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每天进步1%!
来源:人民论坛网(rmltwz)
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或者说都有类似的语句表达了这种思想。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反者道之动”。
《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易经》把这个概念发挥得更加透彻。但真要领会这个意思其实不简单的,说说容易。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事物是永远在变化的,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刻。
苏轼也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生活中,可以引申为——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事物永远在变化,何必为眼前的一时不快而恼怒呢。
最初的阴阳概念应该还不是从四季中得出,而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得出,太阳是阳,影子是阴。也有说法是看日月交替得出。
辩证法不会像救世神话那般设定玄妙却无法触及的彼岸, 辩证法也不会为你望梅止渴期许下影影绰绰的果实, 但它会指引你,抓住现实生活去不懈探寻和开辟出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
《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的话,就能理解什么是无了。
《老子》四十五章也有类似语句:大盈若冲。
要自己去感悟、体会,是这种空的感觉。
全息思想可能在中医中应用较多。
比如耳朵、手掌、脚底都可以代表你整个人体。
在周易预测领域内也应用广泛。
中华文化看重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而不是给单个事物做无限解剖。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人体和自然界有很多感应,在此不多举例了。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其深刻的思想影响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以上五种思维方法均出自《易经》。
所谓共情能力,就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关于责任和担当的课; 关于敬畏自然的课; 关于人格底线的课; 关于应对危机的课, 关于独立思考的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