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的人生,要闪闪发光呀~
最近,在壹心理上看到很多人提问,关于30岁,35岁的那些焦虑和迷茫,想想自己这两年好像有挺多感悟的,于是总结这篇文章。
30岁的焦虑
正是让我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的机会
我在30岁的时候,焦虑了大半年,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甚至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一瞬间突然慌了,然后对于未来做什么,突然也变得迷茫,不知所措。后来,发现朋友们都和我一样的焦虑。
有朋友觉得自己工作一般,而且还没有结婚,好像没有找到那个让自己成就的点。有朋友正在焦虑要不要将就结婚,有点迷茫。有朋友突然怀孕,对于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家庭之间如何权衡感到焦虑······
网上也充斥了各种焦虑的声音,30多岁,没有什么技能,还没结婚,好像就一无是处了;30岁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不知道怎么办;马上到35岁危机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于很多人,好像30岁是个节点,一旦到了这个时间,每个人或多或少焦虑或迷茫。也许这正是一个给到我们的信号:你可以停下脚步好好思考一下了。我们平时总是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走,很多时候忙碌到没有时间听自己的声音,焦虑的时候,正好可以有机会停下来审视自己。
清晰的认知自己
是审视自我的前提
我们经常说,一切的行动和改变都始于清晰的自我认知。好在我作为一个学心理学的,然后还用过不少的测评工具,自我认知相对是清晰的,知道自己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也算是避免了一些盲目的试错吧。
当然,专业和工具只是帮我们认知自我的一个维度,更多的还是要实际生活中、与人的相处合作中去反省,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反馈。
定期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当然我们大多数人也许做不到每日三省,甚至每日一省能做到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我之前有一阵子陷入忙碌中,就是忙到听到别人谈论996,我说996我觉得特别幸福啊,我都快007了。当然,客观的说,忙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到我们成长的,例如,我会突然发现,我是可以多头处理任务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抗的住原来想象不到的压力。
但是,当这种忙碌变成常态的时候,我会突然觉得不对,我没有时间思考,就好像一个陀螺,是被人拍打着在转的,没有思考、没有反思。所以,后来觉得这种局面必须要改变。定期反省是必要的,因为那是一个让我们总结规律、获得提升的方式,否则,成为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
获取反馈
在我最迷茫的阶段,好在有朋友经常一起探讨、相互反馈。我经常会把我的焦虑跟朋友讲,然后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她是一个特别擅长发现别人闪光点的人,有时候甚至我自己没有发现的点,她也能去敏锐的发现闪光点。
是的,我们总有或多或少的盲区,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的好或者不好,别人正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获取别人的反馈,可以帮我们更加清楚全面的了解自己,从而发挥优势,避免短板。
建立自信了之后
认知也会不断提升
去年的时候,跟一个同学聊天,她跟我分享说,她在30岁之后变得越来越接纳自己,觉得现在的自己就是最好的,以前从来没考虑过结婚,反倒是在接纳自己之后,现在觉得结婚也是值得期待的。
上周跟一姐们聊天,她也说,最近两年,自己好像变得更加包容了,负面情绪变少了,很多原来会生气的事情,现在觉得这些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啊,变得更加平静。
这俩姐们的想法简直跟我一模一样呀,可能大家都一样,在某一个节点,突然会悟到一点东西,然后会有新的认知。在不断接纳自己后,人会变得更加自信,自信之后,又会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格局。
提前规划,储备能力
壹心理上很多人说到了30岁,好像没有掌握什么,出去没有竞争力;马上到35岁这个坎,感到很焦虑。我发现这种层面的焦虑可能来源于,他们没有提前去规划自己的目标,所以到了30岁,发现没有竞争力,就慌了。
我们的生涯是需要自己主动规划的,在25岁的时候,设定30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什么,然后去储备;在30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去设定35岁的目标,提前储备能力。提前布局,才会在当下没那么慌张。
为热爱发光发热
在看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你的时代我的时代》的时候,总会被他们那种为热爱发光、追求梦想的热情感动。真的,一生中能够为热爱奋斗的感觉真好。以至于我会反思自己,我好像都没有这个层面的热爱,我是不是有时候会突然走偏。
不过,对我们大多数人,也许很多人终其一生找不到那个层面的热爱,更多的是在平淡生活中找到一点小热爱,而那个小热爱,也许就是我们发挥价值的地方。把自己放到大自然中,放到宇宙中的时候,我们只是一颗尘埃,而这颗尘埃,能够发挥一点价值,就很伟大。
如果说在30岁前是量的积累,那么30岁之后的认知是质的提升。因为更有质量了,每一天都很珍贵,内心要闪闪发光、不断充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