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时代
8世纪是英格兰的“诺森布里亚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的欧洲从罗马治世结束的混乱中缓过劲来,社会整体繁荣稳定。在英格兰,群起而林里的修道院,绘画、冶金、雕塑、建筑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海岛风格的盎格鲁撒克逊泥金本的诞生,无一不在说明这一时期的英格兰的繁荣与富庶。可也就从此时开始,英格兰忽然遇到来自海上的袭击。这些强盗杀人、抢劫、破坏、嗜血,毫无怜悯,他们的几乎每一次劫掠都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戮。而更加让人恐惧的是,人们对这些强盗一无所知,这些后来被称为“维京人”的北欧海盗,从那时起侵扰欧洲和英格兰长达300年。
据说维京一词来源于古挪威语,原意是海湾中的人,所谓维京人就是生活在今天的挪威、瑞典和丹麦所在的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的居民。与欧洲其他地方不同,这一地区从未被罗马帝国染指,这里的居民与所谓欧洲文明地区的居民有很大区别。
维京人极其尚武,崇尚强悍的勇士,甚至显得相当的残忍,例如据记载一位不愿意把抢来的婴儿用长矛刺穿的男子被嘲笑为恋童癖。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注重仪表,精心修饰自己,每天至少洗澡一次,这一点比基督教文明世界的人都强。而且这样一个崇尚嗜血的民族,竟然还非常热爱艺术,他们认为凡是有教养的人必须热爱音乐。另外似乎和所有生活在极地地区的民族一样,维京人也是嗜酒的,他们的宴会庆典非常热闹,一次宴饮能持续数天。维京人的信仰体系是多神式的,不过却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宗教。维京人的神不需要官方的祭拜仪式,没有教义,更没有教堂。他们的神更像是他们用来理解世界产生和存在的方式,而且今天的我们非常熟悉维京人的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漫威。但事实上,今天西方的很多文化作品,均在北欧神话中获得灵感。
维京人认为世界分为三个区域,最外面的一层叫乌特加德,那是巨人和怪物的家园。中间一层叫米德加德,是众神和人类的家园。最内部的一层叫尼福尔海姆,是死人之地,既是多数人的归属地,也是罪人化身为恶灵的坟地。三个世界被一颗巨大的岑树连接起来,这棵树叫作世界之树,树下坐着命运女神诺恩三姐妹,分别掌管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世界的命运之网由这三姐妹编织,她们保护世界之树不被尼德霍格侵害——一条以恶人死尸为食的黑龙。在米德加德,彩虹之桥把人类、矮人与精灵的居住地与神族的阿斯加德仙宫隔开,人类无法通过彩虹桥。仙宫里有一座叫作瓦尔哈拉的英灵殿,英勇战死的勇士就住在那里,他们是被女武神挑选和引领而来的,这些勇士最终的归宿是最后的大决战“诸神的黄昏”。瓦尔哈拉英灵殿里有13位主神,其中最重要的是奥丁和雷神托尔。奥丁是“诸神之父”,强大无敌,令人敬畏,他的武器是永恒之枪冈尼尔,他的战马是有着八条腿的斯莱普尼尔,可以上天涉水,神话中奥丁虽然强大无比,但是颇具领袖气质,倾向于用智慧解决问题。而雷神托尔则鲁莽得多,他更喜欢使用武力。托儿是人类的守护神,高调而有活力,手持雷神之锤姆乔尔尼尔与冰霜巨人战斗。
维京人的神与罗马人的神类似,他们的诸神都不是不朽的,也都有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北欧神话更具有一种悲剧的宿命色彩,传说中“诸神的黄昏”终将来临,世界将被毁灭,仙宫将被攻破,众神与英雄终将战败。不过,奥丁和托尔的后裔将会在这场浩劫中活下来,开创新的世界。
萨迦意为“话语”,是一种短故事。北欧传说基本收集在一部名为《萨迦》的集子里,流传至今的“萨迦”不少于150种,大致可以分为“史传萨迦”和“神话萨迦”。今天的我们能够读到迥异于意大利、希腊、高卢和德意志的北欧神话传说故事,当得益于北欧“萨迦”体裁文学的流传和传承。
