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敬通医案全文整理版
程敬通医案全文整理版
都敲进电脑里了。我现在明白为啥我喜欢这本书了:(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我看本草的感觉很一致。也就是说,我自以为能看懂,所以越读越高兴。而其他某些书,可能我看不懂,所以就不觉得好:)
程敬通补法医案选评
程敬通,名衍道,安徽歙县人,为明清时代新安杰出医家之一。生于明万历年间,殁于清康熙初年(公元1579~1677年?)。程氏既是名儒,“以文雄两浙间”;又是名医,“四方造庐而请者,车填咽门”,“所疗奇验甚多”。故其族裔程曦在《程敬通医案·序》中云:“术妙轩岐,功侔卢扁”、“吾徽竟无一人及其术者”。《程敬通医案》原名《仙方注释》(又名《仙方遗迹》),是程曦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收集的程敬通之遗方五十七帧,阅之殊感古奥,未易明了,遂请教其师雷少逸先生,雷氏阅后,击掌称节,大为赞尝,曰:“丰城剑,卞和玉,汝得之矣。程曦遂与同窗江倬、雷大得将其手迹一一钩摹,并加以注释,编成上下两,名之曰《仙方遗迹》。观其书法苍劲,似为程氏晚年之笔。笔者研读此案有年,案中可见程氏博采众说,临症善用磊攻大补之剂。其中应用补法医案过其半数,颇能启悟后人。兹选其中补气、补肾、补阳诸案,评议如下。
一、补气
五十七案中,以补气为主者计十案。广泛应用于内、妇、产科诸疾。其学术思想宗东垣而不泥于东垣,所异者,程氏善用参芪培补元气,升提不用柴胡,而使用桔梗、升麻。
(一)补气送胞案
第五案:体弱诞久,衣停腹石,宜补气送。高丽参三钱,川牛膝三钱,麒麟竭一钱五分,没药一钱五分,鸣蝉衣一钱,太和汤煎服。
评议:胎盘滞留,中医谓之“息胞”,又称“胞衣不下”。本案体虚标实,症颇棘手,程氏用补气送胞法恰能中鹄。方中用高丽参益气培本,奇命散(血竭、没药)祛瘀下胞,牛膝引瘀下行,蝉衣善脱。气足则胞宫收缩有力,瘀行则胞衣自下。
(二)补气血催生案
第十五案:腹痛数朝,体孱脉弱,当助气血可达生,酒炒当归四钱,川芎一钱,高丽参三钱,龙眼肉二十枚,酒洗腹皮一钱,东流水煎。
评议:产妇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以运送胎儿,故腹痛数朝尚未分娩。案中人参补气;当归、龙眼肉补血;腹皮行气;川芎行血。使其气旺血足,何虑胎儿不娩。此亦“增水行舟法”也”!第三十九案:痛未熟,即临盆,致数日不诞。西纹党八钱,当归六钱,车前子三钱,苦桔梗一钱,升麻八分,川牛膝二钱,急流水煎一帖。评议:痛未熟,似瓜未熟也。瓜既未熟,焉能蒂落而生?产妇未得《达生篇》:“睡、忍痛、慢临盆”六字真言要旨,临盆用力过早,伤及元气,故徒劳而无功,致数日未得诞生。程氏用参、归补其气血;桔梗、升麻提下陷之气;车前、牛膝利滞涩之胎,当能安然顺生。
(三)补气滋阴案
“血水涌”,颇虑气随血脱,急投高丽参补无形之气,龙眼肉养有形之血,丹参化瘀。“脉小数”阴虚火炽也。程氏在其手著《医法心传·血症》有:“病阴虚者,滋其阴,阴足而火自降也”之说,故在方中佐生地、玄参滋阴凉血,所谓“水升则火降,火降则络安”,故谓“弗虑”也”
(四)补气轿精神案
第三十七案:栉沐成病,知养胜药,勿治可愈。老山东参五钱,头绵芪四钱,熟黄精三钱,柏子仁二钱,加龙眼肉十个,井华水煎。
评议:观方中以参、芪补气;龙眼肉补血;黄精壮精;柏子仁养神,可知必主气血精神皆亏之劳损症。病由栉风沐雨,不知养息所致。考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神衰须谷食能养,而精与气,亦须以血肉为助”,故谓:“知养胜药,勿治可愈”。
