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经方势能解 2

『第二部分』

1,

在第一部分,已讲了关于经方势能学的理论构架大概。说白了,所谓的势能学观念,就是一种不脱离《伤寒论》原意的人体探幽。不仅为治病法门,也是一个修行法则。为什么,因为治病如破执,克己复礼。

学医本就是一条实证修行之路。欲明古医道,一定要熟读《伤寒论》,然后就是择良师择良友,并且亲自实践明证事实。心无旁骛地沉研不休,一定可以自然圆熟。我自己的体会是这样。伤寒中有万病,万病中有伤寒。熟稔《伤寒论》,就慢慢地会懂得所有疾病变化的法则。所以,学医,医源就在《内经》和《伤寒》。前者是庙算之宗,以教纵横。后者是教以君临万卷医书之上,并明医道之所以然。

人体怎么想的,它不可能直接说话告诉你,也不可能拿起笔写出来,脑门上也不会直接变显个字,我有太阳证,我是太少两感,也不会肚皮上出现我想吃点芒硝的图案。我们怎么知道它怎么想,是通过测的。不是挖的,烤的,煮的,是测得的。从幽微之中探测而得。从人体表现中所蕴含的提示测得。也就是叩源推委,以假知真。

因为人体有时表现出来的很多表面现象,都是一种假象。人这个事物,或者说是东西,真真假假堆在一起,在内属猪,在外又属狗。所以一不小心,我们就容易花眼看错。就像在此前第一部分里叙述过的,真寒假热,以及真热假寒。前者的脉表面虽具有热性亢奋脉象,诸如洪、数、滑等,却按之无力,那么实质上就是一个阴证,但是有热。后者类同,脉象表面虽具有寒性沉伏,诸如迟、细、紧等,而按之有力,沉切顶之指腹,呼之欲出,那么实质上就是一个阳证,但有寒。用这样的眼光来大而化之地看问题,就比传统上论之所谓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要清晰明了很多。

同样的还有诸如一般所说的阴虚阳亢,或阴虚阳浮。其实就是津血亏的阴证有热。就要用到滋阴养津或是解热存津。滋阴养津或解热存津的概念,具体地讲,就是一个能量建立的概念,而并不是用何药何针可以治疗阴证,可以治疗热亢。而是建立相应证所需要的能量,使得阴阳重新平衡协调。势能角度的解读就是这样的,都以津血能量为第一要机。其他的都是照推。

能量的建立依靠阴阳的鉴辨,主要症状的搜集定证用于确定病位、引导去路。这一切,用的就是六经与八纲。这是一个二三四法则。严密而有秩序。经方的秘密,就在于要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势能来看待。而不是单执于某药治某病。经方的各种整体性结构就是各种不同的整体势能,就像五指攥成一个拳头,指哪打哪。是一种神助攻而已。经方以整体势能帮助完成人体排病行为以复其常。所以怎样形成一个具有明确专向力量的整体势能,是经方的组成规律所在,也是其变化所在,能摸透这一点,万病法则就摸进去了,就能实现由心而为不逾矩的自在。二三四加起来是九,已是天地最大数,完全依循天地之道合而有度,经方的整体性也是与之对举的。二,三,四,二三六,二三四又九,真是变而有序,永不离道与纲常。再而,八纲其实也是九纲,因为还有一个半表半里。但这个名相上的事情不是那么重要。八纲就八纲吧。接下来阐述这个二三四。

二,就是阴阳两证。这是八纲中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阴阳,其内涵就是能量盛衰的喻旨及变化。第一重在辨出阴阳。第二,就是重在阴阳各态下的能量建立。然后再逐步完成其他。这个原则的阐述,其实一直在不经意间地重复着。阴阳不是为辨而辨,是为势而辨。因为当人的机能发生偏势时,自然就可能有太过或不及。前者为阳,后者为阴。阳态排病反应自然是亢进、蹈厉、兴奋。阴态排病反应,自然也离不了消沉、压抑,还有衰退。辨阴阳的方法,『第一部分』已有详。此不赘叙。

阴阳的问题讲了,接下来就是关于三。三就是表,半表半里,里。这个三又包括了六经。如果按阴阳的内涵、势能上的区别来看六经,那么:

归于人体能量尚足的,为阳证。其中就包括了太阳表,阳明里,半表半里少阳;

