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品/仓西仓西,老家仓西
仓西仓西,老家仓西
仓西仓西,老家仓西
李正品
老家仓西,从嵩山向东北奔驰而来,至洛水和黄河岸边戛然而止。嵩山峻极峰如高昂的龙头长啸蓝天,绵延起伏的层峦叠嶂似龙身叱咤风云,止步洛汭尽头的龙尾,在松柏满山水光涟漪之中更显得分外秀美。龙尾龙尾,紧挨着仓西的村子就叫龙尾村。
仓西以兴洛仓得名。意为村子位于兴洛仓之西。兴洛仓,实际是兴洛仓城。以七里铺为轴心,周围绵延二十多里,拥有仓窑三千多个,存粮2400万石,每石约合现在的218斤。兴洛仓共存有粮食52亿斤。“仓米逾巨亿”,粮食的海洋毫不夸张。被誉为“隋唐粮仓巨无霸”。史书记载:到了贞观十一年,隋朝已亡20年,隋文帝已死33年,兴洛仓的粮食仍未用完。难怪唐朝李世民能使全国子民吃上100年。由此可见粮仓规模之宏伟浩大。在仓城西侧,有个名叫仓西的村子毫无悬念。
七里铺村的名字,是距巩县老县城有七里路之遥而得名。按照史书记载,兴洛仓方圆20多里,而现在仓西距七里铺村不足7里,站在仓西滩伊洛河大堤东头上,七里铺村咫尺可遥。设想当时河流纵横交叉,道路崎岖辗转,权且扩大一倍的路程,今天的仓西也理应在仓城之中。仓西仓西,李氏始祖母定居粮仓西侧的仓西在哪里呢?
引用乾隆54年,巩县县令李述武编撰的《巩县志》记载:当时巩县县城:城墙高6.6米,沿城墙挖有壕沟,沟深2米。东至西市河,西依龙尾山,北抵洛水,南达紫荆山下。周围角楼3座,墩楼30座,东西南北城门外加小东门共5座。其中东门为迎恩门,西门为瞻洛门,南门为玉川门也叫望嵩门,北门为纳洛门。而小东门是城内开闸放水所用。县志这样描述:“县城东南崇山耸峙,每遇暴雨,狂流建瓴而下,冲突为患。或黄河大涨,阻遏洛流,逆行泛滥,城为其齿,城根无不受伤。”可见洛河之水距城墙如此之近。掩卷沉思:今天的仓西村也应在城池之内,并非李氏始祖母定居粮仓西侧的仓西。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李述武《巩县志》中的:西门附近的狮子街、狮子巷,西门外的牛王庙和现在仓西村东疙瘩一带的狮子弯,狮子坡,以及狮子坡上牛王庙惊人的相似。由此可见,如今东疙瘩南头一带和仓西滩,大清王朝已在巩县的城池之中。今仓西非彼仓西。大明时期巩县城池之中不可能有仓西村。现在的村子距始祖母携三子迁徙的仓西村甚远。
如今的仓西岭上,隋唐时期就是古战场,连年战火烽烟,留下了很多战事遗存。史书记载,李密与王世充双方各佣兵十多万,在这里决战数年,大小战斗共有60多次。仓西岭上的牛王庙原为傲神祠,是粮仓守备大小官员拜神祈福之所,还作过李密的军中大帐。西岭边沿的荒山土崖上有株千年古柏,相传李密曾在此栓马,指挥作战,一直被称为“李密挂马柏”。到了六、七十年代,村民在仓西岭上平整大寨田,取土烧制砖瓦,经常发现成堆成片的尸骨群,尸骨或搂或抱,有的双手掐脖,有的缠腰踢腿,已经锈烂的大刀片子有的劈在头上,有的砍在腰上,枪头你扎我我扎你,搏斗姿势清晰可见,能想象出战斗异常残酷激烈。如此战事连绵之地,能作为始祖母和三个孩子农耕劳作休养生息之所么?
仓西仓西,明初始祖母周氏携三子定居的仓西村,你究竟在哪里呢?
