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阳产土楼,是世外桃源,还是抵御外强的城堡

01 阳产隐没在皖南山中的小村落

阳产,一个隐没在皖南谧静中的小村落,依山而筑与世无争。“阳”,意指面向阳光,“产”在当地的方言里意为陡峭,群山之中的向阳之地,故名“阳产”。在沉默寡言了数百年后,或因“阳产晒秋”被摄影人所发现、宣扬,渐渐成了网红打卡地......

网络上关于它的美照不少,以秋景最佳,这次我们去皖南春摄,把它定为探寻的目的地之一。阳产村隶属安徽黄山歙县深渡镇,距离深渡港不到十公里。我们从深度出发沿乡道x004盘旋而上,在佛岭头附近拐入村道,路面很窄,弯道很多,好不容易来到了山脚的下产村,这不长的一段路,花了四十多分钟。

在下产村换乘当地的小面包车上山,30元钱,不收门票。当时觉得这交通有点贵,但乘坐后就感觉值了,这5里多盘山小道,根本没法会车,不是急弯,就是在崖边行进,即使是老司机,也要提心吊胆,很庆幸没开自己的车上来。

当地司机果然老道,十来分钟就将我们带到了村头。下车时天空中还飘落着小雨,雨雾中的阳产土楼,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村姑,纯朴、自然,却让人惊艳。放眼望去,一幢幢依山势而建的土楼,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土黄泛红的墙,乌黑的瓦,青绿的山,层次清晰,色彩分明,极具美感。

02 沧桑的土楼极具美感

可能是看惯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当这带有沧桑的土楼呈现在面前时,有种莫明的亲切感,古朴之中藏着灵气,雄浑之中有秀丽,山野之气,自然之风,天然画面,浑如天成,小小的山寨令人耳目一新。

村中有几位老人兼做导游,讲解费为30元,不贵,我们就请了一位,边拍边听她介绍。老人家对阳产如数家珍:咱村的村民大多姓郑,都是西周郑桓公的子民,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郑氏分散避乱,其中一支迁至丹阳郡,即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一带。

03 西周郑桓公的子民

在其后的乱世中,屡次迁徙,从丹阳至安徽歙县,南宋期间,郑公率族人又从歙北迁到歙南的深渡镇定潭村。......一日,郑公狩猎至阳产,猎犬卧阳产山凹不返,郑公见翠峰环抱,玉泉鸣弦,古木参天,以为风水宝地。

郑公大喜,确定在此建寨,率族人依山势,以青石砌磅为基,取红壤夯墙,伐巨木上梁,携众人之力,历经数年,终成规模。土楼排排层层,栉比鳞次,高低错落,从山腰直至海拔八百余米山顶,巍巍三百余幢,雄浑素朴,与秀岩俊树、云烟清流融为一体,造就了徽派建筑之奇葩!

绵绵的春雨之中,桃花映衬下的土楼,宛如世外桃源。踩着长长的青石板路,穿行于旧巷道、老瓦檐、颓墙根,透露出的是安逸、深沉与从容。这些斑驳的墙影,深邃的窗户又似乎在向人们叙述那些尘封的往事......

我升起了小飞机,空中俯瞰:阳产村四周群山环抱,两条溪水呈“丫”字形贯穿村落,唯一进村的小道立于崖壁之下,的确是隐居避世之地。从山形来看,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许当初郑公选择此地建寨,正是考虑了这一点?

04 一个独立的王国

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导游的认可,郑氏族人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他们从相对富足深渡定潭村迁徙到这僻壤之地,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我们现在上山都感交通不便,试想在三、四百年前,茂密的森林或将进村的羊肠小道遮隐,外人想来都不一定找到路,俨然这里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虽然这里比山下清贫,但安全,不再是寄人篱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村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水,饿食五谷粮,繁衍生息了好几百年。在这一村一世界之中,自给自足,享受着安逸,尘封了岁月。

阳产土楼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密集,一座座小楼紧挨着,土楼的窗户也很小,像碉堡中的射击孔,这些鲜明的特点也预示着它不仅是生活起居之所,还是带有防御功能的城堡。这些坚实的堡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防御攻势。

阳产现有土楼320幢,最鼎盛时这里生活着近1500人,试想当年如若遇到外敌进攻,全族人同仇敌气,拧成一股绳,这强大的战斗力,必将使敌人胆寒。故而,阳产土楼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傲立。

在硝烟退去,阳产土楼迎来了和平盛世。但这座本为抵御外强而建的土楼城堡,逐渐显现出了颓废,贫瘠的土地,交通的不便,无法追赶上时代的脚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山民们走出了土楼,外出务工,大多数人都在深度有了新的住所,而阳产土楼变成了留守的老人村。

05 阳产土楼保护第一人

这些留守的老人依旧以茶叶、板栗、蚕桑和山核桃等维系着经济来源,收入虽微薄,勉强度日还是可以的。但这里缺医少药,老龄化严重,土楼年久失修,大多成了危房,当地政府一度决定放弃土楼,把土楼村整体移民到山下......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下:“阳产土楼保护第一人”——郑小河老先生。它三岁时被过继到阳产村“做种”,养父母待他如己出,不但送他读书、当兵、娶媳妇,最后还把自己的祖屋也留给了他。郑小河退伍后回乡当过教师,后招工去了马钢,一干就是32年,做过工人和管理者,从城市退休后,执意回阳产村,落叶归根,为继父守好这份祖业。

