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的前世今生:颠覆你对非洲传统认知的一个阿拉伯国家

摩洛哥是摩洛哥王国的简称。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00公里。

说起非洲国家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沙漠、贫困、黑人、原始部落,狂野奔放且荒凉,自带一个大太阳,而摩洛哥这个非洲国家的西边是汹涌的大西洋,北边是温柔的地中海,与西班牙之间隔着著名的直布罗陀海峡。这样好的地理环境谁相信它是一个非洲国家,而且很多摩洛哥人说着法语,满大街都是浓郁的欧式风情,欧式风格建筑,经济不错,气候适宜,海滩迷人,如若你到了摩洛哥绝对颠覆你对非洲的传统认知,所以有人称它是“假的非洲国家”。

摩洛哥,一个地处非洲最北部的沿海国家,地理环境优越,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邻撒哈拉,西接大西洋,北部与葡萄牙和西班牙隔海相望。

由于占据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摩洛哥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却能历经战火,即使过了千百年,依旧屹立于非洲大陆,还赢得了"欧洲后花园"的美称。

摩洛哥在人力、国土都少于他国的情况下,是如何保卫家国独立发展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个神奇的国度,领略战火洗礼下的摩洛哥重生后的风采。

摩洛哥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摩洛哥经历了入侵者的浪潮,包括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但随着伊斯兰教的到来,摩洛哥发展出了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同时也保留了强大的入侵者。

柏柏尔的王朝

柏柏尔少女

702年柏柏尔人臣服于伊斯兰军队,并接受了伊斯兰教。即使这样,摩洛哥仍被外人统治,其中一些人是控制北非大部分地区的乌马亚德哈里发的一部分。然而在1056年,在阿尔摩拉维王朝统治下,出现了柏柏尔帝国,在接下来的五百年里,摩洛哥由柏柏尔王朝统治:阿尔摩拉维王朝(从1056年开始),穆瓦希德王朝王朝(从1174年开始),马林王朝王朝(从1296年开始),以及瓦塔斯王朝(1465年起)。

正是在阿尔摩拉维王朝和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摩洛哥控制了北非、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部分地区。1238年,阿尔摩哈德人失去了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穆斯林地区的控制,当时被称为安达卢斯。马里尼德王朝试图夺回它,但从未成功。

摩洛哥权力的复兴

在16世纪中叶,早期接管摩洛哥南部的萨阿迪王朝的领导下,一个强大的国家再次出现。萨阿迪人在1554年打败了瓦塔西德人,然后成功地阻止了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1603年,一场接连不断的纠纷导致了一段动荡时期,直到1671年阿拉利王朝的形成才结束,至今仍统治着摩洛哥。在骚乱期间,葡萄牙再次在摩洛哥站稳脚跟,但再次被新领导人抛弃。

欧洲殖民化

到19世纪中期,在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衰落之际,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对摩洛哥产生浓厚兴趣。在摩洛哥第一次危机之后召开的阿尔及利亚会议(1906年),正式确定了法国在该地区的特殊利益(德国反对),并且《非斯条约》(1912年)使摩洛哥成为法国的保护国。西班牙获得了对伊夫尼(南部)和泰图安(北部)的权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Muhammad Abd el-Krim的领导下,摩洛哥的里夫柏柏尔人反抗法国和西班牙的权威。短暂的共和国在1926年被法国和西班牙联合特遣部队摧毁。

独立

1953年,法国废除了民族领袖穆罕默德·伊本·优素福,但民族主义和宗教团体都要求他返回。法国投降,穆罕默德五世于1955年返回。1956年3月2日,法国摩洛哥获得独立。西班牙摩洛哥除了库达和梅利利亚的两个飞地外,于1956年4月获得独立。

穆罕默德五世于1961年去世,他的儿子Hasan II ibn Mohammed接替了他。摩洛哥于1977年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作为千年历史古国,摩洛哥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数次转换国教,但时至今日,摩洛哥国内依旧是以伊斯兰教为核心,摩洛哥的史书也可以依据信仰伊斯兰教的时间为节点,分为上下两册。这个历史的分割线就是公元789年,阿拉伯人统治了摩洛哥,自此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在这之前,摩洛哥都是以分散的部落形式立国的。

伊斯兰政权成立之前,摩洛哥还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称它为地球"小透明"也不为过,在群雄环绕之间,摩洛哥可以说是十分没有话语权了。因为地理位置上摩洛哥离希腊最近,所以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摩洛哥一直是充当迦太基的小弟角色,真正让其国内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要数首次"布匿战争"之后希腊战败事件。

在迦太基打了败仗之后,摩洛哥的当权者柏柏尔人开始不满足于"跟屁虫"的角色,是以当罗马制服希腊之后,摩洛哥与其合作,成功消灭了迦太基,从此"翻身农奴把歌唱",不仅不用受到希腊的强权压制了,还被罗马授予了"罗马人之友"的头衔,一时间风光无限。

不过柏柏尔人松散的部族式统治最终没能长久,在当权者去世之后,摩洛哥闹起了内讧,势力最大的朱古达趁乱干掉了其他小部落,吞并了大片的土地,自己独占了核心区域。这样明目张胆的称霸行为显然惹恼了一直盯着摩洛哥的罗马人,朱古达王位还没坐热乎就被罗马派兵剿杀了。

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摩洛哥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罗马、拜占庭、汪达尔等势力都曾染指过这片土地。时间一晃就到了公元八世纪,历史上统治摩洛哥时间最久的伊德里斯王朝出现了。

据《非洲通史》记载: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帝国异军突起,横跨三大洲,征伐占据了很多土地人民。但是强大的势力内部也并非都是一团和气的,没过多久,阿拉伯王朝的新旧势力就有了分歧。旧势力被新势力打败,输了的阿拉伯王室旧臣举家逃往了摩洛哥。