从洪洞山西迁徙巩县,后定居仓西的李姓始祖母周氏,携李礼、李铭、李赫三个儿子,在明朝初年的仓西生活多年。长门李礼,到第六世才迁至涉村;二门李铭,一直在仓西居住;三门李赫,第三世才迁往荆枝沟。这一时期,在李氏老二门,还发生了孝子胡同“侄女随姑”和“抢尸争父”的故事:
世祖李铭有李仲威、李仲斌二子,一个姑娘。姑娘下嫁本村阎姓人家。仲威迁徙山东曹县。仲斌有李海、李淳、李大荣三个孩子,还有两个姑娘。二姑娘和姑姑的孩子阎海成婚。姑姑和侄女先后下嫁阎家父子。这就是仓西李姓“侄女随姑”的缘由。
阎海没有孩子就撒手人寰,李家侄女没能给阎家传宗接代,使阎家上下十分不快,常常给脸看,给气受。李家姑姑只好回娘家商量,想从三个侄子中,挑一个过继阎家,以维持阎家香火。此时,李家的李海、李纯、李大荣都已结婚生子。没有一个侄子愿意跟随姑姑去阎家当儿子。万般无奈情况下,由姑姑和长辈做主,指定长子李海一兼两头,在阎家给李海再娶一房媳妇田氏,生子继承阎姓家业。李海在李家共生养了李锡、李彪、李云、李雷、李雨、李电六个儿子。在阎家也生养了阎广、阎宽、阎德和阎亮。
后来李海在阎家病世,闫家人想把李海葬在阎家坟地。李家上下三门和众多子孙闻讯,云集孝子数百名,到阎家论理,争抢李海灵柩,整个胡同挤满了身穿白色衣服的送葬孝子。阎家族长明知理亏,加上李姓人家人多势众,只好眼睁睁看着李海的棺木被安葬在李家老坟。械斗没有发生,却留下了仓西村“孝子胡同”的地名,还有发生在仓西“孝子胡同”“抢尸争父”一段往事。事情发生在李姓迁徙地仓西,发生在李氏前辈一世祖二世祖时代,家谱有记载,李氏后人代代传诵至今。然而,今天的仓西,哪里找孝子胡同?孝子胡同的具体位置在哪,作为仓西李氏,和李家的后人,能知道的寥寥无几。
史书记载:清道光十二年八月十四日,伊洛暴涨,田舍淹没,仓西财主胡同18家房舍窑洞崩塌于河水之中。仓西的财主胡同至此消失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之中。仓西仓西,又出来个财主胡同。问一问今天仓西人,财主胡同在什么地方,肯定不会有人知道。从财主胡同外迁,现回返寻根拜祖的李氏后裔,也不知财主胡同的去向。
据村子老人讲:现在的仓西大沟,古时候荒无人烟,是暴死暴毙不能进祖坟,扔死孩子的荒沟,那里十分阴森恐怖。
60年代,同院的李钦训老人对我讲:伊洛河到了仓西,性情暴烈,桀骜不驯,加上上游对岸擅自修堤筑坝,使河水直撞仓西西岭。黄土山岭无根无骨,在洪水滔天巨浪滚滚之中,整片整片的山头塌进水里,滩地淹了,房倒屋塌,一片汪洋。水退落之后,村子里的大树,都跑到河道那边了。那哪能成?地还是我们的。嗜地如命的李氏后裔,连年为争地和对岸打架。年轻时他都是组织者,土枪土炮跟着上,还死了不少的人。
小时候,同院的王姓嬷嬷,常带我去河对岸石关村赶庙会。一次,在河对岸紧挨着河滩的地里挖了两箩筐萝卜,挑到集市上卖,我问道:王嬷,这是河那沿啊,你怎么挖别人的萝卜?王嬷说:傻孩子,哪是别人的?这一大片都是我们村的,原来的河水,围着康店石关的山根走。地在我们那边,山,大着哩。现在水滚到我们那边了,地还是我们的。
还有,村里老人讲:龙尾山到仓西村后,和对岸的大力山形成峡谷,山嘴对着山嘴,南岸的仓西住户,还能和北岸石窟寺僧人聊上几句家常话呢。
在仓西村最西边,很高的石坝子上住着一个很要好的小学初中同学,名叫大四。我常去他家玩,有时一块去戏水打水仗,也撑着他们家的小船游玩取乐,时常在他家吃饭住宿。听他父亲说:他家原来不紧邻河边石坝,水远着呢。挨着山往南走还有四、五个胡同,有财主胡同、孝子胡同等等,一直向南链着现在的岭沟沿。如今,啥都没了,塌到河里了。早些年,你们家也在里边呢?
仓西仓西,始祖母迁徙的兴洛仓以西的小村;仓西仓西,老家仓西的财主胡同、孝子胡同……你在那里呢?是伊洛河把你带走了么?谁能回答我。
到了90年代,仓西村修筑高速公路,双向8车道的宽敞大道,把龙尾山的山尾斩为两截,东疙瘩的南头和龙尾山西侧的流粮坡挖通了,不见了,又有一部分仓西李姓,搬迁到了巩义市新城,建立了仓西新村。
仓西,仓西,崩塌于伊洛河中的仓西老家,随着岁月水流,默默地向前流着……携家带口的李姓人家,随着龙尾山的一次次崩塌陷落,从龙尾山后辗转到龙尾山山前。无数失去家园的李姓后人,从洛汭起身,向周围广袤的田野蔓延着、扩散着……
作者简介
李正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
1958年生,河南省巩县伊洛河边人。大学毕业。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莽原》《花城》等刊物上发表文学。有11种著作出版发行。74首诗歌谱曲后在国家省市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出,其中歌曲《思恋黄河》《黄河啊,我日夜把你思念》《嵩山情歌》《小村醉了》《水悠悠情悠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思恋黄河》被13家出版社选用出版发行,并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等23所音乐学院的教材使用。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