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宫凤华/栀子堆雪枇杷黄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宫凤华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故园的栀子花又开了,朵朵素白点缀枝头,清风徐来,幽香弥漫,沁人心脾。
旧日时光,平实而温澹、缓慢而柔软。轻风中,院角的一株栀子绿意葱茏,清淡素雅,从《诗经》中翩然而来,村姑一样流泻风情,古琴一般抚弄流水幽咽。
故园小镇,水汽氤氲,几阵暖风,巷头陌上的栀子便咧开嘴,发出洁白的笑声。芳香浓郁,掺和着清嫩水草的腥气,扑人衣袂,二胡曲一样绵软、凄婉。
栀子洁白无瑕,温润如玉,芬芳沁人。枝叶精致,柔滑如绸,质地纯绵,可远观不可亵玩。那是褪尽世俗繁华,散尽灯红酒绿的清淡,衬托着素朴细碎的日子,叫人知足。
烟雨深巷中,身姿袅娜的女子款款而过,发髻上插一朵绿蒂白蕊的栀子,素洁淡雅,如吴冠中的水墨小品。让人想起汪曾祺笔下光着脚丫子的小英子,滑溜溜的发髻上插着石榴花和栀子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无邪地走在田埂上,走在墨色淋漓的苏北水乡里。
栀子花开六瓣,花色白净,香味纯正。《本草纲目》说“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栀子实是酒中茅台,醇厚浓郁,令人沉醉。栀子不染纤尘,有道姑之气,似妙玉重生。以栀子为禅友,闻香心静,“对花六月无炎暑,省却铜匮几炷香。”
天青色,烟岚薄,祖母会把沾露的栀子轻轻掐下,送给四邻。连过路的陌生人,也时常得到温馨的慰藉。祖母沧桑苦涩的脸上,浮现出甜甜的笑意,闪烁着圣洁的光辉。
有一年,我在苏州古镇徜徉。河埠边有一女孩叫卖栀子,声音清如山泉,双眸深如清塘。篮里的栀子如襁褓婴儿,粉嫩,静美。人和花相得益彰,如妙手偶得的山水画轴。买两朵别在襟前,周身弥漫着贞静清妍的美,令人想起寂寞的小巷光阴、檐角的瓦松、青石板上绿茸茸的青苔。夕光濡染,晚风清凉,花浸肺腑,妙处难与君说。
我喜欢掐几朵栀子插在旧瓶里,养在蓝碗里,作案头清供。翠叶擎着银花,如云横晨空、风定黄昏,如一抹清远的月色。栀子展露凝脂肌肤,仪态端庄,素面朝天,仿如闺阁小姐。也可掐一朵栀子挂在帐子里,枕香入眠,听阶外点滴到天明。正如龙应台所绘“睡意朦胧的时候,窗外幽幽的栀子花香,不知不觉地飘进屋子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古村草屋,门前流水,楝树苍老,风儿蹑手蹑脚,菜蔬在阳光下精力旺盛。
倾心朱自清《只懂栀子花》: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我这样便爱起花来。难怪扬州才子身上散溢出缕缕荷香和栀子香。喜欢看何炅的电影《栀子花开》,唯美的画面,忧伤的情调,让人沉湎于往事,思绪绕牵。栀子花是“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和喜悦。”栀子也入画,陈半丁的《栀子花》,淡墨勾勒,轻红花蕊,闲适含蓄,细赏有一种“风清香自远”的清凉古意。
“月送银辉雪葩静,不与红紫斗百花。”栀子花如诗经中的静女,热烈而不招摇,静默而又内敛。栀子花开在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姿态温婉清美,在一方天地里,筛风弄月,自在妖娆。绿得清苍,白得孤傲,褪尽繁华,恪守本真,清素纯洁,衬着细碎的尘世。
清浅时光,栀子清芬,袅袅娜娜舞动,饱含诗情与美好。是栀子,用清香包裹着寻常的市井生活,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栀子如一只只翩跹的小白鸽,灵动了恬淡而喧嚣的日子。
布谷鸣啭,江南的天色鸭蛋青,饱满,柔和。乡下古旧而清凉的小院里,几株肥硕的枇杷树,身缀栀黄、槐黄的珠玑,斜倚墙头,筛风弄月,日子绵软且悠长。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早年间,母亲在庭院一隅栽种的枇杷树,今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初夏小院,蝉声如雨,空翠湿人衣。枇杷树张开四肢,努力伸展,浓阴如幄。叶片饱满瓷实,墨绿深蓝,经络分明。青绿的枇杷染成赭黄、橙黄、金黄,灿烂地微笑着,点燃了吉祥的村庄,淹没了宁谧的小院。水乡的初夏被它们点染得分外妖娆。
