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法类方要义之阳明类方

扶阳法类方要义之阳明类方

□ 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会引起人体内一系列变化,例如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增强,抗体形成加速,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均有利于人体抗感染。而另外一方面,高热对各器官组织也有负面影响,对神经组织损害尤为明显,病者可有烦躁、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觉、谵妄、昏迷乃至抽搐。身体虚弱者或某些感染伴发热者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的现象,表现为淡漠、嗜睡等。

  发热的基本环节是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调定点,外周血管收缩以保持核心体温。《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病治篇》中主要讨论了体温上升期,即产热多而散热少的情况下的辨证论治。白虎汤证则主要反映了高温持续期的病理特点,即在发热的极期阶段,产热并未降低,散热过程增强,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代谢上重新维持平衡,阳明经证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一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辨证处方、传变预后、治法宜禁等内容。

  从感染性疾病传变的角度来看,阳明经证属发热极期,此期的高热症状对机体有很大危害,但古人的生命支持手段并没有现代多,难以控制的持续高温容易造成机体衰竭,所以有效的控制体温、降低能量代谢成为此时保全生命的必要措施。如不能及时控制,则易造成失液性及感染性休克,转入少阴或厥阴,病呈危势。在发热极期,主要讨论两大类方法,分别対治阳明经证与阳明腑实证,即以石膏和大黄为代表性药物的白虎汤类方和承气类方。

  从发病及治疗的过程来看,阳明病因何而来?笔者选数则条文以说明如下。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伤寒论》第185条)

  这一条是说明在太阳病阶段,汗出不彻,机体虽代谢增强,但尚未激发足够的免疫力可以抵抗感染,机体新陈代谢进一步增强,体温继续升高,转而发展成为阳明病。

  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伤寒论》第181条)

  这一条是说汗下利小便后,导致机体脱水,造成阳明腑实证。汗下本身会造成胃肠蠕动功能抑制,而感染性疾病亦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功能,双重打击造成大便停留,为后续肠道内容物腐败,加重感染埋下了伏笔。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论》第26条)

  这一条是说太阳病服用桂枝汤后,机体代谢增强,进入发热极期,又因素体脾虚,故加人参以固脾胃。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伤寒论》第183条)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伤寒论》第184条)

  这一条是说得阳明病后体温上升期的过程,这里的恶寒需与太阳病相鉴别。这类患者感染后很快发展成阳明病,也就是发热极期,机体对疾病的反应不能再向更亢进的方向发展了,故称无所复传,再发展即将向阴证归转。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伤寒论》第97条)

  这一条是说在少阳证的情况下服用了柴胡剂,调整了机体的免疫反应,使之增强,进而转变成阳明证,由虚弱状态下的感染模式转变成抗感染模式。

  《伤寒论》高超之处在于全过程把握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阳明病代表着机体代谢全面增强的局面,可以从太阳病、少阳病而来,也同样可以从三阴病得到充分的治疗后转归而来,根据机体对疾病的反应状态不同,三阴病也可能转归少阳、太阳。

  在发热极期,机体机能得到全面的增强,循环系统呈高动力循环态势,散热增强,表现为汗出,此时产热并未减少,体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症状上表现高热、呼吸加快,皮肤潮红而灼热,此时体表血管扩张,表现为不恶寒反恶热。大量汗液的散发在带走体温的同时也造成了脱水的风险,为肠道大便干燥坚硬的形成创造了环境,将会造成胃家实的局面,为后续承气类方的应用埋下伏笔,所谓“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里的胃,概指肠道。

  发热极期的治疗首先要降温,避免过高的体温将机体推向衰竭的边缘。在身热,汗自出,口渴,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的时候,张仲景给出的处方是白虎汤。这里的脉大是有力的,和虚劳的无力大脉有本质区别,必须为有力之大脉,方可用白虎汤,这是辨证的眼目。

  因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张仲景以米汤煎药,成混悬液,提高石膏在药液中的浓度。石膏有解热作用,可抗炎,同时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其退热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而知母解热作用慢但持久,除了解热抗炎作用,知母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抑制交感神经功能的作用,为解热多面手。另外,石膏口服后经胃酸作用变成可溶性的钙盐,吸收入血后,对神经及肌肉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可以解热、镇痉、抗炎,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同时,石膏有抗凝作用,可以防止感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避免进展成气营两燔、热沸血瘀之证。知母滋阴泄热,有肾上腺皮质保护作用,感染之后大量皮质激素分泌,容易造成皮质激素分泌节律紊乱、耗竭甚至肾上腺萎缩,加入知母可以有效避免其发生,还可保护肾上腺皮质免受外源性皮质激素的抑制作用。炙甘草中的甘草酸有拟皮质激素作用,严重的感染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中毒症状,这里用炙甘草可起到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但注意量不可多,否则抑制免疫,加重感染,可参考原方中用二两。如此,白虎汤中的四味药就精妙地组合起来了。