当他听到土楼整体移民的消息时,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声疾呼保护阳产土楼文化的人。他不仅给市长写信,邀请摄影家来此采风,还把土楼的图片、保护土楼的意义发到网上进行宣传。他的呼吁得到黄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响应,带了10多个摄影家来到阳产,进行了深入的走访、拍摄。六天以后,黄山市市长亲自来阳产到了郑先生的家,带来了政府已将阳产土楼列入保护的消息……

春雨中的阳产土楼,祥和、静谧,充满朴拙的古意、平实而端庄。站立于村头可观云聚云散,听松谷旷音。阳产土楼是郑氏祖先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需要静读,静静地回味她古朴的美,这是一处能让心灵回家的地方,值得探往。

(0)

相关推荐

  • 安徽一个村子藏匿山顶上千年,出村都困难,却是皖南最后一片净土

    期待已久的皖南之行总算敞开了,对于安徽如画般的古村落风光一向有着谜之神往.今日将要前往的村落名为阳产土楼.问起当地人很多人竟不知有这样一座土楼古村.原因之一是这座土楼的地理位置真实过于偏远,它位于安徽 ...

  •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40】赏灯祈福何处往?摩肩接踵破门楼

    揭阳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文化比比皆是,"破门楼郑翁仔灯"就是其中之一.每年正月十一至元宵佳节,榕城有一个传统习俗叫"行兴行灵精,行到破门楼郑看翁仔灯",以 ...

  • 郑宅村:郑氏宋时由兰溪东门迁来

    郑宅村:郑氏宋时由兰溪东门迁来 马涧镇郑宅村由原来的郑宅与后翁2个行政村组成. 郑宅自然村,村以郑姓居住得名. 八角殿自然村,村以殿得名.八角殿建于清乾隆年间.村中世居黄姓.下新屋自然村,位于郑宅自然 ...

  • 宁国万家村郑氏迁移记

    万家村郑氏迁移记 郑树森 微信版第800期 宁国市万家村郑氏是浙江省江山市协里郑族的一支,在清光绪年间从江山县达山底村迁入宁国县. 江山县如浙江省其他地区一样,人多地少,县民素有外出务工经商的习惯:该 ...

  • 入祠登堂看姓氏家风

    宗族祠堂作为一种文物建筑,也作为中华姓氏的一种文化图腾,一种姓氏信仰符号,它毫无疑问地,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民俗和建筑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最初对于祠堂的关注, ...

  • 【徽州】刻在春光里的阳产土楼美如画卷

    刻在春光里的阳产土楼美如画卷 图/文  羽佳zm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

  • 《徽洲·阳产土楼·在逶迤的青山上 》

                      丁翔华/摄      安徳列/诗 <徽洲·阳产土楼·在逶迤的青山上> 丁翔华/摄 安徳列/诗 徽州风的土楼 高耸在老旧的光阴里 在山上在雾里在炊烟里 还 ...

  • 藏于皖南深山的阳产土楼,一路惊艳一路冒险

    烟儿第302篇原创文章 时光深处喝茶读书 红尘陌上行走拍摄 藏于皖南深山的阳产土楼,一路惊艳一路冒险 图文 似水若烟 下得山来,发现山下景色更让人惊艳. 山下有水名曰横江,江上有桥叫登封. 如何描绘那 ...

  • 阳产土楼位于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深渡镇|土楼|歙县

    阳产土楼位于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不像印象中的皖南,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土墙屋,温暖的土黄色,给人的感觉是原始.古朴.静默的乡土美感. @微博旅游 ​ 阳产土楼位于黄山市歙县深渡 ...

  • 《阳产土楼纪行》‖作者:一张一弛‖诵读:杨帆

    阳产土楼纪行 作者:一张一弛       诵读:杨帆 2018年清明三天假期,又回归到日历上,成为一个数字符号.三天假期的旅游行程:观卢村木雕楼:游宏村石潭:看阳产土楼:览新安江山水画廊--又以照片的 ...

  • 雪后初晴 去阳产土楼感受诗和远方

    阳产土楼,位于安徽皖南歙县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山泉清澈,古木参天,松林簌簌,清幽雅致,仿佛置身云绕仙境. <初雪来临前> <窗外的风景> <冬日暖 ...

  • 阳产土楼,神秘梦幻!

     点箭头指向的  幸福阳光驿站 关注我 阳产土楼,神秘梦幻!         阳产土楼位于皖南山区的深渡镇.阳产,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 ...

  • 寻访徽州古村落(九)阳巉土楼

    2020.10.17 上午游览了美丽的新安江山水画廊,中午在深渡镇吃了徽州毛豆腐,接下来就是坐车去十几里外的阳巉村,看另类徽州风景. 此"阳巉"非彼"阳产" 阳 ...

  • 土楼 : 疑似导弹发射基地的东方城堡

    2017年第一轮团队建设活动之二,在大小领导的带领下到达"土楼".到达那里的时候,同团的伙伴们总是不经意把"土楼"把叫做"圈楼".这里不是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