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贪不腐,却有一嗜好,百姓只好含泪把他送到刑场枪决
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大概就是人的性格了,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脑子里究竟是想的什么东西。清朝末期有这么一个官员,一心为老百姓办事,不贪图百姓一分钱,然而有一个嗜好却让人闻之色变,最后百姓只好把他枪决了。
这个人就是陈兆棠。陈兆棠是湖南人,出生于当地一个最显赫的名门望族,他的父亲陈士杰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的重要幕僚。陈士杰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将自己的几个孩子都托付给晚清一个有名的大儒王闿运。所以陈士杰的几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陈兆棠从小胸怀大志,文笔出众,且遍历名山大川,先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屈子祠等著名书院。然而满腹经纶的他却在科举这件事上屡屡碰壁。
试过几次都没考上后,陈兆棠就花钱捐了个五品同知,后任命为兴文县知县。不幸的是,还没上任,陈兆棠的母亲就去世了,不得不推掉官职,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孝期满了之后,好不容易又去当官,父亲又去世了,只好再次离任。陈兆棠的官途可谓是一波三折。终于,父亲的守孝期满,陈兆棠终于可以在官场上大展身手。为官的第二年,陈兆棠被调任威远县,在任期间,“判决疑狱,案无留牍,月余大治”,还自己捐钱给当地修建书院。被调到大邑县的时候,乡亲们都想让他留下来,且哭着把他送到了五十里外。
大邑县的治安不好,强盗盛行,于是陈兆棠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剿匪这件事上。当时大邑县有个一土匪头子很是厉害,好几任知县重金悬赏都没有抓到,陈兆棠上任后不久就把他缉拿归案,吓得别的土匪都改过自新,不敢再犯。陈兆棠在大邑仍然修建书院,还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学子们买书,有空的时候还到书院跟学子一起吟诗作对,因此很受百姓爱戴。成都知府听说他剿匪很厉害,于是就把他调到强盗更加猖狂的崇州。到了崇州,陈兆棠突然变得性情暴戾,不管罪过大小,只要是强盗,一旦抓住都把他杀了,一年能杀三百多个人。人们变得很害怕他。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匪盗变得更加猖獗,陈兆棠又从一年三百人变成日杀三百人,甚至误杀了不少无辜百姓。
武昌起义的时候,陈兆棠在潮州任职,革命军听闻他嗜好滥杀无辜,与实际就把他抓了起来。临行前,陈兆棠说:“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他明明知道自己滥杀无辜是不对的,但是还是要杀,当真是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