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气与津液的相互关系

周学胜 中医思维十 今天

气主要是指体内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它是一切脏腑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同时也是精微物质滋养人体组织器官之后所显示出的机能活力。津液泛指一切体液,包括正常水液和溶解于水液的某些营养物质,在《内经》中也指汗、尿等水液的代谢产物。气与津液,二者在性质、形态、功能活动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主要都是来源于水谷精微,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且在生成、运行和输布等方面,又有不少共同之处。此就其相互关系略述如下: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

津液的生成、输布及其它代谢产物的排泄,无不依赖于气的作用。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及水液的排泄,作了扼要的概括,其中主要是依赖脏腑之气的作用。又如明·张介宾《类经·脏象类》注说:“元气足则运化有常,水道自利”。清·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以下引用《血证论》的原文均见此篇)说:“水化于气”(此水即为津液),也是说明气对津液的作用。

气对津液的作用,在生理上可概括为“气能生津”、“气能布津”、“气能固津”三个方面的作用。

津液来源于水谷,特别是水饮,通过脾胃脏腑等的消化吸收而成,所以“气能生津”,主要就是指脾胃之气旺盛,则生成津液充足。诚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

“气能布津”,是说津液生成之后,其运行输布全身以及水液的排泄,需靠气的推动、布散作用,其中主要有脾气的运化、转输作用,肺气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作用,肾的气化、升清降浊作用,三焦气化运行元气,蒸化水液、疏通水道作用,以及膀胱气化排尿作用等。使津液在胜腑气化功能的作用下,输布全身,不致滞留,即所谓“气行则水行”。如《血证论》说:“气之所至,水亦无不至焉。故太阳之气达于皮毛则为汗,气挟水阴而行于外者也。太阳之气上输于肺,膀胱、肾中之水阴,即随气升腾而为津液,是气载水阴而行于上者也。气化于下,则水道通而为溺,是气行水亦行也”。

此外,气还能固摄津液,不使其妄泄,以保持体内的津液充足,即是“气能固津”的作用。如卫气固护阴液,不使津液从皮毛汗孔流失;肾气固摄尿液,不至于使大量津液从尿液中排泄,以保持体内津液的代谢平衡。气的固津作用虽不同于脾胃化生津液的作用,但能使体内津液保持充足则是一致的。所以,“气能固津”对“气能生津”亦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气对津液的作用,反映在病理变化方面,由于气虚或气滞,气机的升降出入障碍,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影响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水液的排泄。一是气不生津,主要是气虚,生化乏源,则生成津液不足。如脾胃气虚,受纳运化水谷功能衰退,不能将饮食物中的水液消化吸收,则津液无从滋生,可致口干舌燥、肌肤干涩、形体消瘦等津液不足之证。

二是“气阻水停”,由于气滞,气不布津,则水湿停留。主要是脏腑气机不畅,脾失转输,肺失通调,肾与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气化失司,不能疏通水道,导致水液运行输布和排泄障碍,或为水肿,或为窿闭,或为痰饮等水液停滞的病证。

三是气虚不固,水液流失过多,亦可导致津液亏损。如肺卫气虚,肌表不固,发生多汗;肾气虚弱,固摄无权,发生多尿等,使大量津液从汗、尿中流失,产生口干口渴、舌干少津、咽干、肌肤干燥等津液亏少的病证。

在治疗方面,前人提出“益气生津”、“益气固津”、“化气利水”等方法。对气虚不能生津的气阴两虚证,常用生脉散之类,以益气养阴生津。对气虚不能固摄者,常用参味龙牡之类,治疗气虚的多汗症;用八味丸治疗肾虚不固的下消多尿证等,以加强益气固摄之力,使津液不致妄泄。对气化不利,气阻水停的蓄水证,常用五等散之类,以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

气的生成,作用的发挥与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证论》说:“气生于水”(水在此亦为津液),即含有其义。在生理关系上,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津能生气”。是说津液充足,气的生成旺盛。津液生成之后,通过三焦原气和有关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又能化生成人体精气的一部分;再则,津液作为营养物质,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津液濡润滋养,其功能活动才能维持正常,气的活力才得以发挥。此即“津足则气旺”。

