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太冲穴:燥湿生风
太冲为经穴名(Tàichōng)。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太即大,冲即要冲,喻本穴为肝经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气所居之处,故名太冲。
【腧穴释义】
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肝之原穴。
【取穴位置】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穴位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燥湿生风。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
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
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法: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
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多用太冲穴治疗高血压、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血小板减少症、乳腺炎等。
微信推送改版了,我不想错过你
点[在看]后,才能看到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