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何才能读到“正好”的那本书?
01
书要何时何地读才好?
每天工作已经够忙的了,哪里有时间读工作以外的“闲书”呢?
读书的时间好像金钱一样,总是不够用。我们取了一个月的工资,总是要权衡着使用,有用来储蓄的,有用来消费的,有用来买米油的,也得有用来应酬犒赏自己的。
读书的时间也一样,你不留出时间来阅读,就永远不会有。日本有一个运动,每天早上留出十五分钟时间,读学业或者工作以外的书籍,用这个“读书运动”开启一天的生活,值得我们借鉴。
既然阅读是金钱,有用来储蓄的主食阅读、美食阅读,也就必须有用来消费的甜食阅读。
我们可以在路途中,在疲惫休息的时候,拿一些最让自己愉悦的“甜食”阅读材料出来。至少每周留出一个充裕的时间段,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用做自己感兴趣的某个主题阅读,把它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至于读书的地点,设施越简单越好。作者认为,一张桌子,一个台灯,一杯茶,一把舒适的椅子,注意不要沙发或软榻。如果旁边再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可供查阅资料,那你便拥有了全世界。
02
逛书店,也有“门道”
作者把书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打折促销区,在最靠近门口的地方。逛这里,就好像逛市场,商品有好有坏,如果仅仅因为价格,就急于下手,肯定会买到内容模糊不严谨,翻译版本不好的书。
第二个部分,也在书店中间的部分,插着各种标志,是畅销书和推荐书目的区域。这一部分好像是看比赛,节奏紧凑是一个特点,因为是畅销书,一旦过气或销量不好,就会被挪走,这个部分要经常转一转。
此外,你也要看自己需求的是哪个方面。就像看球赛,不只看比赛的节奏,队员的发挥,也要看战术配合,不要因为纷乱惹眼的书目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第三部分,四面柜子上立着的书目,才是一个书店的灵魂。这个书店整体的水平层次,会看门道的主顾,都是从立柜上看出分晓的。
书的门类分得是不是鲜明合理,种类是不是齐全,是不是方便寻找,这些都是标准。一个好的书店排列分类,甚至可以让某个学科的初学者,明白入门的路径。
检验书店的层次,你可以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专业,看展列的书有没有按年代排序,版本、作者选择是不是全面等等,如果每一个版本都放着四五本,并不是好事,说明这个书店不是特别重视书架的展列。
网络书店和门市书店互为补充,谁也不能取代谁。因为我们需要的书,不外乎三种门类:确切知道书目的,有大概需求、不够确切的,还有根据一本书希望找到类似相关书目的。
第一种,从网络店和门店都能轻易找到;第二种,只找网络的索引,有时会出现匪夷所思的答案,到门店去把书拿在手里翻看一下,才更确定;至于第三种,网络可以就一个学科列出一张长长的书目,但传统书店经验老道的店员,能够帮你按照需要的描述,找出你心目中的答案。有经验的图书管理者精准锁定目标能力,是电脑不能比拟的。
03
买书与藏书,感性与理性
爱书之人,买书藏书永远不嫌多。但如果你只是把藏书当爱好而不去阅读,那么可以略过此处。
作者提到,很多学者比如钱钟书,其实家中的藏书并不多。做学问之时,能够知道去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如此即可。套一句古语“此地也有涯,藏书也无涯,以有涯尽无涯,殆矣”。
但是书店还是要经常逛的,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喜欢的作家有没有出新书,书店有没有引进新的原著,这些情况都可以从逛书店中见分晓。作者的建议是,不买书店里第一部分打折促销区的书,不买回去不会马上阅读的书。
那怎样决定这本书要不要入手呢?
先从读书的方法说起。
古人推崇的读书方法不胜枚举,有反复诵读的“熟读精思”,有《三国志》中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还有陶渊明的“不求甚解”。采取哪种读书方法,是要看书的种类而定的。
美食蔬果阅读,应该熟读精思,获得新的认识和思索;主食阅读,可以观其大略,我们目的是掌握其知识结构;甜食阅读当然不求甚解即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三种阅读方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互相取代。
那么,哪种书值得买呢?
吸引你的书,拿起来不求甚解地前后翻翻;然后,主要就出版社、封面封底、作者前言目录等方面观其大略;最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章节,熟读精思地看三五分钟。
当然阅书如阅人,看得越多,才能判断得越准。
作者:魏然,教育硕士,获心理咨询二级资格证,自媒体作者。热衷广泛阅读于深度思考,兼具白羊座的执行力于摩羯座的沉稳理性。在路上学习,在学习的路上,是其不变的目标。
主播:童颜,有书签约主播,原电视主播。童颜鹤发,我一直都在。公众号:童你听(ID:urwarm219),个人微信号:urwarm666。喜马拉雅:童颜格格,新浪微博:童童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