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不懂规矩要吃亏,全家一定要这样吃!为家人收藏!

颐爱健康

中医养生知识、百病调理方法、秘方偏方大全等。是专业人员和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清明

2021年清明时间

4月4日

农历2021年二月二十三

星期日

清明天清地明,天气渐暖,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

今日清明

清明过好!保您全家平安、健康顺遂!

先收藏,再送给你关心的人!

清明,是二十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蕴含着上清下明的意思,天空清而大地明,到处一派春耕的繁荣景象。
由于清明一到,雨量开始增多,冷暖空气交替变幻,很容易给我们带来风邪、湿邪的侵袭,而湿邪又最容易伤害脾胃。
其次,经过一冬天的“藏”,体内积累的废物也需要排出去,即升清降浊,吐故纳新,“清肺气”、“清肝气”,因此清明时节是养肝、护脾、润肺的最佳时机。
中医讲求天人合一、顺时养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养生,一整年的健康都有保障!
那么在清明时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养生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
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
俗话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飞,很多地方降雨比较多,对于“湿气”比较明显的地方,此时更需要祛湿了。外界环境容易产生外湿,而春季本就是内湿较重的时节,这样内外湿气夹击,可出现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身体困重、消化不良、过敏瘙痒、关节疼痛等湿气加重的情况。
春季是内湿较重的时节,这样内外湿气夹击,可出现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身体困重、消化不良、过敏瘙痒、关节疼痛等湿气加重的情况,要祛湿健脾。
一、清明饮食重在柔肝与祛湿
1、清补柔肝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一年中,当属初春的韭菜最好吃。韭菜入肝经,可充肝气,现在吃韭菜,对肝脏大有裨益,李时珍又称它为“肝之菜”。

相信大家对韭菜的做法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今天就教大家做一道韭菜鲫鱼汤。

鲫鱼有健脾利湿、活血通络、和中开胃、温中下气的药用价值,对脾胃虚弱的朋友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而且常吃鲫鱼还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二者搭配,更有清热解毒,调养肝脾之气。

土茯苓赤小豆煲鲫鱼汤

土茯苓赤小豆煲鲫鱼汤
健脾、祛湿、解毒
【材料】:

土茯苓30g(鲜品200g)、赤小豆50g、鲫鱼1条、生姜适量(3-4人份量)。

【方法】:

1、赤小豆洗净后用温水浸泡2小时,土茯苓洗净待用;

2、鲫鱼斩杀后去腮、去内脏、刮鳞、刮去腹腔内黑膜后洗净,放至锅里加少量油略煎至两面鱼身金黄色;

3、将全部材料(除鱼)放入汤煲内加水,武火煲10-15分钟后改文火,煲1小时左右放入鲫鱼同煲0.5小时;

4、放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解毒
2、 祛湿护脾

清明雨水增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多选择一些温胃护脾、利水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葚等。

以益肝、除烦、去湿、和胃。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薏米水、红豆粥等,淮山百合小米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准备:

鲜淮山100克、鲜百合30克、小米100克,熬制成粥即可。

不过在购买食材时,淮山百合都需要选用新鲜的,不但口感比较好,而且祛湿健脾的功效会更好。

二、清明饮茶重在平肝润肺

中医认为,春季易“燥热”,病毒细菌易侵入我们体内,此时特别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肝要条达、肺要清肃。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茶饮——桑叶枸杞茶。平日没事泡一杯,清火利烟。

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作用。

枸杞则有扶阴固本、补精益气的功效。

搭配清心除烦、清利头目、清热化痰的绿茶,可以起到肝肺同养的效果。此茶对于胆固醇偏高的朋友也有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桑菊薄荷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桑叶平降肝阳,菊花性味苦甘,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能够清热、解毒、凉血。

取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3克,用三种药材混合加适量水,可放少许冰糖,煮沸,代茶饮用。

是清明时节,疏风清热,清肝降火的佳品。这里芹姐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又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因此饮用菊花茶也要适量。

小贴士

【赤小豆薏米水】
做法一:
水烧开后熄火,薏米和红豆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就煮成了。
做法二:

保温瓶洗净,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正好当早餐喝。

小贴士

【枸杞蜂蜜菊花茶】
做法一:
先准备枸杞子10克,菊花8朵,用开水冲泡,等水温降到70度左右再加蜂蜜(温度过高,会破坏蜂蜜功效)。一般泡头一次的时候,需要把第一杯茶水倒掉,因为这样可以除去茶叶上面附着的污垢,然后再倒水泡3—5分钟即可饮用。
做法二:

选取枣花蜂蜜500克,鲜菊花花瓣1公斤。将鲜菊花瓣捣烂,加枸杞,加水煎提半小时,连续两次等量提取,滤除残渣,合并两次提取液,小火浓缩至500毫升,待凉至40℃以下时加入蜂蜜,调匀。每日饭前服用,每次20毫升。

三、清明时节“发”物不可多吃

清明正值肝阳上升,达到最旺的时节,不仅肝气过旺会损伤脾胃,而且湿邪一旦入侵,也极易伤害脾胃,所以在饮食上应少吃“动风升阳性发物”

如猪头肉、竹笋、鸡肉、鹅肉、羊肉、海鲜等热性、阳性的“发物”,这些都容易引起肝木偏亢、动风助肝火。

尤其是患有慢性病、高血压、肝阳上亢的的朋友更不宜食用。

不过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四、清明需“三防”
1、防“倒春寒”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前后气温变化大,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这种“善变”的天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春寒”。

寒气最易伤的就是肝阳之气,所以此时一定不要骤减衣衫,做好方案保暖的工作。

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衣物一定需谨慎。如果晌午感到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将上衣减少,但腰腹及下肢还需保暖,防止感冒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2、防霉雨潮湿天气

清明后寒气逐渐褪去、气压低、环境潮湿,湿浊之邪易伤害肝脾阳气,亦可伤肺。

大家如果感到嗜睡、肢体困重、疲倦乏力、没有胃口、头晕头痛等不适时,这说明你很有可能体内惹湿了。

建议大家此时:多吃些健脾胃、去湿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防潮措施;注意饮食调理,不吃霉变不洁和生冷食物;少吃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就可以避免消化系统的疾病。

除此之外,梅雨天气地面较湿滑,老人运动及出行需谨慎。

3、防“春困”

春意盎然,却困意满满。其实春困并不是病,也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人体随季节气候变化自然的一种生理现象。

对于春困,很多人会一觉睡到中午,或者午休时间过长,其实这并不能缓解“春困”,反而会越睡越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推荐大家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及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等。

其次清明节期间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开始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

对于想要登山的朋友,一定要量力而行。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

最后,建议“春困”特别明显的朋友,可以喝一些玫瑰薄荷茶。

人的情绪在春季易出现波动,而玫瑰花具有活血化淤、舒缓情绪的作用,薄荷又可驱除疲劳,使人感觉焕然一新,并且玫瑰花的甘甜纯香可以冲淡薄荷之中的苦涩味,一举两得。大家不妨一试哦~

颐爱健康

中医养生知识、百病调理方法、秘方偏方大全等。是专业人员和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