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01-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
岐伯有道 今天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01-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来自岐伯有道00:0016:49
粤.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01-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来自岐伯有道00:0013:06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
【编者的话:又是一篇长论。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把它读完已不易,然光读完没有一定基础或天资,要真正领略其精髓为我所用恐怕很难。经典就是这样,你得反复诵读、细心揣摸方能登堂入室。对此,我只能跟您说,莫急,慢慢来。当然,为了照顾您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仍然是把它分割成若干小段分期刊出。
篇名与要点
什么是气交变?交:交替;变:变化。本篇论述的是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和人体内的五脏之气交替变化的关系,换言之,也就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原文与译文
(原文)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①,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译文)黄帝问道:五运交替,与在天之六气相应,阴阳往复,寒去暑随,真气与邪气相争,内外不得统一,六经的血气动荡不安,五脏的本气相互倾轧而转移,太过和不及交替,太过则一气独胜,不及则二气相并,我要知道它起始的原理和一般的常规,能否讲给我听听呢?
(原文)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译文)岐伯拜了两拜说:你问得很好!这是应该明白的道理。它一直是历代帝王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历代医师传授下来的,我的学问虽然很肤浅,但过去曾听老师讲过它的道理。
(原文)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译文)我听人家说,遇到适当的人而不教,就会使学术的相传受影响,称为“失道”;如传授给不适当的人,是轻视学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虽然没有很高的修养,不一定符合传授学术的要求,但是百姓哀叹他们因健康不佳而早逝,请先生能保他们能健康长寿,让学术永远的流传下去,我亲自负责此事,并按照规矩来做,你看怎样?
(原文)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②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译文)岐伯说:让我详细地讲给你听吧!《上经》说:研究医学之道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其学说才能保持长久,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帝曰:何谓也?
(译文)黄帝又问:这是什么意思?
(原文)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③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④也。
(译文)岐伯说:岐伯说:这是为了推求天、地、人三气的位置啊。求天位的,是要懂得天文;求地位的,要懂得地理;通晓人气变化的,才可研究人事。因而太过的气先天时而至,不及的气后天时而至,这就是所说的治理变化要天人合一的道理。
(原文)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译文)黄帝道:五运的气化,在太过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
(原文)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⑤。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⑥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⑦。
(译文)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脾土受其侵害。人们多患消化不良的泄泻,饮食减少,肢体沉重无力,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肚腹胀满,这是由于木气太过的缘故。在天上应木星光明,显示木气过于亢盛的征象。严重时会经常容易发怒,并出现头昏眼花等头部病症。这是土气无权,木气独胜的现象,好象天上的云在飞跑,地上的万物迅速变动,草木动摇不定,甚至树倒草偃。如病人的胁部疼痛,呕吐不止。若冲阳脉绝,多死亡而无法治疗。在天上应金星光明,这是显示木胜则金气制之。
(原文)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⑧。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⑨。上临少阴少阳⑩,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⑾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译文)火运太过,则暑热流行,肺受火邪。人们多患疟疾,气短,咳嗽气喘,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水泻如注,咽喉干燥,耳聋,胸中热,肩背热。在天上应火星光明,显示火热之气过于亢盛的征象。在人体甚至会有胸中疼痛,胁下胀满,胁痛,胸背肩胛间等部位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身热肤痛,而发生浸淫疮。这是金气不振,火气独行的现象,火气过旺就会有雨冰霜寒的变化,这是火热之极,寒水来复的关系。在天上应水星光明,这是显示火盛则水气制之。如果遇到少阴或少阳司天的年份,火热之气更加亢盛,有如燃烧烤灼,以致水源干涸,植物焦枯。人们发病,多见谵语妄动,发狂越常,咳嗽气喘痰鸣,火气甚于下部,则血从二便下泄不止。若太渊脉绝,多死亡而无法治疗。在天上应火星光明,这是火盛的表示。
(原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⑿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⒀,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⒁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译文)土运太过,则雨湿之气流行,肾受邪湿。人们多病腹痛。四肢厥冷,情绪忧郁,身体困重而烦闷,这是土气太过所至。在天上应土星光明。甚至见肌肉枯萎,两足痿弱不能行动,抽掣挛痛,土病则不能克制水,以致水饮之邪积于体内而生胀满,饮食减少,四肢无力,不能举动。若遇土旺之时,水气无权,土气独旺,则湿令大行,因此泉水喷涌河水高涨,本来干涸的池泽也会孽生鱼类了,若木气来复,风雨暴至,使堤岸崩溃,河水泛滥,陆地可出现鱼类。人们就会病肚腹胀满,大便溏泄,肠鸣,泄泻不止。而太溪脉绝,多死亡无法治疗。在天上应木星光明。
(原文)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⒂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译文)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邪气伤肝。人们多病两胁之下及少腹疼痛,目赤而痛,眼梢溃烂,耳朵听不到声音。燥金之气过于亢盛,就会身体重而烦闷,胸部疼痛并牵引及背部,两胁胀满,而痛势下连少腹。在天上应金星光明。甚则发生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肩背疼痛,尻、阴、股、膝、足等处都感疼痛。在天上应火星光明。如金气突然亢盛,水气下降,草木则生气收敛,枝叶枯干凋落。人们的疾病多见胁肋急剧疼痛,不能翻身,咳嗽气逆,甚至吐血衄血。若太冲脉绝,多死亡而无法治。在天上应金星光明。
(原文)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⒃。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⒄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译文)水运太过,则寒气流行,邪气损害心。人们多患发热,心悸,烦躁,四肢逆冷,全身发冷,谵语妄动,心痛。寒气非时早至,在天上应水星光明。水邪亢盛则有腹水,足胫浮肿,气喘咳嗽,盗汗,怕风。土气来复则大雨下降,尘土飞扬如露一样的迷蒙郁结,在天上应土星光明。如遇太阳寒水司天,则雨冰霜雪不时下降,湿气大盛,物变其形。人们多患腹中胀满,肠鸣便泻,食不化,喝水仍无法解决脱水而导致口渴。如神门脉绝,多死亡而无法治疗。在天上应火星光明,水星光明。
注释
①专胜兼并:一气独盛,叫做“专胜”,专胜为太过。二气相兼称为“兼并”,并有吞并侵占的意思,兼并为不及。例如木气太过,则乘土侮金,是“专胜”,反之,如果木气不及,则受土侮金乘,是“兼并”。
②《上经》:古书名,现在已经遗失。
③通于人气:五运居中,司人气的变化,所以说通于人气。
④治化而人应之:治化,指六气的变化,六气的变化会影响五运,五运主人气的变化,所以人应之。如四时之气,先天时而至及后天时而至,就是岁运的变化,与人的气血运行、病治安危都有息息相应的关系。
⑤岁星:即木星。
⑥冲阳:即胃脉,在足附之上,第二与第三骨之间。
⑦太白星:即金星。
⑧荧惑星:即火星。
⑨辰星:指水星。
⑩上临少阴少阳:上临,指司天。凡火运太过的年份是戊年,又逢少阴司天,是戊子、戊午年;少阳司天是戊申、戊寅年。戊子、戊申、戊午、戊寅都是天符,其热尤重。下文的“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都是说火热太过的自然表现。
⑾太渊:指肺脉,在手腕后内侧横纹头,当寸口处。
⑿清厥:是四肢厥冷的意思。
⒀瘈(zhì):抽搐拘挛的意思。
⒁太溪:即肾脉,在足内踝后侧,跟骨上面。
⒂肃杀:秋气肃杀,所以称燥金之气为肃杀。
⒃镇星:即土星。
⒄神门: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是心经的原穴。
文源:罾事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