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翁志强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总是在被动中学习。这就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并且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造力与竞争力。随着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才发现传统教育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正因如此,现在的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自己表达、自己指导、自己创造、自己选择,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但是,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谈何容易?的确,我们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学习动机尚不明确,不可能那样自主地去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的确困难重重,但时代既然赋予我们教师如此神圣的使命,我们自然应当义无返顾。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地去教育、指导和培养,真心实意地去支持、鼓励与扶植,我们会看到一片沉甸甸的金黄,我们会实现真正的教育。

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必须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

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以爱对待学生,那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好感,-师生之间才会形成爱的“对流”。如果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紧抱着所谓的师道尊严,还认为自己是老师,就应该高高在上,就必定会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学生就不可能对你有好感。《礼记》中曾有这样的名言:亲其师而信其道。确实,学生只会对爱自己的老师产生亲切感,才会喜欢上他的课。无数的事实证明,当师生之间建立起了真挚的情感,当教师以自己的热诚之心去满足学生们的情感时,学生们是容易接受教育的。

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真的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学生们的身上,和学生们一起打球,一起踢毽子……那时,学生们就连下课也时常腻在自己的身边。那些学生,虽然现在有的已经上了大学,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他们的来信,他们的到访,总让自己凭添几许的欣慰与自豪。

“感人者莫先于情”,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情感的时候,也是我们教师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之际。

第二,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亲身并且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果自己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的监督,就能自觉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肯定会千方百计地去创造学习的机会。

记得自己小时候,特别爱听《杨家将》《岳飞传》之类的评书。每天晚上六点,无论多忙,总会准时守侯在收音机旁,从不落下。现在我回想起当初的情景,对自己的毅力还时常暗暗得意呢。

可是,学习本身毕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决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费一些心思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只会对一些新奇、特别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上课时适当地采用一些电教手段、实物模型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富有一些幽默感,将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润滑剂。

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学生无意中绊了我一下。这位学生正忐忑不安时,我却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你想陷害老师呀?”沉重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这段课堂上的小插曲,反倒凭添了学生上我语文课的兴趣。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也会有快乐的时刻:当你准确而清晰的回答,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赏时;当你默默而辛劳的付出后,取得自己和家长满意的成绩时;当你冥思苦想后,终于解开难题时……那样的愉悦无法形容。

第三,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托夫勒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他们获得信息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的确,学生毕竟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假如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那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是放任自流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习经验与体会,我们可以自身为例,向学生讲解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儿童还有向师性的心理,对教师的现身说法会特别感兴趣。

像我自己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希望他们能从课外摘录一些优美的词句,我就把自己以前摘录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学生,还给他们读了一些自己曾经摘录的语句。这样,就有不少的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开始认真摘录了,班级的整体习作水平也就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当然,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不能仅靠教师偶尔的心血来潮,它应该始终贯穿在每一堂课中,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会爱学习、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地学习。

第四,必须给学生充分鼓励,让他们品尝被认可的愉悦。

大家可能听说过“亨利效应”吧。一个刚开始四处碰壁的小人物,偶然中知道自己可能是拿破仑的后裔。从此,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斗志昂扬,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他才知道自己与拿破仑毫无瓜葛,但这已无关紧要。也许说“鼓励使白痴变成天才”太言过其实了,但现在的心理研究却明确地告诉我们,真诚的激励,积极的暗示,确实会挖掘出人的潜能。或许我们今天一句微不足道的赞赏之语,会改变一个学生学习的态度,会坚定一颗上进的心,会收获一份永久的感激。

今年,我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学生。刚刚接班时,他成绩平平,在班上默默无闻。偶尔有一次作文写得较好,我把他的那篇作文在班上读了一回。不曾想,就因为这不经意之举,竟然让他迸发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从此,他每次习作都殚精竭虑,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他的习作水平竟然突飞猛进。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会在教师的激励下奋发图强,但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

作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主动联系学生的家长,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引导、督促学生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评价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取得卓越成就时,曾很有感触地说:“我们学校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共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 是呀,哪一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通讯,和家长在培养目标上达成共识,并与家长经常进行信息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的状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这样,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班上,有一个四川民工的孩子,因为学习的基础极其薄弱,学习又很不自觉,他的父母有一段时间对他的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于是在开学初的家长会后,我和他的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制定了家校配合的计划。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孩子终于又有了向上的决心,学习的自觉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与家长团结协作,就能充分调动尽可能多的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中华民族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我们就必须培养出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求知的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