维京人所在的地区终年寒冷,陆地的产出时间很短,不管是猎物还是农作物,这就使得维京人非常重视对海洋的探索,他们把分割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山脉称为龙骨山,就好像整个半岛就是一艘船一样。孩子的玩具、女人的装饰、居住的房屋、马镫、死人的坟墓基本都与船有关。维京人的船,今天叫作长船,结构极其简单,没有龙骨,吃水很浅,非常轻便,最多可以容纳100人,却只需要15个人操控。长船既可以远洋,也可以进入河流,有时候甚至可以拖上岸,从一条水道扛到另一条水道,非常灵活。而且长船的行动迅捷,仅靠划桨,就能达到日均40英里的速度,相比之下,中世纪的骑兵部队,日均只能骑行20英里。速度与灵便,这是维京海盗得以四处肆虐的原因,而且,若你仔细想来,历史上所有游牧民那强悍的战斗力,其实都是基于这两点——速度和灵活,包括蒙古人,而就军事来说,维京人就是海上的游牧人。
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最终以完胜的结局结束了持续30年的战争,德意志北部的撒克逊王国被摧毁,领土被加洛林王朝收入囊中,可是这一胜利却带来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法兰克人与丹麦人变成了邻居,丹麦人在他们国王的带领下开始不断骚扰法兰克海岸,而法兰克人始终缺少一支能够护卫自己的舰队。查理曼大帝死后,“虔诚者”路易继位,尽管丹麦人内部时常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求助于加洛林王室,但是一方面丹麦并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国家,丹麦的统治者并不能约束所有丹麦人,另一方面即便是丹麦的维京将领或者登上丹麦王座的国王也都持狡黠的实用主义作风,他们如果需要就臣服于法兰克人,一旦权力得到稳固就开始侵袭法兰克人的海岸,再加上帝国本身此起彼伏的叛乱,焦头烂额的路易对此束手无策。公元840年路易死后,加洛林王朝开始分崩离析,3年的时间里路易的三个儿子忙着内斗,维京人在帝国的北海岸完全是肆无忌惮的掠夺。843年的凡尔登条约使帝国分裂成三个王国,西部构成后来的法兰西,即今天法国的基础;东部发展成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即今天的德国,中部因为狭长的地形最后大部被邻国吞并,最后发展成西西里王国,即今天的意大利王国。但是在当年,法兰克的混乱给了维京人更多机会。
维京人最可怕的是他们的灵活性,无论是十几个人,还是几百人,他们都可以要么化整为零要么化零为整的任意组合。所以虽然维京人武器装备不如法兰克人,野战不是法兰克人的对手,人数上也不占优势,但他们神出鬼没,进退自如,既随时侵袭守卫薄弱的城镇乡村,打的敌人措手不及,也能避开对手的大部队,在处于劣势时又能迅速撤退。这样一种类似于游击战的战术方式,使得欧陆王朝想要用决战的方式彻底击败维京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维京人的侵扰促生了一种叫“丹麦金”的东西,也就是既然没法保护自己,不如花钱买平安。845年,出色的丹麦将领朗纳尔向巴黎发起进攻,西法兰克王国“秃头”查理的军队被轻而易举的打败,维京人进入巴黎。不过维京人根本就没想要占有领土,他们只对财物感兴趣,而且他们深知深入敌境呆的时间越久越危险。另一方面“秃头”查理对他军队的战斗力和领主们的忠诚也没什么信心,毕竟王朝刚刚分裂,新国家才刚刚建立。于是两方一拍即合,查理同意给丹麦人支付6000磅金银,而维京人则同意带着掠夺来的战利品离开。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丹麦金”。后来的“丹麦金”主要是修士给维京人的贿款,目的是求得免遭侵略,因为那个时候欧洲最富庶最文明的机构就是修道院,而修道院也是维京人最主要的目标。不过这项后来历史悠久的贿款很多时候并不起作用,而且更糟糕的是,它还引来了更多的北欧海盗。
倒也不是每个法兰克的统治者都是软弱,东部法兰克王国的日耳曼人路易就很强硬,他派遣使臣出使丹麦,要求丹麦王霍里克归还从法国掠夺的物资,同时奉路易为王。由于东法兰克与丹麦接壤,霍里克惧怕法兰克的入侵,选择了屈服,这位丹麦王还借此清洗了名声如日中天的将领朗纳尔的势力。
维京人的劫掠给法兰克造成很大灾难, 15年间法兰克境内主要河流沿岸全部遭到洗劫,人们为了躲避这些北欧强盗大量内迁,沿海地区逐渐荒芜。据说到9世纪末,超过4万磅白银落入维京人手中,法兰克财富逐渐枯竭,货币都发生贬值。
