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掐蒌蒿头

春掐蒌蒿头

□赵建业

晚上下班回家,妻正在客厅掐蒌蒿头。蒌蒿青绿诱人,散发淡淡清香。妻子说:“下班走兴卫村菜场,顺便买了一大把蒌蒿,五块钱一斤。晚饭菜,蒌蒿炒香干,还行啊?”我本想偷懒。妻接着说:“来,坐下,一块儿掐。”我一根根撸掉蒌蒿叶,蒌蒿的茎杆淡白发青,掐去根部一寸多长的老茎,手指和指甲沾染青绿和清香。八块钱的蒌蒿,只够炒一碟。

石城居民对蒌蒿、荠菜、马兰头、枸杞头、苜蓿头、马齿苋、香椿头、豌豆头、菊花脑等野菜情有独钟。邻居大妈经常唠叨:“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一年四季,南京菜市场的大棚蒌蒿,一筐筐碧绿青翠,很有卖相,价格自然不菲。这些来自长江八卦洲的大棚蒌蒿,满足了市民的口福,也鼓足了菜农的钱袋。大棚种植的蒌蒿与家乡野生的蒌蒿相比,色香味形,已然有天壤之别。

阳春三月,家乡淮河入江水道南三河大堤蜿蜒苍翠,携淮河水奔腾一路向东。堤岸野菜满坡,蒌蒿长势更盛。饱吸春风春雨春露的蒌蒿,眼看有一拃高了,迎风摇曳伸臂,仿佛挥手召唤。远近十多里的乡邻,见面互相招呼,一起去南大堆掐蒌蒿头啊。结伴,各自骑上电瓶车出门,带上镰刀和塑料蛇皮口袋,两三个小时功夫,满载而归。

现割回来的蒌蒿,在塑料蛇皮口袋里焐个三四天,蒌蒿青而红紫的茎杆格外鲜嫩。有的人家回来直接掐的,赤枝绿叶,清香满室。有人家连蒌蒿叶子也不舍得抛弃;趁着天晴暖阳,蒌蒿叶铺满大圆匾,晾晒几个太阳;收拢清香浓郁的干蒌蒿叶,装进密封袋,放冰箱冷藏;留着夏天暑热时,开水冲泡,清热去火。也有人家将碧青的蒌蒿叶揉搓成青绿的浆汁,和面制作青团。

家乡洪泽湖水滋养着一马平川的黄土地。淮水安澜,雨水充沛。沟头、河坡、水洼、田埂旁冒出的各色野菜也争气,你争我抢尽往高处长。到了清明前后,低洼的沟头、滩地,野蒌蒿、野芹菜、野荠菜挤挤挨挨,一簇簇,一片片的野蒌蒿长势异常抢眼。

小时候,下地拣掐野菜是件快乐事儿。东风和暖,春雨滋润,野菜起身。相约几个要好的小伙伴,腰间挎个大柳篮,寻着田野沟渠水洼阵阵清香而去。田野里混合着麦苗、野菜、青草的气息,还有雨水滋润土地蒸腾的清新气味。眼看一簇簇,一片片野生蒌蒿,在水洼肆意生长,股股浓烈的清香在身心弥漫。采摘几株蒌蒿,放在鼻尖,吸气深嗅,陶醉其中。卧在满眼翠绿的田野,来自大地深处的气息,扑鼻盈怀,整个人儿开始飘飘然了。

那年头,农家娃娃,谁会把低贱的蒌蒿、野菜当稀罕呢?拣掐野菜回家喂猪,这是那时农家娃娃必须做的“家庭作业”。

贫苦年月,野菜也当粮。1979年的寒冬腊月,我、姐姐、母亲,还有年近80岁的爹爹,一家四口三代人艰难度日。整个冬天,从生产队分回家的只有25斤稻谷。开春,家里已经揭不开锅盖。用二斤香油换回的唯一家产--一头小猪仔有30斤了,也跟着我的家人吃苦受罪。无米下锅,猪仔拴在树桩上,饿得嗷嗷叫。我早晚放学、星期天的头等大事,就是挎篮下地拣掐野菜喂猪。90岁的老妈唠嗑说,十日无盐,十日无油的日子,苦噢。小猪天天吃野菜,尿的尿,都是碧青碧青的。说完,老妈一脸苦笑。那时,家里也会煮蒌蒿当菜,少盐寡油,贪吃多了,潮人呢,胃里老反酸,满口流苦水。野菜充饥度命,这是大自然对春天的最淳朴回报,更是土地给予贫苦农民的平淡馈赠。

三月芦,四月蒿,五月蒌蒿当柴烧。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临近水源的贫瘠的洼地,生长不需要吸收多少养分。一旦到了春江水暖,芦芽冒尖,蒌蒿开始发芽生长,蒿香遍野的家乡,给我留下许多清苦的回忆。

来自大自然深处的蒿香,令汪曾祺先生说芦蒿极清香,“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野蒌蒿的茎泛红。苏东坡有“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的诗句。如果说,来自八卦洲的大棚蒌蒿,清香如宜兴绿茶,清新恬淡。那么,野生蒌蒿的浓香,就是西湖龙井,浓郁清冽。大棚芦蒿身材清秀颀长,像腼腆的小姑娘,而家乡的野蒌蒿像矮短壮实的大小伙。

