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去世前说:此药方必须销毁!哪种药方?

提起孙思邈你或许不是很熟悉,但是要是说起药王,你的脑海里应该有一个概念了。这位妙手回春的神医圣手,因为在制药方面的卓越贡献被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也就是541年,孙思邈出生在一户贫苦的人家,他很小的时候就体弱多病,父母为治疗孙思邈的病也是耗尽了钱财,长大后的孙思邈深感医生的伟大之处,并立志成为一名好的医生,来解救众生,根除病症。后来他还写下了《千金要方》,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还完成了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其实孙思邈本人的医术也是很高的,说他是被制药耽误的神医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这只是现代人的粗略看法。其实在古代,“药王”这一称号与“神医”本就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孙思邈不仅仅是药王,也是神医。

因为孙思邈信奉的是道教,所以后人也喜欢叫他孙真人。

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历史不同,也就出现了很多“药王”,但是这些“药王”无一例外都是神医圣手,出了名的妙手回春。就连我们熟知的那位发明五禽戏的华佗,也是一位“神医”。由此,药王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而这位孙真人更是不一般,他活了足足有142岁,历经3个朝代,这样的长寿也是令人咋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思邈之所以有142岁,并不是时间的累加,更多的是因为频繁更改的年号。

就像我们推算出武则天活了八十多岁,历史上也是公认她活了八十几岁,但是因为武则天在位期间频繁更改年号,按时间算,她只是活了76岁而已。

所以药王活到142岁这一点还是有待商榷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很长寿的,甚至他的长寿在中国古代都是排得上号的。

而今天要说的就是药王孙思邈,临终时再三叮嘱:此药不可流落民间,尽快销毁,此药为何让孙思邈有所顾忌,并且嘱咐要必须销毁呢?

这味药在魏晋时期可是出了名的“神药”。相传,这味药在魏晋时期十分受人追捧,都说那是延年益寿,助人成仙的“神药”。为什么药王一定要在临死前销毁这样的神药呢?甚至特别叮嘱连药方都不要留?

都知道古代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难道孙思邈此举是为了阻止别人也像他一样长寿吗?或者他要升仙去了为了不让后人也升仙,所以一定要销毁这“神药”的药方吗?

在“神药”的滤镜下,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药王要摧毁的药不是别的,正是当时风靡全国的修仙神药——五石散。

所以即便是药王叮嘱了,后人也没有照着做,反而在魏晋时期,服用五石散成了一种潮流,那些个文人墨客纷纷在聚会时一起服用五石散,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脱衣赤裸写作。不仅是一丝不挂地喝酒玩乐,他们还会把自己当作女人做出一些妖娆的动作,穿着一些妖娆的装束。

五石散具有很大的成瘾性,服用后会使人产生幻觉,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并不发达,人们也不知道“毒品”这个东西,只认为这是神药,产生的幻觉是他们成仙的预兆。于是各种关于五石散可以使人成仙,使人延年益寿的谣言就开始流传了。

因为五石散这个东西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对于修仙和极致的快乐的渴望,所以一大批人蜂拥而上,以来填补了当时精神上的“空虚寂寞冷”,而来也给自己的修仙找一个美丽的借口。因为当时曹操杀孔融的事情闹得太大了,名士们人人自危,于是也就产生了这样的一种畸形的思想形态。

对人们来说,这个东西就是“神药”,魏晋名士们争相服用此药,感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还灵感爆棚,所以一时间风靡整个文艺圈。

显然,孙思邈作为一代药王早就看出了这五石散的真面目,所以在临终前,他特别嘱咐要把五石散销毁,但是药王的叮嘱怎么可能比得过人心的满足呢?人们并没有因为孙思邈是“药王”而真的听从药王的建议,反而在魏晋时分,人们大批地服用五石散,进行修仙,结局可想而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