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of Pi》读后感
《Life of Pi》读后感
从过年到现在断断续续读完了《Life of Pi》, 这是本好书,却不是本有趣的书.
它讲述少年Pi全家带着动物搬到加拿大,中途遭遇海难, 他和一只孟加拉虎在一艘救生艇上存活下来, 在太平洋漂流七个月后被救. 作者用了近三分之一篇幅叙述了Pi的成长背景和宗教信仰,其余部分讲述Pi和老虎在海上艰难求生的过程.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因为主角是Pi和老虎,两者之间没有对话,没有第三者,没有丰富的冲突和矛盾,叙述内容大多有关海上生活无尽的痛苦和消磨,以及人在绝境中对信仰对生命的思考.
这本书很吸引我, 首先是因为我有一种学习强迫症,打开一本书,不管内容枯燥还是有趣,赞同还是非议,不读完了就不能放手,这种强迫症类似于出门必须要检查有没有锁好门,有没有带钥匙,近乎心理问题. 也因为如此,我才能一点一点看完了书开头冗长无聊的动物学叙述.
其次,读了作者有关动物学和宗教的长篇累赘的细节,我开始慢慢体会到乐趣,一是作者巧妙地讽刺和可爱的幽默. 我相信作者是倾向于信神,但不特别虔诚于特定某一种宗教,在第二十三章, 作者安排了三种宗教的信仰者互相攻击对方的宗教, 这些对话幽默而尖锐, 摘引一小段:
“Hindus and Christiansare idolaters. They have many gods.”
“And muslims have many wives,” responded the pandit.
作者写这本书时似乎比较失意,他的幽默混合了一个失意者的冷淡和微嘲, 比起那些让人哈哈大笑的段子手,他的幽默笑中有涩,更令人回味. 而且这种幽默即使在最困难最令人灰心的时刻都会冒出来,比如饥寒困顿的Pi在海上遇到鲸鱼, 他想整个太平洋的鲸鱼们都应该交谈过,认识他和他的老虎了,肯定有鲸鱼试图去向船只示警求救,他们到现在未获救,一定是因为鲸鱼碰到的是日本人或者挪威人的船.
读这本书的乐趣之二在于作者试图挑战很多传统的观念, Pi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书的开头就挑战了一个流行的观点:动物园为人类的乐趣而囚禁可怜的动物,动物们在动物园失去自由和快乐. 他把动物园和动物野外的生存环境相比,指出动物在野外的生活也仅仅为果腹和生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悠闲快乐. 作者有个比喻: 假如有人把你和家人从狭小但是遮风挡雨的公寓里赶出来, 说你们自由了,现在整个天地都是你们的,你们会感觉如何?除了这条争论之外, 书中还有其他很多类似对流行观点的挑战.
在这些挑战之中, 最核心的、也是本书的终极问题是: 是否真的有神? 从十八世纪以来,科学光芒逐渐普照地球,神的权威甚至是否存在已经被普遍质疑.无神论或者疑神论占据上风.作者没有像很多宗教人士那样用狂热、数据、事实或者史料去捍卫宗教,他只是创作了一个海上漂流的故事, 表现人在极端环境中面临的两股互相撕扯的力量: 肉体因为生存的需要而可能做出一切野蛮血腥的举动,心灵却因为恐惧人性的丧失而更加渴望超脱兽性的本能,更加向往神和终极拯救的存在.如果人怀疑神,没有信仰,又如何与降低自己的欲望和恐惧搏斗,支撑自己度过困难或者琐碎的人生?
在书的结尾,Pi向调查事故的人讲诉了他和老虎在海上漂流的故事, 调查的人不相信他的故事,他说:那好吧,我给你讲另一个版本,一个干巴巴的能被我们有限的经历和想象力相信的故事.他随即讲了另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动物,没有奇遇,只是四个人在沉船之际逃上救生艇,在食物和水即将用尽的情况下,互相残杀甚至食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和那个有老虎的故事一样, 都无法被证实. 面对这两个版本的海难故事,你更愿意相信哪个?