归于人体能量已衰的,为阴证。其中就包括了少阴表,太阴里,半表半里厥阴。

2,

接着要阐述,在势能观念中,如何看待八纲中的表、里、半表半里。还是在讲三。三完就会说四。说三道四,说势能法则。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除扁体动物与腔肠动物外的生物体,形而下言,基本都由三个胚层发展而成。我们人也一样,属于体腔生物,有三个胚层结构,在这个三胚层的基础上发展出器官与能量转换系统。由此构成高级生物体的势能耗散结构。外胚层大概有表皮及其附属结构、乳腺、口腔、鼻腔及肛门的上皮、角膜上皮、晶状体、视网膜、内耳、神经、垂体、肾上腺髓质等。中胚层大概有结缔组织、肌组织、胸腺、腹膜、心血管、淋巴管、淋巴器官、肾、输尿管、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穹、肾上腺皮质等。内胚层大概有咽到直肠、胆囊、肝、胆道、胰、喉、气管、肺、甲状腺、胸腺、中耳鼓室、咽鼓管、膀胱和后尿道、阴道和阴道前庭等。这些藏泻之所与通道,是津血转化为能量的物质基础之一。没有势能耗散结构的生命体是没有灵魂的。只能是行尸走肉。

形而上言,三胚层的概念还不足以概括复杂的人体,只是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证据,为人体格局奠定基础。但由此而得知,生物体格局以三而分。物质上是这样,能量上也是如此。能量层分布,大而化之地讲,就在表、半表半里、里。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学医要有一种观念,就是不能只看物质结构,还需要看其所产生的势能。比如血液,液体是形式,温度是灵魂。当到达身体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不光只是带去了液体,还带去了温度。不看能量的做法就捕捉不到灵魂。就像几味药在一起,几根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什么样的灵魂。轻的或是重的。冰冷的或是温暖的。光明的或是黑暗的。升起来还是掉了下去。能量层分布的格局也是和胚层一样,以三而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一个能量层可能贯穿了外胚胎、中胚胎,或者是中胚层,或者或者。所以会在半、半表半里、里的概念定义中可以见到其中混杂着不同胚层的肌体。因为,能量是有流动性的,渗透性的。

关于能量通道的表、半表半里、里的大走行路径范围:

表指体表,不是肤表。体表的体字,就寓意着,是指外在躯壳,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这是人体外在的一条出路。若是人体自身将排病反应都集中在这条出路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表证;

里指膈下腔里。即人体上半的中及中以下。由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系统。这是人体内在的一条出路。若是人体自身将排病反应都集中在这条出路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里证;

半表半里,表之内,里之外,表里之间。在人体胸和腹的大腔,其间居有脏器。腔间与所居都是半表半里。心肝脾肺肾,都在这个范围。若是人体自身将排病反应都集中在这条出路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半表半里证。

三者中,只有表与里是排病通道和出口。有时单走,有时併走。所以有所谓的併病、合病。处在半表半里,就会陷入了僵持阶段。但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蓄势阶段。在这个退而结网之际,人体自己会试探可行之路。试试上试试下,试试外试验里,打出去收回来,收回来打出去,都玩一玩。就是希望破壳。破不了就只能哭。

表、里、半表半里,表明的是人体正能与邪相持于何层面。排病已至何处,所以也是病位概念,因为人体自己有想法,想从某一个能量层面将病排出,行之而为的过程里,自然会遭遇不同的障碍。因而,就会有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或实。而当我们所见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或实,自然其中也会有着表、里、半表半里。二三四就这么玩着。

当了解了人体想法,顺气自然地帮助人体所采用的势能手段,就被归类为了所谓的八法。八法的真正内涵,其实就是一种势能手段。简略言之,病在表,治之以汗法;病在里,治之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温、或补;病在半表半里,治之以和法。但势能都是因专有力,布局要是拉得长拉得大,力量就分散了,所以,关于八法之用,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原则,为的就是事半功倍。这个原则还是顺气自然四个字。具体应用上的法度,就是人体想上,那就走上,人体想下那就走下。三阳合病解少阳。阳经併病的,就是说表里同病的,先表后里。三阴合病的、併病的,都是解太阴。

阴阳表里的实质就是六经,六经也不是说六病,只是人体排病的六种大而化之的通道与路径。六经其实也就是表里阴阳。所谓的病呢,或者是排病,非阴即阳。病,或者排病,非表即里,或者还有个那么半表半里。所以阴阳表里括尽万病。

2017,5,19 于一芥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