一方野菜,养一方人。地位贫贱的蒌蒿在顽强地一年年迎春勃发,就像我们的祖辈植根乡土繁衍传承。春雨滋养江淮大地,野菜随处可见。想解馋,去田埂地头,掐几把野蒌蒿,洗净,无论清炒,炒香干,炒臭干,炒肉丝,炒鸡蛋,都是令人口齿生香的时令佳肴,就是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也是端得上台面的时令美味。

晚餐,一大盘蒌蒿炒香干,妻子刚端上桌子,一向对蔬菜挑剔的儿子,对桌子上的鱼肉没有眼看,将蒌蒿的碟子挪到自己面前,频频伸筷,说“清爽,香!香!”心里盘算在这个春天,选一个晴好的周末,带儿子回趟老家,一起去田野掐野蒌蒿,再用大灶炒出那个家乡味。

作者简介:赵建业,男,江苏洪泽人,洪泽作协会员,现定居南京。作品被《扬子晚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淮海晚报》《淮安文艺》等10多家刊物采用。《双肩挑起腾飞路》荣获淮安市“改革开放四十年之交通故事”征文三等奖。《建一座桥 爱一座城》荣获淮安市“圆梦高架 通衢淮安”征文三等奖。

(0)

相关推荐

  • 扬州大学:让 “蒌蒿满地”走向千家阳台

    扬州大学:让 "蒌蒿满地"走向千家阳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16 09:5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瑞卿 向家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在扬州,蒌蒿无疑是最出名的 ...

  • 没吃过这些东西,春天就失去了灵魂

    南方人吃野菜是出了名的.在北方朋友的眼里,只要是地里的.绿色的,南方人通通不会放过. 直到前几天解剖了荠菜,才知道广东没有这玩意儿?地标北方的朋友也表示不服:咱们东北也有野菜! 野菜,吃的就是一个鲜字 ...

  • 春季"头道鲜"

    =荠菜= 每逢春天,荠菜就接连二三的冒出头来.南方有很多人会去挖野生的荠菜,长得鲜嫩肥硕.每到这个时候,花生闻到厨房里母亲煮的荠菜鸡蛋香味,就知道春天来啦! 荠菜的做法有很多:清炒.凉拌.做馅儿,清香 ...

  • 【金小说】李喜春丨多 头

    作家新干线 文学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李喜春,70后,山西省芮城县人,教师,山西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山西文学><河东文学> ...

  • 灵活换装盘活比赛,JKL展现顶尖应变能力,春季赛LWX头铁就是不换

    LPL夏季赛第七周最后一个比赛日,TES对阵VG的比赛刚刚结束了,最终TES以2-0击败VG成为最后的赢家,他们目前的战绩也是提高到了9-1,稳居目前的联赛头名.这场BO3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而究其原 ...

  • 福建永春遐龄埔头林氏宗祠“本生堂”修缮庆典

    遐龄埔头林氏宗祠"本生堂"修缮庆典 2016年12月1日,来自马来西亚.浙江苍南.福建德化等地林氏后裔汇集于福建省永春县遐龄埔头,出席参加林氏宗祠"本生堂"修缮 ...

  • 推荐|施家靖:春到九九头

    春到九九头 作者:施家靖 断续落了个把月的冬雨,雨势缠绵无尽,阴冷入骨,连霉斑都被冻得不再生长.终于捱到如今,"九九"第一天,太阳总算流浪归来,大喇喇地洒下光与热量,让人忍不住想伸 ...

  • 春天养3种花,早点下手“掐头”,花叶越长越旺

    春天,长寿花.蟹爪兰和玛格丽特在茁壮成长的同时在不停地往外冒花苞,嗖嗖地开花,针对这类花草植物,在养殖的期间,我们不仅要照顾到其生长习性,对环境的要求.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其开出更多的漂亮花,我们还需狠 ...

  • 仿灵叶:春夏百搭女士棒针套头衫(有编织图解)

    『 仿灵叶 』 用线:桢桢家CA60羊毛30真丝10羊绒60支6股,段染棉1股 用量:307克 用针:潮钩棒针3.5MM 尺寸:胸围102CM,衣长56CM,腋下袖长39CM 作品秀: 1.3.5mm ...

  • 丝俪:云素花染女士春夏棒针套头衫(有编织图解)

    2014年雨枫翻译了这款美衣,心水中,无奈当时手头没有合适的线,只能默默收藏.后来论坛出了云素花染,感觉和这款绝配,囤了,阴差阳错的一直没织.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今年清理囤线时,看见了这包线,决定除草. ...

  • “春发生”征文 || 王小凤:老岳头与春发生葫芦头

    老岳头与春发生葫芦头 文/王小凤 老岳头很有名,老陕工大(西安理工大学前身)的修锁师傅,那时候,东郊方圆十数里没有第二位. 老岳头不简单,一生中,腿被子弹打穿过,胳膊被大火烧伤过,年过40才娶妻安家. ...

  • 云南文山三七粉 种植户根据需求 当天挑选整个春三七头现磨

    三七粉不比整个三七头,它放的时间,也要短些,保存不好,也容易坏.一些放置时间长的三七粉,保存不好,对于它的质量及食用效果方面,也是会有影响的.三七产地,云南满泽三七粉,文山满泽三七粉,种植户为了三七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