每到黄昏时分,晚霞如少女腮边的一抹酡红,不胜娇羞。暮色清凉而欢悦。一家人围坐在院里的桑木桌旁,剥食刚摘下的枇杷。枇杷黄灿灿,光洁如蜡。捏一枚入口,酸涩清甜的滋味堪称绝配,爆浆的果汁让味蕾陷入鲜美的沼泽中。乌亮的核子骨碌碌滚远,引得几只鸡雏竞相追逐,生趣盎然,有写意风格。
喝着清凉黏稠玉米糁粥,撕嚼着祖母的涨浆饼,把酒话桑麻。枇杷入口初涩,继而酸甜,味蕾沦陷。枇杷的酸甜,本真、妥帖,有一股春水般的澄澈清芬,将夜色荡涤得通透且悠远。
小院的夏夜格外静美,氤氲着枇杷淡淡的香味。密密的枝叶滤着如水月色,是清简的素描。那份亲切、那份温馨,静静地弥漫开来,笛声一样清远。
枇杷秋冬作花,夏初结果,“秋荫、冬花、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枇杷结子须过四季,累累金黄得益硕大叶片,藏着花,护着子,直到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四季常青,霜寒时叶背着毛绒,花梗、花枝裹一层茸毛,新绽的碎白小花,也顶一篷棉絮。哪怕凄苦,也要肆意绽放,绝不沉沦。
半青半黄的枇杷色调分明,嚼起来酸溜溜的。熟透的枇杷,鼓胀似乳。轻叩,爆浆的果汁迅速浸透味蕾,酸甜的味道一路蔓延,在唇舌肺腑之间,缠绵不已。“浆流冰齿寒”“如蜜稍可酸”,心里有清凉的泉水流过,空明悠远,弥漫柔软的乡愁。
枇杷黄熟了,弹指可破,经不起蹉跎,风一拨弄,就簌簌跌落,如赶赴一场愁肠百结的相约。枇杷的酸甜,宛若女子怀抱琵琶,风韵流泻;宛若新湿苇滩,踩一脚渗出水来。
枇杷树下,藤椅清茗,竹影清风,读归有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忧伤如潮水般漫过。读苏轼“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体味俗世的清欢。读杨万里“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不禁踮脚聆听枇杷私语。读张岱“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枇杷身披月光,如覆残雪,冷艳凄绝。
枇杷诗性且乡土,入诗入画入药。张大千画枇杷叶仿佛芭蕉,洋溢喜气。齐白石用浓墨在叶子周围打点,暮鼓咚咚在纸面敲打,清风出尘。沈周笔下的枇杷叶干净纯粹,静女其姝。吴昌硕画枇杷,题款上写: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卢橘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空向林间飞。意味悠长。枇杷叶就雪梨冰糖慢煨,喝数日,咳嗽不治而愈。
徜徉古镇,深巷处有恬静女子叫卖枇杷。纤手弄枇杷,相得益彰,如妙手偶得的水墨小品。夕光濡染,晚风清凉,盘桓谛视,心生“枇杷晚翠,梧桐早凋”的惆怅。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水乡枇杷亮艳于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姿态温婉清美,在清浅时光里,恣意安然,倚风自笑。枇杷苍黄,青苇萧萧,青秧飒飒,约二三布衣,老屋古院,品咂枇杷,咀嚼乡愁,尘世渐远,岁月静好。
作者简介
宫凤华,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职称,《文苑》《教师博览》签约作者,作品散见于《读者》《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风流一代》《散文百家》《思维与智慧》《时代邮刊》等,小说《秋月》获2012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作品同等质量下,订户作品优先刊登!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一稿多投者,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温馨提示:投稿请附个人生活照及150字以内简介。
本平台每日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