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红春/梦里依稀回乡路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刘红春

母亲姓宾,祖籍湘潭。

1947年,外公拖家带口从湘潭一路逃难来到湘西,在当时的永绥县城(今湘西州花垣县)落脚。那时候舅舅不到两岁,母亲尚未出生。

外公虽是个聋哑人,也不识字,却有一副烤烧饼的好手艺。安顿下来的一家人,在永绥县城辕门口做起了卖烧饼的小生意。

起初,烧饼并不受欢迎。为此,外公伤心得一连几天不肯出门,从早到晚蹲在屋檐下,燃起草烟一根接一根猛抽。

外婆是个既善良又有头脑的家庭主妇,她发现永绥人的饮食习惯与湘潭差异较大,他们口味重,喜欢酸辣。就打着手势给外公出主意:在烧饼里加些辣椒、酸菜做成的馅。聪慧的外婆很快跟当地人学会了做酸菜。外婆在制作酸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酸汤循环越快味道越纯正。又比如,气温越高,酸菜发酵周期越短,冬天酸菜发酵时间最漫长。掌握这些规律,外婆做出来的酸菜又好吃又好看。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住几天,吃她做的酸萝卜,直到现在,我还能够回想起那恰到好处酸酸甜甜的味道。

果然,烧饼加辣椒、酸菜的做法,吸引了大批的客人,香味、酸味、辣味混在一起,吃一个嫌不够,两个下肚才觉得舒坦。

辕门口宾氏烧饼在小小的永绥县城渐渐有了名气,即使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仍然有嘴馋的人不住诱惑,隔三差五光顾外公的烧饼店。为此外公积攒了点钱,在城里购置了一处房产,一家人总算结束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在湘西扎下了根。此时,母亲已经出生,后来外婆又生下小姨。

几年后,响应面向农村的号召,外婆带着几个孩子到苗区龙潭,外公因为残疾留在城里独自的生活。

能干的外婆和苗家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不到半年时间,外婆就能讲得一口纯正的苗话,苗家人的乡哩俗语在外婆从嘴里吐出来没有一丝障碍。苗族妇女们擅长的刺绣,外婆只几个夜工就能熟练地飞针走线。最让外婆骄傲的是做“千层底”(湘西地区的手工布鞋)。从剪鞋样、粘鞋底、上鞋面,每一道工序外婆都完成得又精细又漂亮。一双巧手,三五个夜晚就能做出一双“雄佩蒂”(苗语:布鞋)。除了做一家人一年四季穿的单鞋、棉鞋而外,外婆还常常被请去给村里即将出嫁的姑娘做喜鞋,那是刚过门的新媳妇送给公公婆婆的见面礼。喜鞋大小合脚、质量过硬是基本要求,此外还得精致、美观,必须经得起娘家人、婆家人的重重挑剔。出色的喜鞋既让娘家人自豪,又让婆家人满意,真是喜上加喜。

外婆的能干,让苗乡人对城里来的“喔扎”(苗语:汉族同胞)充满了好感和敬意。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总要装个小半碗送过来;上山砍柴回来,从外婆家门口路过,也要留下一两个经烧的树兜。每当吃过晚饭,夜幕降临,月亮升起,三两个姑娘、小媳妇相约着去外婆家。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外婆耐心地教她们如何把碎布一层一层粘成鞋底,如何为做好的布鞋出一道又匀又细边。

许多年后,我去师范学校读书,年近七十的外婆,硬是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为我做了一双“千层底”。

白天做农活,夜晚做针线,闲暇的时候唱几段苗歌。除了衣着上保持汉族特征,外婆几乎成了一个地道的苗家妇女。我曾好奇地问外婆,在苗区生活那么多年,为什么不像当地人那样穿苗服?外婆说,讲苗话是为了很好地融入苗家,跟他们和睦相处。不穿苗服是让你舅舅他们记住,我们是汉族,我们的根还在湘潭。外婆的话让我震惊,一个大字不识的家庭妇女,面对生活的无奈和变迁,她就用这种朴素而坚韧的方式让远离故土的一家人守住自己本民族的根,她的智慧和情怀让我佩服。

