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情感、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事实上它也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它以评价人自己的心理特征作为认知他人的准备,作为认知他人的标准。
心理学家让化妆师在一群被实验者的脸上,化了一道丑陋的疤痕,化完之后拿来镜子,让他们看了一眼疤痕。然后,化妆师告诉被实验者,需要在他们脸上涂一层粉末让妆容固定。但实际上,这层粉末的真正作用是擦除疤痕。擦完粉末之后,这群人的脸已经与常人无异。但是,被实验者对此却不知情。接下来他们走到街上,等回来时,他们反映路人对他们非常不友好,态度粗鲁,总是盯着他们的脸上看。
很明显,这个实验中,被实验者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和看法,很可能与事实偏离,但因为投射效应,我们被蒙在了鼓里。
自我投射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
感情投射:
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
认知缺乏客观性
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很多自己的投射当中。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喜好、过往的经验投射到别人身上,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不愿意承认。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看到的别人,也是我们自己,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就是你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其实取决于我们想看到什么,我们想相信什么,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决定了我们眼中的他们。
如何减少我们的内在投射呢?
实际上,投射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顾名思义,对一个人的心理稳定可以起到防御作用,不受到外在强烈刺激的影响。一些投射在我们觉察力没有提升之前,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会带来其他的困扰。比如往往让我们没办法看清我们自己,真实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在,也没办法去看清事实的真相。所以,其实我们的很多学习,都是在减少我们内在投射的一个过程。让真相呈现。
1、提升觉察力
提升觉察力就是要有“吾日三省吾身”这种精神与态度。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去观照自己内心当中升起的信念,反省自身。情绪来了,观照情绪如何升起,如何走去;想法起来了,观照想法从哪里来,背后是什么。当我们越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在的情绪、想法的运作,我们对自己的觉察力就越强。
2、提升容受力
提升容受力,即提升我们心随着量,伴随着我们觉察力的提升,我们会看到很多以前自己没有留意到的东西,可能很多东西我们也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改变。因为承认,改变,意味着我们要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个过程是令人难受的。虽然难受,但我们的容受力(心量)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得以提升。
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减少投射效应对人际交往产生的消极影响,转换思路,为我们所用。
利用投射效应,更好地认识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生而为人,我们是有共性的,所以投射效应在有些时候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共性之外还有着更为丰富的个性,如果投射效应过于严重,就会误解重重。
我们一方面应该客观、公正地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克服投射效应;另一方面,投射效应也可以化作我们识人的利器,通过某人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
不以自己喜好来强迫要求他人
既然明白了以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去评判别人,其实是一种心理投射,那就要努力避免这种倾向。 而避免这种倾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边界感。
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恋爱关系,我们都只能在关系中提建议,但是最终却要尊重对方的边界,给他选择的自主权。 不以自己的感受和喜好来评判和要求他人,建立边界意识,人生会少很多烦恼。
能了解并接纳别人的不同
"任何看似荒谬的事情背后,都有它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觉得它荒谬,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这是我们评价事物的度量衡。 我们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必然导致我们的坐标体系也不同。如果我们固执地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对方,那么导致的必然结果沟通不畅、社交失败。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和看法,很可能与事实偏离,但因为投射效应,我们被蒙在了鼓里。
但自我投射并非单纯的缺陷,相反,很多时候自我投射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他能帮助社会建立规范与互助的行为。
同样的,在个体差异较小的交际中,自我投射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换位思考,去体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