其二是“津能载气”。气是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它运行输布全身,其在脉内的营气需得血液的运载。其在咏外的卫气亦需由津液以载之,津气相伴而行,卫气附于津液之中,不致飘浮外脱。

津液对气的作用,反映在病理变化上,主要有两个方而:

一为“津伤则气耗”“液脱则气教”。因为津能生气,津足气旺,津能载气,气附于津,故津伤液脱,必然导致气的耗散。如暑病多汗,不仅有口渴浮饮,而且有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等既伤津又耗气的证候。因汗为津液所化,气附于津液之中,大量汗出导致“气随汗泄”,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又如急性胃肠炎,大吐、大下之后,既有口干、尿少、目眶陷等液脱之象,又有倦怠无力、肢冷肤凉等气散之症,此为“气随液脱”。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篇》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二为“水停则气阻”。如《血证论》说:“水质一停,则气便阻滞”。水湿停留体内。或为痰饮、或为水肿,又可阻碍气机的流通,而产生脏腑功能失常的病变,如水饮凌心,则心气不舒,心阳不振,而发为心悸;水饮犯肺,则沛气宣降失常,发为咳喘等,皆属于“水停气阻”之患。

在治疗方面,根据“津能生气”的生理作用和“津伤则气虚”的病理变化,前人立“生津益气”之法,如暑病伤津耗气,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加人参即有生津益气之功。

另外,根据“水停则气阻”的病理变化,又有“利水化气”并用的方法,如五苓散中二苓、泽泻利水,桂枝以温化膀胱之气。

当然,“水停则气阻”与“气阻则水停”是互为因果的,故“化气利水”与“利水化气”之法,在应用上往往是相因的。

综上所述,气与津液,在生理关系上是相互滋生,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在病理变化上又是相互影响的。在治疗上,亦诚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说:“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亦正揭示了气与津液的相互关系。

I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编辑/大熊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

  • 气与津液的相互作用

    气属阳,津液属阴,这是气和津液在属性上的区别,但两者均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在其生成和输布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病理上病气即病水,病水即病气.所以在治疗上,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 (一)气 ...

  • 气血精津液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习气.血.精.津液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前面几讲里面,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气.血.精.津液的生成.敷布以及功能,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体主要的精微物质,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既 ...

  • 各种气的生成与相互关系流程图表

    各种气的生成与相互关系流程图表

  • 气、血、津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小鹏聊健康 · 2天前 关注 我们一起来学习气.血.津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气血.津液的性状和功能各有特点.气是最活跃的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血液是红色的液体,具有滋润和濡养的 ...

  • 谈一谈气与血的关系,如何补气血才能快速恢复人体免疫力

    人体只有五脏六腑,躯干四肢这些形体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些专门的物质来营养.激发这些脏腑的功能.这些物质,就是气和血. 血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指在血管中运行不息,流动不止的血液.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全身 ...

  • 【养生恢复】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输布.排泄的代谢过程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的生理功能.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精.血.津液具有 ...

  • 人体很多身体问题,跟气血精津液的关系非常密切

    郑芝环闲话中医(二十一):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都是源自于水谷精微物质而形成,也有遗传于父母先天之精,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并形成人体的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称为神. 精是泛指人体生 ...

  • 中医关于“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均是人体内的精微物质,均由脾胃所化生,是产生一切生理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皆归属于"形".而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总体现,包括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概称 ...

  • 【迎接新的科学革命的挑战】 钱学森谈“四种革命”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钱学森谈"四种革命"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经济参考  1984年3月28日  记者  熊铮彦 本报讯  (记者熊铮彦)在最近召开的一次报告会上,钱学森作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对策 ...

  • ​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同气与血的关系很相似,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和津能载气四个方面. 气能生津:津液来自于摄入的饮食物,而饮食物化生津液则依赖于脾胃之气.因此可以说,气是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