我想大部分读者都愿意去相信Pi在海上驯服了老虎, 竭尽全力的为老虎提供食物和水,无数次濒临死亡、最终获救的故事. 为什么? 因为我们是人,尽管心存疑虑,我们渴望真和善, 我们相信生命被创造出来不仅仅是为繁殖和饮食,我们渴望相信生命最终不是毫无理由.
同样,神存在和不存在的两个版本都无法被证实,那么你要相信哪个? 作者的回答是:
“IfChrist spent an anguished night in prayer, if He burst out from the Cross, 'MyGod, my God, why have you forsaken me?' then surely we are also permitteddoubt. But we must move on. To choose doubt as a philosophy of life is akin tochoosing immobility as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这个问题也可以被推理到其他我们渴望却怀疑的事物上, 比如: 爱.我们能坚定的相信自己爱人,或者被人爱吗? 我们能相信全心无私、不受诱惑的爱吗? 如果爱或者不爱都没有切实不变的证据,我们还要相信爱吗?
信仰真的很难,信仰不是愚夫愚妇因为希望获得回报而做出的功利选择,信仰是看到疑问,但还是选择相信. 作者如是说:
“Love is hard to believe, ask any lover. Life is hardto believe, ask any scientist. God is hard to believe, ask any believer.”
书中从头到尾对信仰的解释和追问对于无神论者是冗长、重复、无趣的,但对于正在经历或者困惑于精神追求的读者,却值得再三回味.
不过主角Pi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书中却一次都没有提到佛教,或者是因为作者不了解佛教,或者觉得佛教色即是空的理念与书的主题不合,大约是后者,因为如果Pi也认同佛教的观点,他就不会纠结和恐惧于老虎的存在,而是以身饲虎了.
这本书吸引我的另一点是它的众多隐喻,不同的人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阐释.
在我眼里,海上漂流可以喻指人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以上帝之眼来看,人生浓缩在其一瞥,长久的无聊、不断的挫折、梦想的遥远和短暂的欢乐让人生不异于一场漂流,撇去与我们人生偶然相关的大部分人与事,影响我们幸福的只有寥寥几个人,最终赋予人生这场漂流意义的只在自己的灵魂.灵与肉是牵动人生或沉或浮的力量.
而老虎隐喻着什么? 或许可以将它看作肉体的力量,原始、直觉、野蛮但是必要,而和老虎同舟的是一贯素食、信仰三个宗教、在恐惧中依旧发现海洋之美的少年,他可以指我们的灵魂,它挣扎、弱小却又有力.
离开灵魂,肉体沉沦,我们与兽无异.所以在书中,老虎靠Pi捕鱼、过滤水生活. 在Pi某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大声的、急迫的狼吞虎咽生鱼时,他无比悲哀,因为发现自己降低到和野兽一样进食.书中食人的另一个漂流者或者丑陋贪婪的土狼就是没有灵魂的肉体,最终被老虎吞噬.
离开肉体,灵魂无从依托,所以Pi害怕老虎,却在孤单无望的漂流中依赖老虎,没有对老虎的警惕和驯服它的需求,孤独的Pi早已放弃求生的意念.所以Pi把大部分食物留给老虎,没有把老虎留着危险的岛上.
灵魂和肉体如此依存.在书中,当老虎和Pi的身体消耗殆尽,老虎的眼睛盲了,Pi的眼睛也随即失明,他感到非常抱歉,因为他再也无法为老虎提供食物了,作者写到这一段,笔触伤感:
“I was more affected by his imminent demise than I wasby my own. But truly, broken down and wasted away as I was, I could do no morefor him.”
但是到死亡的那一天,灵魂和肉体会怎样呢? 当Pi终于漂流到墨西哥海岸时,老虎毫不留恋的纵入丛林,甚至没有回头看他一眼.人生漂流到岸,肉体烟消云灭,灵魂即使有归处,也会黯然悲伤吧.
最后,一本小说没有好文笔,即使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也会失色不少.作者Yann Martel用词精当巧妙,比喻出人意料,细节栩栩如生,都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