挪威的维京人则把视线投射到更西部的爱尔兰。20年时间里,爱尔兰遭到不计其数的蹂躏,挪威人在爱尔兰还开始了一项新购当——掠夺和绑架人,再迫使爱尔兰人赎回他们的亲人。随着维京人越来越多,这些强盗也逐渐不再满足于掠夺。836年著名的维京强盗“恶魔”索吉尔斯率众登录爱尔兰,他袭击了爱尔兰圣人圣帕特里克德埋骨之地,并且试图征服整个岛屿。索吉尔斯在爱尔兰湾修建了朗福特城堡,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步展开进攻,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都柏林——这个词来自盖尔语。从841年都柏林建立以后,该地就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维京世界最繁忙的港口。接下来的10年里,整个爱尔兰陷入颠覆的危机,似乎维京人很快就能把爱尔兰置于他们的统治下。846年至尊王梅尔斯切林用计谋抓住了索吉尔斯,终结了维京人在爱尔兰的异教统治,同时还引发了丹麦人与挪威人的内乱。但是都柏林始终在维京人手中,爱尔兰人虽然把维京人赶出他们大部分土地,但6次攻打都柏林都失败了。当时挪威人的首领是白色奥拉夫,丹麦人的首领则是朗纳尔的长子“无骨者”伊瓦尔。
传说伊瓦尔全身上下没有一根骨头,也有人认为他有着双关节,这种身体结构使得他看起来柔软灵巧,不过所有传说中伊瓦尔都是个异常聪明的人。伊瓦尔认为内斗只能削弱比此,他提出与挪威人划地而治,挪威人也做出积极响应,同意丹麦与挪威共享王权。解决了后顾之忧以后,伊瓦尔决定入侵英格兰。
第一次有记载的维京人劫掠就发生在英格兰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那个时候的欧洲,修道院是地区性的财富、文化和文明的集中地,也是肥硕的抢劫对象——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英格兰基本没有遭到什么骚扰,不过从9世纪开始,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噩梦就开始了。从9世纪30年代起,维京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英格兰身上,他们占据了肯特海岸的谢佩岛,并以此为基地。维京人不仅仅只是抢劫,他们还投机政治,例如帮助康沃尔的人反抗西撒克逊王国的统治,帮助诺森布里亚被废黜的国王复辟。大致从850年开始,维京人似乎决定征服这个岛屿。此时的英格兰处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它们分别是撒克逊人的苏塞克斯( “南撒克逊”)、埃塞克斯( “东撒克逊”)、威塞克斯( “西撒克逊”);东盎格利亚(“东盎格鲁”)、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以及朱特人的肯特(以当地的原凯尔特住民“肯特人”命名)。
865年“无骨者”伊瓦尔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入侵,与以往松散联盟式的维京人劫掠不同,这是一支有领袖的军队,目的是逐以拔除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伊瓦尔的第一个目标是诺森布里亚王国。866年诺森布里亚的主要城市约克陷落,两个国王战死。随后维京人转向麦西亚王国,攻陷了它的城市诺丁汉。麦西亚向威塞克斯求援,两个王国联手,大军在诺丁汉对峙,最终双方因为补给问题订立停战协定,维京人退回约克,但是麦西亚已经彻底失去了抵抗的能力。869年,伊瓦尔率领新的大军剑指东盎格利亚,维京人水路并进,很快俘虏了东盎格利亚的国王埃德蒙,并且残忍的杀死了他。就这样,维京人征服了英格兰四个王国中的三个,只剩下威塞克斯。不过伊瓦尔在征服了苏格兰以后去世了,那时的他已经是最有名望的维京人,被称为“全爱尔兰与不列颠境内的斯堪的那维亚人之王”。到这里维京人的运气也到头了,因为他们遇上了英格兰历史上的伟大君王阿尔弗雷德大帝。
阿尔弗雷德刚继位就与维京人进行了九次战斗,这位最后的英王被打的成了光杆司令,故事中这位王被藏身之家的农妇训斥。阿尔弗雷德通过战斗认识到,不管是攻城战、阵地战、野战还是单挑,英格兰的农民军都不是维京人的对手,而且,维京人还有他所没有的优势——维京人有船,他们掌握制海权,可以从海岸发动袭击,而阿尔弗雷德什么都没有。不过英格兰人也有一项优势,那就是由于英格兰人是本土作战,而维京人则孤悬海外,所以前者补充兵员的能力远远强于后者。认识了这一点的阿尔弗雷德用小规模游击战来消耗敌人,同时避免与敌人发生大规模战争。随后,在各种有利条件的作用下,爱丁顿战役中,维京人被决定性的击败。维京人的领袖古特仑同意接受基督教,并获赠了一块领地,后来被称为“丹麦区”,一直持续到13世纪。后来,新的维京人再次入侵时,阿尔弗雷德的威塞克斯王国已经变得强大起来,顶住了这些新强盗的袭击。