(五)补气挽脱案
第四十案:虚质血涌,急挽气免脱。高丽参三钱,炙草一钱,炙黄芪三钱,炒白芍一钱五分,五味子五分,龙眼肉三钱,井水煎。
评议:“血脱益气,阴阳生长”,“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古有明训。《医法心传·血症》亦有:“如气虚不能摄血者,非参芪不能奏效”。本案用参、芪、草、旨在益气固脱,白芍敛豺,五味敛气,龙眼养营,故能救危亡于项刻之陈。
(六)补气回厥案
第五十一案:针三阴,得产,血多晕厥,以补。东洋参五钱,白薇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败酱草一钱五分,真阿胶三钱,清水煎。评议:考许叔徵《普济本事方》有白薇汤,治产后郁冒,移时方醒。程氏此案系白薇汤去当归,恐其辛窜助火,扰动血络。加阿胶养阴补血,败酱治产后虚风,君以参、草补气回厥,白薇养阴清热,而竟全功。
(七)补气养营案
第五十四案:脉细如发,属内伤元气阴损,当补之。潞安党五钱,归身二钱、炙绵芪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煨姜一钱,藿香八分,加荷叶一钱,红枣三个。评议:细察此案,“元气阴听风”疑系“元气阴血”之误。方用参、芪补气,归、芍养血,姜、枣调和营卫,佐以藿香、荷叶醒脾和胃,升清降浊,培其后天生之源,何悉元气阴血不复哉!
(八)补气分利案
第二十五案:受盛不司泌别,二便易位。琥珀末一钱,苓片三钱。酒炒黄芪三钱,米炒于术二钱,桔梗一钱,瓜蒌子二钱,空心温服。评议:“二便易位”即“交肠”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之阴道直肠瘘,多由产伤所致。郑玉峰《济阴要旨》有:“产后交肠病,又谓差经,大小便易位而出”的记载。其便燥者用《准绳》润肠汤;其便溏者,宜五苓散、《准绳》调气散加阿胶末,沸汤调服。本案用芪、术补气,助膀胱气化;琥珀、苓片通利水道;桔梗升清,使清者归于前阴;瓜蒌子降浊,使浊者归于后阴,与程澈《药症忌宜》:“宜升清降浊,兼补气、淡渗”不谋而合。
(九)补正气驱案案第十九案:经违岁余。状如孕,是受魅精,当补高丽参三钱,酒炒丹参二钱,柏子仁二钱,炒归身二钱,朱茯神四钱,广木香一钱,头服轻煎,次浓煎。评议:闭经一年余,状如怀孕。细察此案,似为巨大卵巢囊肿引起之闭经。方用高丽参补正气以“驱魅”;朱茯神、柏子仁宁心辟邪;当归、丹参行血滞;木香行气滞。正气旺盛,气血流畅,则胳中之“孕状”可望消散,经事定有来复之日。
二、补肾
五十七案中,以补肾为主者计九案。程氏十分重视补肾法在治疗中的地位。其手著的《医法心传》一书,就有:“史肾有补而无泻,故补阴自少至老不可缺也”。补肾案中,重用熟地为君是其特点,程氏善用熟地,当可与景岳媲美。
(一)补肾利水案
第二十一案:阴虚水鼓,本末兼治,并针太溪。熟地黄八钱,怀山药二钱,淡附片三钱,车前子三钱,福泽泻二钱,淮牛膝二钱,加肉桂末一钱(分冲)。评议:证系阴虚水鼓,故重用熟地为君,补其素亏之肾阴;山阴益肾健脾,培土制水;车前、泽泻通利水道;牛膝导下行;再佐附、桂通阳化气而利水;针太溪能泻肾湿,故曰“本末兼治”也。
(二)补肾明目案
第四十七案:目涩无兴,当补精血。熟地八钱,炒芍一钱五分,甘菊一钱,千里光二钱五分,党参八钱,苦桔梗一钱,浓煎饮后服。评议:方用熟地填精益肾,白芍补血养肝,甘菊、千里光清肝明目,潞党参补气以生精,桔梗为载药上行之舟楫,使诸药上行头目。本方对精血不足之目涩无光甚合。第四十三案:左,甘枸杞二两,熟地黄半斤,女贞子三两,五味子五钱,天门冬二两,甘菊花一两,少苑子三两。诸品以文火煎膏,每四钱,开水冲服。评议:此为膏滋方,方前无案语。但据陈澈《药症忌宜》有:“目昏、目光短,属肝血虚,用户肾水真阴不足……宜补肝滋肾”。常用药物有甘枸杞、生地黄、甘菊花、滋长苑蒺藜、谷精草、五味子、决明子、天门冬、麦门冬。程氏此案所用药物已占其大半,可见本案必治肝肾不足的眸子不明无疑。
