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如何治疗冠心病?
刘志明先生(1925年—至今),湖南湘潭人。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国医大师,首届首都国医名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全国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药专家,中央保健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多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任第六、七、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冠心病的发生多与年老体虚、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与五脏盛衰有关,可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理改变,总体上属本虚标实。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虚证为主,或以实证为主。
刘志明先生认为,冠心病的本质属虚,因虚致实,治疗原则应以补为主,以补为通,通补兼施,补而不壅塞,通而不伤正。因此,他在临临床中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通阳宣痹化浊;如遇有脾胃症状,则合橘枳姜汤等,以心胃同治。心绞痛缓解期,先生重视肝肾同治,调补脏腑气血阴阳为主,常取得满意疗效。
01
胸阳不宣
胸阳不宣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痛或胸痛彻背、心悸,面色苍白或黯滞少华,畏寒,肢冷,睡眠不宁,自汗,左寸脉弱或小紧。
治疗当通阳宣痹,豁痰下气。
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瓜蒌12g,薤白12g,桂枝9g,枳实12g,厚朴12g,党参15g,半夏12g,生姜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中薤白、桂枝通阳宣痹散寒;瓜蒌、半夏、厚朴、生姜行气豁痰,以开胸中痰结。
若阳虚痛甚,“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再合人参汤,另加三七粉1g,随汤药吞服,1日1次。心痛止,停服三七粉。
若心悸气短,脉迟或结代者,合用炙甘草汤,以通阳宣痹复脉养心;若“胸痹不得卧”,即心痛不能平卧,并影响至胃,而出现胃胀痞结等症状,当心胃同治,在上方中加陈皮、茯苓等,以导滞行气,温中和胃;若偏虚者再加西洋参;若兼血虚失眠者合用四物安神汤或酸枣仁汤化裁。
02
阳脱阴竭
阳脱阴竭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剧烈心绞痛,精神萎靡,心悸气短,出冷汗,颜面苍白,四肢厥冷,或四肢出现青紫色,舌质紫黯,脉微欲绝,或见脉结代。
治疗当回阳救脱,益阴复脉。
以四逆汤、生脉散合保元汤加减:制附片(先煎)12g,人参15g,干姜6g,麦冬9g,五味子9g,黄芪15g,炙甘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方中用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救逆;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益气养阴。若心绞痛剧烈持续不解,加苏合香丸1丸,温开水送服,1日2次,心痛止则停服。
03
心肾阴虚
心肾阴虚之冠心病,一般无典型的心绞痛史。
临床常见于肾阴虚和心阴虚两型。
肾阴虚:主要表现有头晕、耳鸣、口干、腰酸腿软,夜尿频数,脉沉细,或弦,或迟,寸脉减弱。
心阴虚:临床主要表现有心悸、气短、胸闷、夜卧不宁等,舌质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疗当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以杞菊地黄丸合首乌延寿丹加减:菊花9g,干地黄12g,茯苓9g,牡丹皮12g,何首乌15g,桑椹12g,牛膝9g,桑寄生12g,菟丝子9g,草决明9g,黄精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方中生地黄、何首乌、桑椹、桑寄生、牛膝、菟丝子、黄精滋阴益肾;茯苓健脾以助生化之源;配菊花、草决明以养阴平肝清热。若心阴亏虚见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者,可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
04
阴虚阳亢
阴虚阳亢多见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痛间作,头晕,耳鸣,目眩,舌麻,肢麻,口干,心烦易怒,面部烘热,手足心发热,腹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等。
治疗当通阳宣痹,滋肾平肝。
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瓜蒌9g,薤白12g,半夏9g,钩藤9g,天麻9g,石决明18g,牛膝12g,杜仲12g,黄芩9g,菊花9g,何首乌12g,珍珠母18g,桑寄生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方中瓜蒌、薤白通阳宣痹;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黄芩、菊花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何首乌补益肝肾。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