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宰相之职”多为三品,那一品、二品都是什么显赫的官职?

唐朝的品级有别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借用《康熙王朝》孝庄的一句话:“三品官,多如牛毛,在这个京城你扔块石头,都能砸中个红顶子”,而在清朝能带的起红色珊瑚珠的顶子只有一、二品官,可以说清朝的品级是最不值钱的,相比隋唐,清的一、二品官就是一个“烂大街”的东西。同时到了乾隆十六年,乾隆认为一品已经配不上皇族的身份,所以还特别设置了“超品”的品级,当时上至亲王,下至不入八分辅国公皆为“超品”。

而在唐朝要知道,即使贵如亲王也只是正一品,郡王更是只有从一品。如此,就可知唐朝在给予官员品级的严谨性,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唐朝,三品官已是属于绝顶级大佬的说法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唐代宗大历二年之前,中书令、侍中这两个中书省、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正三品,要知道唐朝“门下省”掌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审查,及签署章奏,有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之权;“中书省”掌机要,负责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起草与发布,这两个部门都是唐朝中央最高的执政中枢部门,而作为这两个部门的最高长官中书令和侍中居然也才是正三品,可想而知唐朝正三品的含金量是有多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