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过去的传统现在还可行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的诗词总是能把人生百态糅合在一起,直戳读者的心窝。分离之后的悲痛是顺其自然的,即便是十恶不赦的人,他的身边也会有一个为他的离去而暗自伤痛的人。

小编家乡有一位臭名昭著的村民,他在世的时候得罪过很多人,但是这样作恶多端的人去世以后,他的家人依旧是以泪洗面。虽然他的家人可能也受够了他的自私与无赖,但毕竟亲情这条线是切不断的。生前即便百般嫌弃,死后也会为他办得风光体面。

丧礼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而且也关系到自身的颜面问题,尤其在农村,闲言碎语一直是高居不下的现实问题。所以,关于丧礼的讲究和规矩特别地多,古代留下一个传统叫作:“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家中子女不报丧,那么自发前去吊丧就没有必要了,烧纸钱也是多余的。对于至亲去世,葬礼举办与否都是靠家中子女决定,他们如果没有意愿请客出丧,其他人也就没有必要上赶着去凑热闹了。

反之,如果后辈明确通知了各位亲戚朋友,那么你就有义务前去吊唁,并且要捎上纸钱等慰问物品,给死者带去自己的心意,同时死者的后代也会万分感谢你的到来,并将你的这份情谊铭记于心。

小编家乡葬礼的习俗基于古代传统但又有稍许不同。农村里的人特别喜欢串门,因此哪家哪户有丁点儿事瞬间就会传到四面八方。前几年,村里有一户人家的家里人因病奄奄一息之时,整个屋子里挤满了人,除了家中的后辈,其余都是不请自来的。但在小编看来,这并没有不合规矩,而是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谊。

在那位病人落气之后,村民们都尽自己的力量安慰逝者家里人的情绪,帮助他们处理死者的身后事。等到基本的事情处理完之后,他们才各回各家处理自家的事,而后才正式地来逝者家中赶礼祭拜。与古代传统不同的是,他们并不会带纸钱等丧葬所需物品。

古代传统与现代习俗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不同的地方,我们并不能主观评判古代的传统是否可行,但时代在发展,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要尊重众多习俗的仪式感。即便在丧葬文化方面,古代传统和现代习俗存在差异化,但是它们的共通之处就是对逝者的尊重,给予后人心理上的安慰。

礼仪与情谊是彼此相通的,礼仪得体自然情谊也就得当了。从古至今,许多的礼仪文化被流传下来,它们存在的道理值得我们去领悟和传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