阿尔弗雷德被称为“英格兰的所罗门”或者“阿尔弗雷德大帝”是有原因的,由于维京人的缘故,阿尔弗雷德成了唯一剩下的英格兰国王,这也决定了英格兰的最终统一是由他奠定的基础。是他阻止了英格兰沦为维京人的殖民地,他复兴文化、重振经济、巩固防御,如果没有他的话,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可能已经被消灭了。
不过在10世纪晚期丹麦人再次对英格兰地区展开侵略,丹麦人卡努特于1016年最终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史称卡奴特大帝。他一人兼任丹麦和英格兰两国国王,形成了一个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卡努特王朝。英格兰就此开始了丹麦王朝统治的时代。卡努特大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好多比较柔性的政策,勤政爱民,成功统治英格兰近二十年。虽然他按英国国王的方式生活,也娶了一位英国女子,但是,他的贴身卫队还是用的维京人。后来,威塞克斯王朝的忏悔者爱德华恢复了中断了的撒克逊王系,直到法兰克诺曼底公爵威廉在1066年在哈斯廷斯战役中获胜,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终结。
阿尔弗雷德大帝去世的时候,丹麦区几乎占英格兰的一半,约克城是其中心。爱尔兰的都柏林也牢牢地掌控在维京人手中,曾经一度维京人建立了一个以海洋为依托,以约克和都柏林为两极的海洋贸易王国,不过存在时间很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些不列颠的维京人一方面与英国人、爱尔兰人冲突不断,另一方面又要提防眼红他们的那些亲戚——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的维京人。随着时间,最后不列颠的维京人逐渐被英国人同化,最终并入英国人的王国里。在爱尔兰,维京人与爱尔兰人的冲突从未真正停止过,尽管在维京人的统治下都柏林是欧洲利润最高的港口。1014年4月克朗塔夫战役被认为是爱尔兰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标志着爱尔兰的基督徒在对阵维京人的战役中取得了伟大胜利。但事实上,这场战役更像是为了争夺爱尔兰之王,因为这时在爱尔兰的维京人与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甚至双方的领袖都是基督徒,而且虽然这场战争非常残酷,但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其后的150年都柏林始终在维京人的统治下。1171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入侵爱尔兰,从此独立的爱尔兰消失了,都柏林的维京人王国也消失了。
真正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国家的维京人是“行者罗洛”。罗洛与挪威首位国王“金发王”哈拉尔有着一些联系,大致在英格兰的维京人得到他们的“丹麦区”领地的时候,罗洛正在法兰克的勃艮第掠夺。远远不断的维京人入侵让法兰克筋疲力尽,战争无法结束这种局面,贿赂让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查理三世想到一个办法,他决定挑选合适的维京人首领,授予沿海领地,这样既可以把法兰克国土上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变成定居的居民,从而阻止他们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的掠夺,同时又可以让这些维京居民帮助法兰克国王防守沿海地区。查理三世选中的就是罗洛。双方签署了《爱普特河畔圣克莱尔条约》,罗洛和他的军队接受洗礼,并发誓守卫基督教国王和自己的领地。作为回报,他获得了封地,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诺曼底公国,而罗洛和他的维京人后来也就被称为诺曼人。罗洛之后,塞纳河周边再没有遭受过大规模的维京人袭击。而罗洛的曾孙就是那位后来征服了整个英格兰,终结了英格兰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征服者威廉”。