一辈子都没能回湘潭老家成了外公一块无法解除的心病,随着妻儿居住到农村,留下他一人独自品尝生活的心酸和无奈,沉默一生的外公身体越来越差,终于没能等到与妻儿团圆,凄惨地离开了人世。

“你外公一辈子说不出话,但是他心里想什么,我都清楚。”多年后外婆说起外公,还是那样一往情深。“他来湘西,实在是没有办法,从湘潭出来时,就想着哪一天在外面混好了,一家人风风光光回去。没想到算路不依算路来,到死,他都没能如这个愿。”此时的外婆,已经是一口地道的方言的湘西人,那遥远的湘潭话什么时候从她嘴边消失,她自己也不记得。我想,或许从离开湘潭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吧,都快四十年了。

舅舅对于湘潭老家的记忆是模糊不清的,母亲和小姨就隔膜地更加彻底。尽管他们有着在湘西极其少见的姓氏,尽管他们每次填写表格时,在祖籍那一栏里,都会写上“湘潭”两个字。但是湘潭似乎早已将这一家人忘记。四十多年来,没有收到任何来自湘潭老家的消息。当然,四十年的时光足以冲淡和忘却许多事情,包括牵挂和忧伤。舅舅娶了湘西的舅妈,母亲和小姨嫁了当地的土家族的父亲和姨叔。宾氏一脉,已经完全融入湘西。

后来的外婆很少提到湘潭,也始终没有提出要回湘潭看一看。毕竟,老家那么远,辗转坐车需要好几天。就算去了湘潭,那边的亲人也许早就互不认识,贸然回去,是惊喜?还是失落?是满意?还是不如人意?外婆心里实在没有底。一生聪慧的外婆由于太多的顾虑,硬把回湘潭的愿望深深埋在心底。直到90年代初外婆去世,也没回湘潭一次。

外婆去世后,舅舅作为家族的男人,产生过回湘潭的念头,可有关湘潭老家的信息太少,家乡的具体地名都无从知晓,又如何能够去寻亲?

工作、生活,事业、家庭,忙碌的舅舅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去把家族的事情理一理。光阴流逝,又过了三十年,舅舅70岁。在生日宴席上,舅舅喝了点酒,兴致很高,话多起来:“时间快啊,都70了,常言说,人到70古来稀,眼看着黄土埋进半截身,自己是哪里人都说不清,真是糊涂了一辈子啊。”说着说着,舅舅的语气变得伤感起来。

偶然的一次笔会,我认识了湘潭的文友祥哥,在祥哥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宾兴强”名字。生僻而熟悉的姓氏第一时间吸引住了我。湘潭,宾氏,会不会与外公一家有关。抱着侥幸的心理我询问舅舅家族的字辈。舅舅告诉我,舅舅的爷爷是“衍”字辈,外公是“福”字辈,到了他这一代是“香”字辈。

通过祥哥介绍,我联系上宾兴强。宾大哥是个性情豪爽的热心人。他告诉我,从字辈上看,基本上可以确定,舅舅跟他们是同宗,按辈分排,他应是我的小辈,该叫我“小姨”。

宾大哥还告诉我,宾氏家族在湘潭发展得很快,他们还专门组织人员编写族谱,并且希望能够与外地的宾氏亲人取得联系,时机成熟时再搞一个大型的家族聚会。“老一辈逃难出去的人大部分都死了,活着的也都老了,年轻一代早就把异乡当做了故乡,这是你舅舅他们这一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啊。”

宾大哥的话,让我沉思。尽管,我姓刘,可血液里也有宾氏家族的基因。湘潭老家,是我外公的根,是他多少年来无数个夜晚梦萦魂牵的故乡,是他到死都渴望着回一次,却又回不去的地方。

今年,舅舅73岁,母亲69岁,小姨65岁,我想趁着他们身体还算硬朗,带他们回一趟湘潭老家,去他们父母曾经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替外公外婆和同宗同族的宾姓亲人好好地聊一回家常。外公当年逃难途经的道路早已平坦,冒险蹚过的大河险滩,已经架起了桥梁。高速公路、高铁几小时就可以把我们从湘西送到湘潭。

回家的路不会遥远,不要担心老家的亲人不认得我们,湘潭那边的宾大哥早已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只等着,远离故土的游子含泪归来。

作者简介

刘红春,女,高级教师,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就职于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爱好阅读,偶有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温馨提示:投稿请附个人生活照及150字以内简介。

本平台每日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史玉仙 | 外公外婆的爱情

    外公外婆的爱情 又到了外公外婆的祭日,我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写下外公外婆的爱情故事,谨以此文缅怀我亲爱的外公外婆! --题记 2003年的11月11日,外婆辞世,两年后的同一天,外公仙逝.这也许是个偶然 ...

