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江苏·南京保圣寺塔

“平野孤高处,无过此塔中。登高穷七级,俯世叹三空。岂必临霄汉,何殊蹑阆风。吾身如老鹤,顷刻在飞冲。”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林古度,游学金陵,途经高淳,来到了当地有名的古塔,写下这首明志小诗《登塔》。诗人登临的这座古塔正是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境内最雄伟庄严的古建筑——保圣寺塔。

保圣寺塔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东,俗称“四方宝塔”,在高淳民间被誉为古四宝之首,是高淳的地标。如今,这座历史久远的古塔,经过上千年的风雨,仍以伟岸的雄姿屹然挺立在高淳城区中心,成为高淳历史文化沉淀的印记,带我们领略历史建筑之美。

江苏南京宝塔公园

佛教古刹

保圣寺塔原为唐代时龙城寺内大佛殿后建筑。龙城寺是今保圣寺之原名,据高淳旧县志辑录的《龙城寺碑》记载,龙城寺为唐贞元十七年(801年)由高僧贯休创建,有山门、大殿、观音堂、客堂、厢房等,塔立于大殿正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保圣寺,塔以寺名。后历经劫难,屡经兵火,其殿宇焚毁,碑碣灰灭,寺毁塔存。

贯休作品

寺始相传为名僧贯休创建,并驻锡于此。高淳旧县志《人物志》仙释篇录有贯休小传。贯休(832—912年),字德隐,一字德远,俗姓姜氏,唐代末年名僧,与齐己、皎然皆以诗闻名,并称为“唐三高僧”,或誉为“僧中之一豪”。他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超群绝俗,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著有《禅月集》30卷。宋人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称赞贯休“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善草书图画,时人比之怀素、阎立本”。据载,贯休唐末时长期云游江南,所驻佛寺甚多,其间留足高淳创建龙城寺。

四方宝塔

20世纪30年代的保圣寺塔

20世纪80年代的保圣寺塔

20世纪90年代的保圣寺塔

据历代高淳县志记载,现存之塔系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重建,明清两代多次维修,1974年重修塔刹,1985年大修,现已重现当年挺拔身姿。今塔虽经多次修建,但主体绝大部分构件仍为宋代遗物。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建筑,平面呈四方形,共七层,高31.5米。塔身无座,底层边长5.43米,围有外廊。底层占地139平方米,壁厚1.3米,全用青砖砌成。以上塔身逐层递收,加之腰檐平缓,刹件高耸,更显古朴端庄。塔转角皆砌角柱,塔身四面开门,各层门位上下相错。底层为壶形门,其他各层均为券门。塔内为四方形塔室,二三层因高度较大,置有夹层。

中国现存古塔多为六角塔或八角塔,保圣寺塔为四角形塔,建筑形式奇特,在众多古塔中比较罕见。结构和造型多具宋代风格,融合宋代南北方古塔的建筑技术,是宋、明之间由木檐阁楼式砖塔转变为仿木结构重楼式砖塔的典范之作。1982年,保圣寺塔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圣晨钟

明清时期,在文人名士中兴起了品评当地名胜的雅事,“高淳八景”应时而生。清康熙年间,善于作画的西陵王子康为“八景”各作画一幅,图后题跋——“淳虽片壤,而环绕三湖,其东南,林壑深秀,望之蔚然,均足供耽幽济胜者所欣赏”。这足以说明高淳虽地方不大,但山秀水美,景点颇多。明正德年间诗人夏辑的《保圣晨钟》,就是写高淳保圣寺塔钟声的优秀诗篇:“梵王宫阙碧崚嶒,吼出蒲牢百八声。残月落余醒梦后,宋生何必听鸡鸣。”其中提到的“保圣晨钟”作为“高淳八景”之一被列入县志之中。

保圣寺塔夜景

关于保圣寺钟声的描述,据清道光双塔《蓝氏家谱》记载,保圣寺“宝殿雄伟,浮屠朗耀,实成胜境。其尤著者,则钟声敲动,震惊四方”。现今,由于保圣寺已颓败,僧舍寂然,佛钟之声已难以耳闻。不过,在观瞻宝塔时,那些悬挂在每层外檐上的小小风铃发出的叮咚作响的风铃声总能在不经意间荡涤人的心灵,将远古与现实拉近,为古塔增添无穷的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