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玩的是火候作者:丁瑞丛中医技术很细,...
作者:丁瑞丛
中医技术很细,千锤百炼方得,火候尤难把握,是以古人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忆昔跟师学习,师曰“吾家五世为医,经验代有累积,然我仅能传你理论框架,火候需你自己锤炼,古人云传灯不传火,因火候需亲历才能知切,所以框架中细节需自行填补”。
好友李某,其子3岁,体重42斤,自幼爱咳,反复咳嗽,少量清稀痰,其母本为中医,予柴桂、小青龙则口烂,予贝母瓜蒌散则腹泻,单服过敏煎、止嗽散效不佳,后找某名医诊,予三拗汤合止嗽散加鱼腥草,服药咳减,但腹泻、食纳差,精神萎靡。求诊于余,余反复忖度,予三拗汤、止嗽散合封髓丹,先予炙甘草、砂仁建中土,封藏相火,再以黄柏防相火外溢,以此加减,渐愈。
王某,女,40余岁,经科室护士介绍找余诊治,刻诊:咽干,手脚冷,痛经,经量少,色暗有块,面色青晦,舌稍干,苔薄白,六脉沉细。自诉已经数医诊治,皆断言为虚症,稍事温补则上火,口舌糜烂。辨为上燥下寒,予《冯氏锦囊》全真一气汤加减,以润上开中温下,并合用封髓丹,封藏相火,本以为全策在握,不料患者诉服药三剂又上火,口舌糜烂。此患者经熟人介绍来诊,较为相信我,思之再三,易上火,不妨先以冬、地补肺肾之水,五味子敛降相火,巴戟天少火温之,兼以引火归元,茯苓伐脾湿,即陈士铎引火汤加减,以此调治,缓缓向愈。
一些学生临床跟诊,见我针刺治疗眩晕、头痛效佳,模仿应用于亲友同学,反馈于我,不如我之效捷,告知,针刺之前揣穴诊断病情,摸清病灶,虽然同一穴位,针刺深度及方向,刺激程度不同,其效有别;再者针刺功夫在针尖,太过不及均影响疗效,手法亦然,诸君如有疑惑欢迎闲暇,再来观瞻,并多加琢磨、练习、应用,方可提高疗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