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爱屋及乌


遇见·江昭和







英语里有一个极其常见的词——“like”,它的意义与用法很多元,也很复杂,作为介词,它有“就像,例如,好比”的意思,而作为动词,它是“喜欢”的意思。



我始终记得某一次英语课上,同桌Rainbow忽然紧紧握住我的手臂,诶,你看,like居然有“像”和“喜欢”这两种含义,那么是不是,因为像,所以喜欢。



我当时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也没多么在意,只是后来,遇见了一些人,遇见了一些事,读过了一些书,才恍然领悟,那句看似出于一时灵感迸发,没有多么深邃思索的话,也许并非无稽之谈。










被誉为日本版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里,有一个像唐玄宗李隆基似的君王,我之所以这样譬喻,是因为他爱着一个叫桐壶更衣的女人,就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般的“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如果是今天,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无视天下苍生,他会得到如潮水般的褒扬,因为这样的情有独钟而今稀缺如珍宝,但是在皇宫,在伴君如伴虎的朝廷之上,在妃嫔如云,情与政治盘根错节的封建王朝,这样的青眼有加反而会引火上身。



为了爱她,他让她沦为众矢之的,终于不堪重负,落寞寂寥死去。



天长地久,终有尽时,此恨绵绵,再无绝期。



桐壶更衣死后,皇上悲痛欲绝,恍惚生无可恋,恰恰在此时,出现了一个四公主,大抵是皇上的侄女或者堂姐妹,她的容貌风采,姿态气度,竟与已故的桐壶更衣差相仿佛,皇上甚觉欣慰,于是将她接入宫中,封为藤壶女御,常侍左右,顺理成章地,将对故亡人的爱转移到年轻美貌的新人身上。



紫式部一句封喉:“这也是人生常态,深可感慨也。”



什么是人生常态呢?就是我们难免将对已经失去的人的关注与热望迁移到新人身上,不然过分沉沦,虚妄此生,得不偿失。



这也许是一种自我保全的心态,因为岁月如流,物是人非,是人世间无法避免的事实,如果过分伤春悲秋,无法释怀,则轻易失去生活寄托,余生危如累卵。



但是寻找一个相似的人作为“情感寄托”也许是一种心理自赎,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通过这种形式似乎能够得到释怀,而且在外人看来,这个人还是重情重义之辈,不是随随便便见异思迁,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但较直观而干脆的因由还是在于,我们对一个人,曾经付出过诚挚而深刻的真心,一时之间还无法全身而退,在这种时候突然有一个如此相似的人出现,我们愿意相信那幻觉。






藤壶女御是幸运的,得着帝王的宠爱。不仅如此,帝王的儿子源氏公子进宫之后,看到这个与自己的生母桐壶更衣酷肖的女郎,也情不自禁地亲近,满心恋慕。

后来源氏公子去了北山寺庙里,遇见了紫儿,一个和藤壶女御极其神似的女孩儿,也不由自主被吸引。

因为相像,所以被垂青,仿佛是一种幸运。

但是也有比较不幸的,比如流涟紫的小说《后宫甄嬛传》里的甄嬛。



在选秀的那一天,雍正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百无聊赖地俯视着跪在他身前,谦卑地低着头的女子们。忽然那个叫甄嬛的女子一抬头,瞬间叫他移不开眼神。因为她的形容姿色,与已逝的纯元皇后的的有几分相似。



从此以后,她便获得了皇上极度的青睐,一时除了艳丽冷酷的华妃,无人能匹。



如果甄嬛只是一个平庸的妇人,以为攀上了高枝,享受得荣华富贵那便足够了,那么她或许不至于承担那样多的波折坎坷,没了孩子,还被赶出宫进深山寺庙里受苦,但是她又是一个性子孤傲,不愿随波逐流的人,她知道皇上对她的爱不过是“借尸还魂”,回光返照罢了,于是心底怨不能平,惹恼了雍正,看得出来,她对皇上,还是存过一生一世的盼望的。



后半生的风雨飘零,爱情的得不偿失,终究化成年深月久的遗憾与痛。她流着泪说,多年的情分,究竟是错付了,我见犹怜。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爱屋及乌对于乌鸦来说,或许是一种幸运,因为如果不是有屋在先,它不可能站得起那样的地位,唱得出那样的歌。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不幸了。因为真正的爱情,往往是揉不得沙子的,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可能都会引发无法转圜的波澜壮阔。



所以那只乌鸦见不得自己不过是乘了别人的风,它宁可玉石俱焚,吐出一把火,毁了那所金碧辉煌的华屋。



因为像,所以喜欢,那么如果有朝一日,有一个更像她的人出现,是不是所有的恩情,转眼化为泡影,而这样的人,总会有的,这样的情,终究是存在裂痕,岌岌可危的。



我也曾读到过一句话,说我们每个人穷此一生爱着的,往往是同一类人。



我想这句话不可谓不是过分武断和决绝的,但从某个角度想,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我们如果在某个心花容易怒放的年纪喜欢上了某个人,那证明这个人身上总有令我们着迷和青睐的某些特质,而如果际遇将我们推向了不同的生活,让我们抵达了各自不同的远方,我们很容易会因为另一个人与这个人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再度倾心,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爱上同一种人呢?



其实我们喜欢这一类人,并不真的因为他们之间相像,而是这一个个的人,和我们内心向往的某种理想人设相似罢了。



我们这一生长途短途,跋山涉水,最终渴望寻找到的,不过是一个理想化的,完完整整的自己,我们爱过的某个人,曾经与我们的灵魂或者是肉体如此投契,就像传说中被天神切断的另一半自己,当我们失去了,我们痛苦,我们追悔莫及,我们愤恨,我们绝望,但是我们还是想要活下去,我们还是要寻找,那个失落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