士等共同组建的思维力研究智库,基于正心正举核心理论体系,结合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人类学、创新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以多维视角做理论分析和开发应用,在医学人文、大健康、企业管理、人文教育等方向开展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先后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举办了国际人文医学峰会(三期)、全国医院院长人文素养高级研修班(十余期)、企业家人文素养研讨班(五期),开创了正心正举医学人文和企业人文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得到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参会学员的认可和支持。

在未来,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将继续立足于正心正举核心理念,依据多个应用科学理论,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论证,建立起严谨、系统的认知方法论体系,同时,结合多行业、多形式的实践,实现虚实结合、产融结合,着力打造“智慧共享平台”,成为具有人文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型民间智库。

(0)

相关推荐

  • 期末复习:比喻句很闹心!

    期末复习,各种虐!每天被一些语言现象纠缠着,问问问 这是北京市某区小学语文五年级的练习册(卷子?).这篇短文分别介绍了一些天象,如"晕""华""虹&q ...

  • 中国人的思辨层次比西方人更丰富

    随着<通过哲学的常识化转向诱变终极哲学>的收尾,我自主建构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已经完成了预期的终极自圆其说目标,因为受制于自下而上瓦解旧哲学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模式束缚,所以读者一时难以高 ...

  • 在常识的本质中隐藏着人的终极理性

    明白了自然哲学即伦理关系的逻辑延伸,便不难理解,现代科学即自然哲学的变种,因此科学从产生起,就附属于哲学,具体附属于广义哲学,因为从认知结果角度,广义哲学即广义的形而上学,是人类通过感知与认知所形成的 ...

  • 本体论与认识论

    本体论与认识论 人的认识从问本体是什么开始,在不断地探讨中发现语言符号的在各种情境下拥有不同的意义,于是从形而上的本体问题转到形而下的认识实践方法. 本体论 本体论研究世界的本源物体,它是形而上的存在 ...

  • 正解《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

    正因为在客观视角下,人和任何生物的生存状态都有与意识相关的知行合一性,但西方哲学却从不特别关注这一点,所以在逻辑认知架构上,西方人的显意识分析因为过于依赖形式逻辑,所以系统建构了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之后 ...

  • 从客观见之于主观到主观见之于主观

    我认为,抽象人生的本质是主观的,具体人生的本质是客观的,但客观的具体人生又必须受主观抽象人生的指导,所以任何具体人生又实际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面对这种基于整体一致性的递进式解读,如果能不明显排斥地 ...

  • 封闭哲学开放性的历史必然性(连载之二十二)

    哲学一旦因常识化转向而普及,自然是语言转向和实践转向等一切转向的终点,因为可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成熟,意味着哲学的开放性的闭合. 我用自己的理论创新过程证明,建构主客观双重本体论,是发现主客观一致性的逻 ...

  • 正心正举问与答|怎样理解和认识“内观”?

    "往内观察身心实相,安详面对生命起伏." --内观大师 葛印卡教授 正心正举的核心理念包括28个字,即: 内观己心,外察世界,启迪多元思维: 正心正举,拨迷见智,开启自在之门. 其 ...

  • 正心正举问与答|如何理解“正举”的现实蕴意?

    问 对"举"字应作何理解? "举"的第一层含义,不简单地指行为及其结果,而是同时强调"举"所呈现的思维能力及相应高度."举&quo ...

  • 正心正举问与答 | 如何理解“正心”的人文内涵?

    问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对"正心"有哪些阐释? 东方文化(不包括伊斯兰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旨归,就是要求人在"心"上下工夫,做到"极高明而道中庸 ...

  • 正心正举:孔子论孝

    教育的教字就是一个孝.一个文,这说明教育是以孝道为根本内容和目标的. 孝在最原始的文字.在卜辞里的形状像一棵树.树上面枝繁叶茂,上面有枝叶,底下是根.不管你枝叶多么复杂,多么繁多,你都根源于一个根. ...

  • 蜕变的奥秘,三毛的正心正举

    文丨任明 · 主播丨涂山 奇女子三毛的作品可以分为"苍弱的早期"和"健康的近期". 苍弱的早期是指三毛17到22岁的文章,收录在<雨季不再来>中,通 ...

  • 为什么我们提出正心正举

    为什么我们提出正心正举

  • 正心正举生命人文科学智慧教育与佛学智慧当中的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