瑞典的维京人把目光投向了波罗的海,相比于丹麦人在英格兰和法兰克的抢劫,波罗的海地区吸引瑞典人的是那里可供贸易的原材料,蜂蜜、蜂蜡、皮毛、琥珀,以及奴隶——瑞典人把斯拉夫人掠夺来做奴隶贸易。
说起俄罗斯人的来历就不能不提古代罗斯人,关于罗斯人的来历有两种较为主流的说法,一说是瓦良格人的一支,也就是北欧的那些维京强盗的后人,主要是瑞典人,据说这以称呼来自于芬兰人的叫法。因为维京人是“水上之人”,他们著名的长船赫赫有名,所以芬兰人就把他们称为“罗齐”,即船道的意思,后来逐渐变成“罗斯”,最后这些瑞典人以“罗斯”的名字为南部的伊斯兰国家和拜占庭帝国所知。另一种说法认为罗斯人的主体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这两种说法里,国际学者偏向前者,而俄罗斯自己偏向后者。
一般俄罗斯的古代王朝都会从一个半神话的故事——留里克王朝的起源说起。据12世纪基辅的一个修道院成书的《俄罗斯编年史》记载,862年在斯拉夫人的邀请下,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位半神一样的君主留里克,建立了俄国第一个王朝。988年留里克的后人罗斯大公非拉基米尔皈依东正教,统治着一个后来被称为基辅罗斯的松散联盟。到了1238至1240年时,蒙古人打垮了留里克王朝,主宰俄国两个世纪。1480年莫斯科大公——后来的伊凡大帝——决定性的与蒙古人分庭抗礼,并且开始自称“凯撒”,这个词在俄语中变成了“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的孙子——伊凡四世——加冕时只有16岁,这个第一位被加冕为沙皇的莫斯科大公就是后来著名的伊凡雷帝。他的第一位妻子阿纳斯塔西亚是罗曼诺夫家族的成员,所以伊凡雷帝间接促成了后来的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罗曼诺夫王朝一直延续到俄国十月革命之前的二月革命。
俄罗斯历史学者认为,东斯拉夫人是欧洲的古老部族集团斯拉夫人的东部支系。据说斯拉夫人是在4到6世纪的民族大迁徙的冲击中,逐渐被分化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后来发展为西斯拉夫人(波兰人、卢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摩拉维亚人等)的维涅德人。一个是后来发展为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霍尔瓦特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等)斯洛文尼亚人。另一支就是后来发展为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的安特人。而“罗斯”之名则来源于第聂伯河的一条名为罗斯河的支流。
我们暂且不管以上那种说法是事实,专看罗斯人在波罗的海、第聂伯河以及伏尔加河流域的故事。
维京人到过巴格达,他们把斯拉夫奴隶卖给巴格达的穆斯林贵族,然后再巴格达采购丝绸卖回家乡。巴格达的丝绸是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的手工业者生产的,这个中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教城市是当时最大的城市,所以虽然前往君士坦丁堡的路途艰难,但是罗斯人可以绕过中间商,这样罗斯人就在君士坦丁堡发了大财。
维京人称君士坦丁堡为“米克拉加德”,意思是“大城市”,历史记载罗斯人第一次到达君士坦丁堡是在838年,可以想象他们目瞪口呆的样子,那时候罗斯人去往君士坦丁堡,就好像今天中国西北最偏远贫瘠的山村居民去了北上广一样。只不过维京人就是维京人,他们在860年试图攻击君士坦丁堡,只不过凭着维京人那点能力想要攻陷君士坦丁堡是很难的——这个城市是中世纪最难攻陷的城市,它的历史上只有两次被攻陷,其中一次还是他们自己人干的。但是对拜占庭的皇帝来说,在他正在与穆斯林征战的时候,绝对不愿意看到帝国的东北方冒出一股新的力量,皇帝火速与基辅的罗斯人谈判,允许罗斯人在君士坦丁堡经商。这也是罗斯人与拜占庭帝国那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开始。
