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人生基本都是忧喜各半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有过某段极为煎熬的日子,就算是圣人王阳明也无法免俗。

当初王阳明谪居龙场,他知道这是个瘴气缭绕,民风野蛮愚昧的地方,他只能在山洞栖身,靠野菜解饿。

如此不利的处境的确也让王阳明心里不是滋味,可是他并没有消沉。反而是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次遭遇。

王阳明通过保持开心的方式抵抗瘴气,而且亲手给自己设计搭建了“何陋轩”和“玩易窝”。

龙场并没有变成1个消沉的地方,到成为了王阳明静心开悟,立地成圣的殿堂。

人生之道大体如此,让大家感到最绝望的时候,也便是磨炼自己的好时机。

1,在事上磨练,要以修身养性为主

王阳明也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唯有在逆境的磨炼中才能有所成就,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

它要求我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统筹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超越自我,而不是读死书。

真学问,我们可以称其为“学道”,即“坐而论道,起而行之”,这就是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常常被我们误解为是1种空想主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比如说王阳明曾经一度告诫自己的弟子:“别悬空虚想,要在事上磨练”。

在事上磨练,简单来讲,便是要将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在复杂的实际体验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以达到动静皆定的层次。

这种修行会使人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最终进入“不动心”境界。

2、守得住自己的言行,不要胡乱说话

言谈举止直接代表了1个人的素质如何,如果是1个说起话来毫无顾忌,胡乱去夸赞或批评别人的人,甚至是张嘴只会说起别人的闲话的人,这些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人始终要懂得分寸,拿捏好语言的界限,1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这就是常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的时候一句话可以成事,一句话也可以败事。

3,事事只有熬得住,才可以走到最后

有一首古诗是这样写的:“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人生如粥,熬出汁味。

一锅好粥,就需要精熬慢煮,才可以获得最浓厚醇香的滋味。

人生如一锅粥,一样需要时间和火候的熬煮,在我们加入不同的心情,融入不同的情感,这锅粥就有了酸甜苦辣的世间百味。

这当中的滋味,也只有在咱们认真品味之时,才可以领略到生活的那份平淡从容的优雅。

熬,是让我们走到最后的智慧。

评书名家单田芳,讲遍了今古传奇,却把人生总结为简单的一个字:“熬”。

身处逆境,只有苦熬方能挺住;遭遇危机,只有苦熬方能化险为夷;适逢险阻,只有苦熬才可以柳暗花明。

人生无须害怕煎熬,反而是要在熬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

阅遍尘世的人都明白,一时是决定不了一世的。一时的春风得意,或是一时的失落消沉,都不会变成你生活的主旋律。

只有淡定从容,处事冷静,可以“熬”得住的人,才算得上生活中的赢家。

真真正正的强大便是拥有1颗强大的心灵,真真正正的修行便是在磨炼和煎熬中慢慢成长。

我最喜欢读王阳明,这是因为他能教给我修心,能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找到出路,能让我学到许多人生的智慧,不至于活了大半辈子什么也得不到!

王阳明的心学远不止此,他的思想自从诞生以来,影响了千秋万代的文人雅士,包括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人,都是他的“门徒”,他们完善、弘扬了王阳明的心学。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括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许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是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咱们学到待人处事的智慧。

在了解王阳明人生经历和哲学智慧方面,可以阅读他的传记和语录,《传习录》+《知行合一》不仅有王阳明的智慧,还有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更像传记。关键是这两本书都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的,所以在我们看它的时候,非常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不管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