(三)补肾养肝案
四十四案:左,十月二十五日方。脉如散叶,当补水助发陈。熟地八钱,甘枸杞一钱,归身二钱,阿胶二钱,桑叶三钱,生黑芝麻三钱,浓煎暖服。评议:“脉如散叶”者,浮泛无根也。《大奇论》有:“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亏虚也,木叶落而死”之说。据脉而言,为肝肾两虚之重证。祖国医学认为:冬之闭藏,实为来春生发之根本。所以,程氏乘此闭藏之科讼,补肾水,以助来春之生发。方用熟地、枸杞补肾;归身、阿胶、拊桑丸(桑叶、黑芝麻)养肝。全方浓煎取其味,诚为治肝肾虚损之良方也。
(四)补肾防虚案
第五十案:血素亏,下体热,觉涌泉而起,宜滋补防虚。熟地黄一两,丹皮一钱五分,土炒归身二钱,杭芍一钱,怀牛膝二钱,煎服。评议:此案乃血亏之极,热从内生,龙雷之火上冲之危证。朱丹溪曰:“热从涌泉穴起,入腹者,此为火起九泉之下,百无一生”。程氏不囿此说,以熟地、丹皮滋补肾水以安龙火;归、芍和营养血而防其虚;佐牛膝益肾下行,平其上冲之虚火。方、法、胆略,似胜丹溪一筹。
(五)温肾治惑案
第五十七案:神倦腰酸,尺虚为惑疾,当温补其肾。熟地一两,杜仲五钱,山萸一钱五分,甘枸杞一钱五分,苁蓉一钱五分,猪腰一对,煎汤代水。评议:“惑疾”者,好色致虚之病也。色伤肾,其为肾精亏损无疑。方用熟地、山萸、枸杞、苁蓉诸甘温之品补肾填精;杜仲壮腰;猪腰引诸药直达病所,用药颇为熨帖。
(六)温肾止泻案
第五十二案:久泻脉细,当补火。破故纸三钱,淡吴萸二钱,益智仁二钱,苏芡实四钱,肉果霜一钱,井华水煎。评议:此案久泻,温补肾命之火,所谓“釜底添薪”,即此谓也。
(七)补肾涩精案
第五十三案:久抱怯病,尚知节避。熟地黄一两,龙骨三钱,茯神四钱,炒枣仁三钱,左牡蛎四钱,莲须三钱,井水浓煎。评议:怯病,虚损之谓也。何脏虚损,观其方以熟地为君,知肾虚为其主症;茯神、枣仁为臣,此为心肾不交,不能安寐所高佐以龙、牡、莲须,必有遗泄等症。节避者,节房帏,避女色也。第三十四案:鹤兄。熟地黄六两淫芡实二两,怀山药二两,粉丹皮一两,左牡蛎三两,元龟版二两,煅龙骨一两五钱,车前子一两五钱,女贞子一两,莲子肉三两,为末,蜜丸,每四钱。评议:此为丸方案,无案语。观其所用药物均系补肾固精之品,必治肾亏遗精等症无疑。
三、补阳
五十七案中,以补阳为主者计三案。程氏善用附子峻补元阳可见一斑。
(一)益阳损阴案
第四十二案:益阳损阴。淫羊藿二钱,葫芦巴二钱,白去苓四钱,淡附片一钱五分,熟地六钱,干姜一钱。评议:案中之“阳”,指人身之元阳,即肾阳;“阴”,即阴寒之气也。程氏遥承王太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训。用淫羊藿、葫芦巴益其肾阳;姜、附损其阴寒之气;熟地补肾;茯苓健脾,而收“益阳损阳”之功。
(二)温补截症案
第四十六案:三疟变两朝一鬲,寒盛热微,当温补。东洋参三钱,当归二钱,淡附片一钱,制首乌二钱,鹿角霜二钱,炙鳖甲二钱,加姜三片,南枣三枚。评议:寒盛热微,为之牝疟,乃邪伏少阴之故。程氏用附片合《景岳全书》何人饮温补截症;鹿角通阳鳖甲其阴分之邪,治寒盛热微之牝疟颇为合柏。
(三)温阳送胎案
第四十九案:右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胎未下,呼吸绝,身温脉至尚可救。高丽参八钱、当归三钱、制附子三钱、苦桔梗二钱,浓煎用苇管缓缓吹入渗下。评议:“冻产”者,谓天寒气血凝滞,难以速生之。此案正值仲冬,产妇气血因寒而滞,加以产时努力,伤其元气,致呼吸绝,胎儿不下。程氏用参、附温阳益气;当归养血;桔梗升陷;气运血行,滞之胎自能达生。