  • 清明祭外公外婆

    ​ 外公(1899-1971)外婆(1906-1980)本来无儿无女,人到中年收养了我的母亲,辛辛苦苦把母亲养大成人.操劳一生无怨无悔,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这个家,直到去世也没有享受一天的好日子.二零 ...

  • 特等奖作文《聚一起》,不一样的视角与表达

    这篇是江苏省第十九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特等奖作文,在此邀您共赏析. 聚一起 常州市 初三 阚晨洋 "咚咚锵,咚咚锵,咚个哩个锵--"远远地,嚣声便传到了.好一个锣鼓喧天,好一个热 ...

  • 遇见你,走到底

    世界如此之大,我们总能幸运地遇见一些人,温柔了岁月,感动了时光. 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温柔而又坚强的,在他一次次被生活逼进狭仄的黑色地带时,是母亲不断地用自己的语言告诉他这个世界有多美好.我想,也许这便 ...

  • 有关"外公"那篇文章的随想

    年轻时,唯恐文章写得不美,华词丽语用得多,难免会矫情.年纪大了,唯恐文章写得不真,尽量去掉多余的词藻, 想质朴了再质朴. 以前发的<想起外公>那文,现在又看,这段是不太真的: "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梦里江南旧时路/臧胜阳

    "江南烟雨地,水墨九甲里",说的是一幅现代版杨田九甲里的春天山水图.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却是个穷乡僻壤,也曾是革命老区.九甲顾名思义就是九十户.新中国成立前十户为一甲,十甲为 ...

  • 庆“八一”专辑(作者:陈艳华 /吴方臣/红枼/微尘/刘金明/梦里太空/俞新生)

    庆“八一”专辑(作者:陈艳华 /吴方臣/红枼/微尘/刘金明/梦里太空/俞新生)

  • 梦里依稀,枫叶红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穿越遥远深邃的时空,一枚晚唐的枫叶已经红了千年,但是,在我们的心头,她容颜未改,依然如当初那么鲜艳. 时序辗转,金秋十月,五彩缤纷. ...

  • 诗词23首写情思:梦里依稀曾记,笑声一路村西。梨花树下说相思

    文/真乾雅座依然为你留,佳人不见满腔愁.风侵雨蚀忽吹散,真爱何求一梦休.22.题图 等你(中华通韵)文/闲庭信步凉风隐隐月西移,絮语堆笺可寄奚?忍看零丁空旧椅,无聊夜鸟自相啼.23.题图·等文/白雪竹 ...

  • 城市记忆:寿光温泉·梦里依稀

    ​寿光温泉,作为一邑名胜却毁于那个时代.如今,温泉的旧模样,只能从文字的记载和长者的叙述中想象它的清幽雅致了-- 关于温泉及温泉的位置,民国<寿光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温泉在县城 ...

  • 【诗歌】刘艳春/秋天里的菩提(外二首)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秋天里的菩提 (外二首) 刘艳春 1 当落叶 覆盖了所有的梦想 我已准备好了一部经书 简单的日子 听风,坐禅 把逝去的时光 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 掏空心 ...

  • 散文天地 | 张扬: 梦里江南

    点击上方蓝字 发现更多精彩 梦里江南 张扬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喜欢白居易,始于<江南好>,好多年,也是一发不可收.似一把痒痒挠,偶尔挠到心坎 ...

  • 【榜上诗家】张艳朝||桃映霞红春十里,园中热闹喜天晴。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张连畅,原名张艳朝,70后暖男.湖北省蕲春县向桥乡黄土村人,现居上海.中国诗歌网注册认证诗人,中国爱情诗人,<望月文学>编委.特约作家.业余喜 ...

  • 庆六一儿童节(诗专辑/作者:俞新生/雄风/刘金明/梦里太空)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