一方面罗斯人每过几年就要发动一次针对君士坦丁堡的侵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更加有利的经商条件,毕竟君士坦丁堡的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地中海周边所有的商业帝国都想要分一杯羹。另一方面拜占庭皇帝见识过维京人的尚武与好战之后,开始雇佣维京人做他们的雇佣军,到988年拜占庭皇帝还创立了一支特别的军队。当时军队将领叛乱,皇帝无可用之军平叛,所以求助于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愿意提供6000名维京雇佣兵,开出的条件是要娶皇帝的妹妹。皇帝答应了弗拉基米尔的要求,条件是他必须皈依东正教。最后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洗礼,拜占庭公主被送往基辅,6000名维京士兵抵达君士坦丁堡。
这件事在后来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平叛后,皇帝以这些维京士兵为中心,建立了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瓦良格卫队”,字面意思是立过誓的人,对这些维京人来说,为皇帝服务是最好的赚钱方式,因为这世上还有谁能比皇帝有钱呢?据拜占庭史料记载,每一任皇帝死后,他的瓦良格卫队士兵可以得到一次去金库的机会,他们可以从金库搬走能搬动的任何东西。这支部队是如此的有名,以至于很多年以后,乌克兰的一艘航母也会以这支军队的名字命名,而这艘航母最后的命运也如同后世的瓦良格卫队一样,跌宕起伏。另一个结果是,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开启了东正教在俄罗斯传播的闸门,正是东正教让四分五裂的俄国人最终产生了民族认同,这种认同感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不过这当然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后来当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俄国沙皇将自己视为东正教的正统传人和守护者。在俄国人看来,拜占庭是凯撒的传人继承了罗马帝国,当拜占庭人消失以后,这个位置自然而然就是俄国人的。弗拉基米尔去世后的100年里,维京人的影响就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到今天他们留下的唯一影响大概也就只体现在“俄罗斯”这个名字上。
关于维京人,我们还应该知道一些事。维京时代似乎是个战争与掠夺的时代,是狡诈和屠杀的时代,是血与火的时代,或者直接说是个破坏的时代,但事实上,海盗和冒险家往往是一回事,即便是近代以前,西班牙、荷兰和英格兰的皇家海军,事实上也兼任海盗。所以维京人不仅仅是强盗,他们也是探险者。首次发现冰岛的是挪威的维京人,殖民冰岛的也是他们。首次发现格陵兰岛的也是挪威的维京人,他们也是殖民格陵兰岛的先行者,但是后来格陵兰的定居点与其他的维京世界失去了联系,当人们再次想起格陵兰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定居点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荒废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人尽皆知,只不过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不是意大利人,而是维京人,只不过他们殖民美洲的尝试失败了。维京人也不全是破坏,他们也提供给别人东西,例如英格兰的陪审制度就是他们引入的。
历时300年的维京时代,改变了西方人的世界。他们在法兰西是骑士,在爱尔兰建立共和国,在俄罗斯又是东正教的捍卫者。是他们促成了现代欧洲强国的雏形,他们又是今天的英国和俄罗斯的建立者。他们的影响直到今天都还在,例如无处不在的蓝牙技术就是用一位维京国王的名字命名的,其中的寓意为整合与统一。今天的北欧安定有序,谁有能想到千年以前,这里既是整个欧洲大陆噩梦的发源地,又是促使欧洲剧烈变革的催化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