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受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文章来源于同济药学 ,作者李伟杰、朱兰

在“全民接种”年代,移植受者何去何从?

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倡议开展全球COVID-19疫苗接种运动之后,对于器官移植受者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目前仍然缺乏统一明确的权威建议。

2021年2月,世界移植运动会医学委员会发表声明,强烈建议全世界移植受者接种COVID-19疫苗。他们指出:“移植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感染风险,因此强烈建议无医学禁忌的器官移植受者接种COVID-19疫苗”。但是介于研究的有限性,目前很多移植受者及移植医生也在持观望态度。

今天,我们就来回答几个移植受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器官移植受者能不能接种疫苗呢?

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受者对减毒疫苗中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在接种后发生感染,因此,禁止接种活疫苗。比如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疫苗和卡介苗均属于减毒活疫苗,移植后不推荐接种。对于灭活疫苗(如白百破、脑膜炎、肺炎、流感以及甲、乙型肝炎等灭活疫苗),移植受者是可以接种的。所以,在接种前,应了解疫苗是灭活的,还是减毒的。目前,科兴生物、国药的新冠疫苗均属于灭活疫苗;美国Moderna以及辉瑞公司的疫苗为mRNA疫苗。

器官移植受者接种疫苗后免疫反应如何?

2021年3月15日,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orry Segev博士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为器官移植受者单次接种新冠mRNA疫苗后免疫应答反应情况的全国性研究。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orry Segev博士的研究发现,在接受第一剂mRNA疫苗的436名参与者中,只有17%的人有可检测到SARS-CoV-2抗体。这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接种疫苗后100%有可检测抗体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该研究还发现服用抗代谢药物(如霉酚酸盐或硫唑嘌呤)的移植受者产生抗体反应的可能性降低了5倍(服用抗代谢药物的人产生可检测抗体的可能性为8.75%,而不服用抗代谢药物的人产生抗体的可能性为41.4%)。

鉴于这一观察结果,该文作者建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应更新其针对接种疫苗者的新指南,以警告免疫抑制患者,接种疫苗后仍可能易受COVID-19感染,因为根据疾控中心目前制定的指导方针,假定接种疫苗就意味着免疫。该项研究表明,这对大多数移植受者来说是不可能的,这一研究发现(特别是关于抗代谢物的发现)也适用于其他免疫抑制患者,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该研究清楚的表明,对于新冠疫苗

1. 免疫抑制的个体需要(至少)第二剂疫苗;

2. 对于免疫抑制的个体来说,认识到免疫抑制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并不一定具有免疫力是非常重要的。

该研究后续会发布注射第二剂疫苗后抗体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应认识到,由于器官功能和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双重影响,移植受者接种后的免疫反应性不足,应该及时通过血清学效价检测确定预防接种是否有效。

鉴于此,建议广大移植受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咨询自己的移植医生;对于自身用药有任何疑问可咨询移植药师。

*本文内容来源于同济药学,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