  炎症反应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感染性休克。如“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此条文出现在厥阴病篇,辨为热厥的冷休克,其表现为表有寒,四肢冰冷,但是脉滑,这时候要用白虎汤治疗热厥。白虎汤证既可表现为阳明经证,有身热、发热恶热;也可在厥阴病篇中表现为表有寒。需注意的是这两种情况都是实脉,洪滑大脉,虽症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感染的不同阶段,抗炎是其共同的治法。

  持续的发热耗伤气阴,当表现为其背微恶寒甚至时时恶风,同时伴舌上干燥、烦渴的情况时,即加人参,成白虎加人参汤。当然,有表证的时候要先解表,不能用此方,必是洪大滑脉或在本脉的基础上较前弱些方可用。如果恶寒但脉浮,无汗,这是太阳病,不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即“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条文所述,以资鉴别。

  如果是热痹,则如白虎加桂枝汤法治之,如《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所讲。桂枝辛温,可解热镇痛,加入白虎汤中则宣经通络,寒温并用,这在经方体系中很常见。

  白虎汤法是阳明经证治法的代表,典型的阳明经证不会持续过长时间,所以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属此期者时,要把握住时机,避免能量透支,保存阳气,保存生机。

(0)

相关推荐

  • 阳明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八

    白虎汤是具有清热.镇静.除烦.止渴作用的方剂,在急性热病增进期阶段的治疗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伤寒论>曰:"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邪(注: 邪字,旧本作寒字,与白虎汤的性 ...

  • 卷四192,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里有热,宜白虎加人参汤.表不解,与柴胡桂枝汤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也.    按 发汗过多,亡阳讝语,以无大便硬满痛,故不可下:     以无身寒.汗出.恶寒,故不可温.于此可知发 ...

  • 中老年修炼者必读,补充肾阳法三式(种阳大法)!

      对中老年人,精气大量亏损,有的甚至患了精枯之症,无精,不能精化炁,故必用法补充肾阳,其法有:   此法能使肾阳立刻由弱变强,乃中老年培补亏损妙法,造精捷法也,青年人则慎用.诀云:'心清静平和后,心 ...

  • 经方论坛 扶阳法⑬: 扶阳法类方要义之桂枝类方

    经方论坛 扶阳法⑬ 扶阳法类方要义之桂枝类方 □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体系立论,六经辨证体系以六经处方为代表,六经处方可根据其主要作用归纳为六大类方,即太阳病类方 ...

  • 朱章志中医:扶阳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对应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消渴病". ...

  • UC头条: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三方药物相似,主药相同,配伍及适应症略有差别,现集而述之. 点击加载图片 承气者,为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感染性疾病发热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容易抑制肠道蠕 ...

  • 扶阳法脉之治疗肺癌专药:五朵云

    说起治疗癌症的中草药,懂医的人可能会如数家珍地说起来,半枝莲.半边莲.守宫.蟾蜍.白花蛇舌草等,其实还有一种中药--五朵云专治肺癌效果也很好. 五朵云学名叫泽漆,这本是我们不应该生疏却生疏了的一味好药 ...

  • 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 赵 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三方药物相似,主药相同,配伍及适应症略有差别,现集而述之. 承气者,为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感染性疾病发热会造成交感神经 ...

  • 阳明类方之竹叶石膏汤

    阳明类方之竹叶石膏汤 □ 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竹叶石膏汤是<伤寒论>最后一方,本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属于阳明石膏类方,并非用于治疗阳 ...

  • 背后七颠“扶阳”法,几乎可补全身,是最适合现代人的强肾健脑之法!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道医(包括'古中医')和养生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深入了解和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现在很流行扶阳,经常习练这个动 ...

  • 经方扶阳 | 太阳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太阳病 太阳病为机体"表"部的功能障碍,即心脏.大血管.毛细血管.皮下组织.上皮以及附属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