马鞍山钢铁公司医院(安徽,243000) 刘家华 黄兆强
安徽省歙县中医医院 黄孝周
岳美中治疗肾炎方剂的选择
导读:岳老治疗肾炎的大法为发汗法、峻下法、健脾法、温肾法、补气法,与之对应的方剂分别是越婢加术汤、浚川散、六君子汤、济生肾气丸、保元汤。(编辑/张亚娟)
治疗肾炎方剂的选择
急性肾炎时,多取发汗或峻下的方法。
发汗
如:越婢加术汤(张仲景方)治风水恶风,一身尽肿者。麻黄12克,生石膏18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4枚(擘),广苍术12克,用清水三盅,煎至一盅,温服,覆被取汗。
【方解】本方以散邪清热、补中益胃的方法治水。用麻黄通阳而发表,石膏治水湿中所挟之热,而麻黄得石膏,逐表里之水的力量更大,甘草、姜、枣以和中调表里,苍术以助麻黄发汗,祛逐表湿。
峻下
如:浚川散(《张氏医通》方)治水肿胀急,大便不通,大实大满者。大黄、牵牛(取头末)、郁李仁各30克,芒硝、甘遂各15克,木香9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入生姜自然汁,和如稀糊,服之。
【方解】此方是下水积的峻药,大黄、郁李仁、牵牛、甘遂,都是植物性的下剂,而它们的作用却各有不同。浚川散以六味药组成,主治大实大满水肿兼腹中有积者,所以用大黄、郁李仁佐以下剂之芒硝,以涤荡肠胃中之积。甘遂为逐周身之水最有力量之药,佐以利便之牵牛,则能消水肿之胀急。火热郁结,水液不能宣通者,服之有捷效。多取健脾温肾补气的方法。
健脾
如: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气虚痰饮,呕吐痞满,脾胃不和,变生肿证者。人参3克,白术、茯苓各6克,甘草(炙)2.4克,陈皮2.4克,半夏3克,生姜3克。清水煎,温服之。气滞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方解】本方治肠胃虚弱,以致水停经络,转变为肢体浮肿者。以食欲不振,容易疲劳,血虚,腹软,脉弱,平素手足易冷者为目标。方中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名四君子汤,义取性味平和,能使胃肠机能增强,消化吸收良好,脾力健旺。人参、陈皮,合之能增进食欲;半夏、白术、茯苓等,合之能去肠胃停水。若三焦气滞,再加木香以行之,脾胃气阻,更加砂仁以通之。
实脾饮(《济生方》)治身重懒食,肢体浮肿,口中不渴,二便不实者。白术(土炒)、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附子、干姜各30克,甘草(炙)15克,厚朴(姜炒)广茯苓各30克。共为粗末,每服12克,水一盅半,生姜5片,大枣肉1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之。气虚者加人参。
【方解】本方因脾虚不能制水、水妄行浸渍于肌表,所以身重浮肿。用白术、甘草、生姜、大寒,以实脾胃之虚。脾胃虚则中寒不能化水,水潴留于肠胃之中,则懒食而不思饮,大小便均不实,用干姜、附子、草果仁,以温脾胃之寒,更佐以大腹皮、茯苓、厚朴、木香、木瓜,以导水利气。气行则水行,脾实则水制,所以名曰“实脾饮”。
温肾
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治肾虚脾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酿成水肿者。熟地黄120克,茯苓(乳拌)90克,山药(微炒)、丹皮(酒炒)、山萸肉(酒浸)、泽泻(酒炒)、川牛膝(酒浸)、车前子(微炒)、肉桂各30克,附子(制熟)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每服80丸,空心服,米饮送下。
