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

中医将全部负责消化吸收的器官,统一称为脾,并不是指某一个特定器官。
中医把身体里起消化吸收作用的叫脾,西医把肚子里负责免疫、造血、过滤的一块肉肉叫spleen。
中医的“脾”是指所有负责消化吸收的脏器和组织。

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

1、脾气虚:指脾的“气”不足。

气,可以理解为一种驱动身体运转的能量。
脾气虚,就是脾的能量、动力不足,脾运行效率低。

脾要消化食物,并输送给全身。

脾气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输送营养到全身就受到影响。

脾不能运化食物,肚子里的食物就久久不能消化,产生腹胀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消化能力差就会食欲下降

脾吸收的营养少,就会全身乏力,甚至久而久之,全身脏腑都会变得衰弱。

营养都排了出去,就容易大便不成型、大便黏

以上就是脾气虚的主要症状。

应对方法就是补脾气,首推四君子汤(人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甘草6g)

这个方子特殊之处在于,里面四味药药性温和,不寒不热不燥,温润如谦谦君子,和外面那些虎狼之剂一点都不一样,故得此名。

这是脾气虚的基础方,非常常用且有效,常服可日渐充实脾气。

若有腹胀存在,由于四君子中没有行气消胀的药,需在其基础上加行气药,如香砂六君子汤(药店有丸剂出售)

第二,脾还负责水的运化,就是把全身产生的废水,输送给肺、膀胱等,变为汗、小便排出。

脾气虚,就会造成废水停聚,这就是所谓的:湿气重……

而湿气的特征,以前曾专门写过,可参考这里:什么是“湿气”丨苏叶猫漫画中医

这种情况可以长期喝茯苓,茯苓性质温和,不凉不热,是极佳的祛湿药,还略能健脾。就是口感差……跟石灰似的。

而受推崇的薏苡仁和红豆,由于性凉,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

也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这是在四君子的基础上,加了很多祛湿健脾药,可用于脾虚湿盛。(药店也有售)

2、脾阳虚

还有一种脾虚,是阳虚,就是阳气不足,这很好理解:整个脾都在冬天一般,寒冷、无力、困顿。

有的人吃凉的拉肚子,喜欢热食,肚子怕冷,容易乏力、食欲差、大便稀,那基本就是脾阳虚了。

这时不宜只补气了,必须要用温阳药。

此处推荐理中丸(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这是将四君子,去掉茯苓,加温热的干姜而成,是很好用的温补脾阳药。

不过理中丸似乎药店少有,只有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热性更强,不推荐长期吃。

3、脾气下陷

古人发现,有的人得了长期腹泻、脱肛、子宫脱垂一类“下垂”的病,使用补气健脾药,很多人就会痊愈。

因此,有了脾气主升的说法,即:脾可以维持脏器不坠,推动气机上行。

一般脾虚比较重时,可能出现这种脏器下垂的情况。

所以,有着脾气虚的乏力、食欲差、大便稀,又有着长期腹泻、脱肛、崩漏、子宫脱垂等等病情。

那就可能是脾气下陷了。

这种脾虚,补气是可以的,但还要加点升举的药,才能把久泄、脏器脱垂给推回去。

这类病情,推荐用药:补中益气汤

是补气的四君子,和升举的升陷汤合二为一,加减而成,具有很强的健脾升举作用。

以上,就是常见的三类脾虚,此外还有脾阴虚、脾不统血之类的脾虚,我想这算进阶内容了,碰上的话,最好还是看医生吧。

脾胃,是身体最重要的基础,不管气、血、精、津、阴、阳等等的一切,都是靠脾胃吸收营养才生成而来。

读中医古籍,更会发现,所有医生都反复强调,固护脾胃、脾胃、脾胃……

所以,照顾好脾胃,才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