【方解】本方应用于患者一般情况严重疲劳倦怠,但肠胃功能健全,无下利及呕吐证。方中地黄、山萸、山药,有强壮滋润之效,茯苓除强壮外,又有利尿作用,泽泻又有利尿止渴作用。更配以消除瘀血及镇痛之牡丹皮,伍以鼓舞机能沉衰的肉桂、附子。此方较少用于幼童及青年,较多用于中年人,尤其老年病人。
补气
如:保元汤(李杲方)治元气不足,引起浮肿者。黄芪(蜜炙)9-18克,人参9-30克,甘草(炙)3克,肉桂春、夏0.6-1克,秋、冬1.5-2克。清水煎,空腹时温服。
【方解】本方用黄芪保在外一切之气,甘草保在内一切之气,人参保内外一切之气,并滋五脏元阴,诸气治而元气自足。但这三种药物,补水谷之气则有余,生命门之气则不足,所以更加肉桂,以鼓舞肾间动气。治虚性末期水肿,及在水肿消失后之善后阶段,用之恰当,常获显效。
杨文山
一直就有点小疑啊,原方'’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在人用那么一点量,把三服改一服,还疗效很好。是古人比现在人耐药?病重?还是现在药物效果比古药高很多倍?李伟亮
岳老心中有沟壑,故下笔仪态万千,而无不来龙去脉显然。病分初中末治。初发,祛邪外出为首务。是以汗法,峻下法首选,因邪盛而正不虚也。中治,正邪抗争,相持段,去邪扶正两顾及也。末治,邪久不愈,正亦耗衰甚,故亟以扶正为主,正旺则自能抗邪,推邪外出也。大匠之法度森严,套路之明晰如此。知其大章法,熟谙小理路。治之无不当也。妙,至于斯哉!
彬彬有礼 中医催乳师
感谢老师 急性肾炎水肿我们治肺以宣散水气,几十年如此。慢性肾炎水肿要看何等原因所致,若是所谓低蛋白血症或有肾性贫血者,峻川济生实脾真武均无可奈何,唯血肉有情之品大补元肾方效,然不能速效。 伤寒药量并不是这么点,好好研究一下吧,这种药量根本无效,名人并不一定说的全对 周贤成疑难病中医诊所 每曰晨起一事,书友会必逛之。名医之治,验,教。每于不经意处之三言二语,给人与启迪。幸矣。 厚朴
岳老提倡 专方专药,并且 守方治疗很重要!肾炎尤其是慢性,治疗时间长,有多少人愿意一直喝苦汤药?尤其是喝年轻中医的“苦汤药”?! 嘻嘻嘻 扶正祛邪派与祛邪学派最大的区別就是养病。湖畔杨柳 胡希恕老用越婢加术汤治肾炎也喜苍术,岳、胡二老所见略同! 肾乃先天之本,又是娇脏,历代医家治疗肾病都无正方,肾病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LGA肾病更是世界医学界的难题。今天学习了岳老治疗肾炎的大法为发汗法、峻下法、健脾法、温肾法、补气法得到了很大启发,受益非浅。在此我再加上养心法(肾水克火)和润肺法(肺金生水)也会对肾病治疗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就是怎样辨症施治的问题,怎样才能因人、因病“对号入座”才是治病的关键(也是学习中医的难点)。我近年也运用以上方法以纯中草药治愈了许多肾病。中医的神奇和奥妙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更希望看到中医通过有效途径来传承、发扬光大。
仁心仁术
岳老辩证用药非常的好,对大多数急性肾炎效如浮鼓,但慢性肾炎有时并不尽人意,需要配血肉之性,应用补气的或活血等 老中医
辩证论治的精华也是中医的基础知识所以说学医要精不要一知半解害人害己
在岳老的方案基础上,临床上还有两个方子特别实用,五皮饮,真武汤。 雷宏先-儿科 我是西医肾脏病,血液诤化專科。对于慢性肾类,蛋白尿的治疗想从中医中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