长期的国内混战让摩洛哥人民格外期待和平安定的生活,当阿拉伯旧臣伊德里斯来到摩洛哥后,他被柏柏尔人看作是强权势力的代表,一致推选他成为摩洛哥的新任统治者,历史上第一个伊德里斯王朝就这样建立了。

在伊德里斯王朝的统治下,摩洛哥当地居民渐渐接触到了伊斯兰教,尤其是伊德里斯二世执政之后,他对于伊斯兰教的大力推广,更是加速了的进度。伊德里斯二世与他父亲的温和管理不同,他明显不信任一心推举其父上位的柏柏尔人,更倾向于培植属于自己的阿拉伯势力。

正式执政之后,伊德里斯二世将王都迁到了当时摩洛哥的中心城市非斯,并在非斯设立了一个城中城,以此为中心全力传播伊斯兰教义,使伊斯兰教迅速成为了摩洛哥的国教,增强了民众的信仰统一性,巩固了自己的王权,伊斯兰教义让军士们的奉献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部队战力更加强化。

时至今日,非斯仍然是摩洛哥的"精神首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摩洛哥国人从各地聚集于此进行朝拜。非斯城内也保留着部分千年前的古城区,如今已被列为;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殖民者对摩洛哥的影响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葡萄牙、西班牙几乎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向摩洛哥内陆进逼,直到1525年,来自苏斯河流域的阿拉伯-萨阿德人,向欧洲殖民者发起进攻,并建立起萨阿德王朝,后来更替为阿拉维王朝。摩洛哥迎来了阿拉伯人统治的强盛时期。

1830年,法国入侵摩洛哥的邻国阿尔及利亚,在当地建立起殖民地。而西班牙也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推进,逐渐吞并摩洛哥北方领土。

法国也越过阿尔及利亚继续向摩洛哥入侵,最终法西双方签订协议,摩洛哥北部和南部归西班牙,而中部卡萨布兰卡与拉巴特归法国。

从此,西班牙和法国,就成为摩洛哥的两大保护国,直到1956年,摩洛哥独立,法国和西班牙所占的领地合二为一。西班牙也没有完全退出,还占据着摩洛哥北方休达、梅利利亚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岛屿。

由于长期处于西班牙及法国殖民统治之下,独立后的摩洛哥,仍然在各个领域和法国与西班牙有着紧密的联系。近一半的出口贸易和三成的进口货物来自西班牙和法国。

在军事上,摩洛哥和法国更是关系密切,大多数武器都向法国采购,少量从美国购买。2018年时,法国承建的非洲第一条高铁,就穿过摩洛哥,分别连接丹吉尔、拉巴特、卡萨布兰卡三座城市。

摩洛哥还在和西班牙共同修建一条海底铁路。该条铁路将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连接欧洲和非洲。

奠定基础的卫国战争

1578年8月3日,一场旷日持久的"三王之战"在马哈赞河边打响了。这一战的史称"阿尔卡萨基维之战",之所以被世人叫做"三王之战",是因为参加战争的共有两位摩洛哥国王和一位葡萄牙国王。战争的起因在于宗教信仰不同,激进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便兴兵边关,开启了对"异教徒"的讨伐。

16世纪的葡萄牙综合国力还是很强盛的,但因为长途跋涉征战的缘故,葡萄牙士兵到了马哈赞河之后就已经精疲力尽了,而摩洛哥人却占据着地理优势,在葡萄牙士兵劳碌不堪赶路时,他们早就屯兵守候,加紧训练可以制衡葡萄牙步兵的骑士方阵。

在正式战争打响之后,摩洛哥的骑兵火枪手迅速从两翼包抄葡萄牙步兵,限制步兵行动的同时,部分摩洛哥士兵趁此良机一举夺取了葡萄牙的炮火据点。

眼看形势不妙,葡萄牙统帅当机立断,让随行的德意志瓦隆雇佣兵团、英国卡斯提尔雇佣兵团和狂热的"冒险者"贵族兵团发动了反攻,摩洛哥士兵在他们密集的长矛攻势下不得不退回原地。葡萄牙将领看准时机向摩洛哥两个主力军团发动了袭击,但是早已突围的摩洛哥轻骑兵这时却已完成了对葡萄牙步兵的后方包抄。

被包围的葡萄牙军队逐渐陷入了混乱,军士们失去了应战的勇气,在摩洛哥人的全面反击中很快全面崩溃。葡萄牙经此一战,一蹶不振,它失去了赖以东征西伐的军队,几百名贵族成了摩洛哥人的阶下囚。许多贵族家庭卖掉华丽的衣服、银制的餐具和耀眼的宝石把俘虏赎回。

三王之战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摩洛哥来说,这场战役就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这次决定性的胜利解除了葡萄牙对摩洛哥的威胁,也减轻了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压力。

曼苏尔在克比尔堡战役中掳获了大批欧式武器,从葡萄牙俘虏获得了大笔赎金,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摩洛哥开始了一段辉煌繁荣的时期。

没过多久,摩洛哥人就开始利用被俘的欧洲士兵,南下征服了最后一个大的黑人帝国——桑海帝国。

身在非洲心在"欧"的摩洛哥

摩洛哥毗邻欧洲,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风俗文化上受到了欧洲巨大影响,包括假日传统、建筑风格、生活习惯等,透过摩洛哥居民的日常生活,我们仿佛总能看到欧洲文化的影子。相似的文化除了给摩洛哥带来欧洲军事上的威胁,还为它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旅游业盈利。

摩洛哥在独立之前曾经是欧洲统治下的附属国,历史遗留因素导致摩洛哥国内仍然留存着很多中世纪时期的欧洲风格建筑群,部分摩洛哥人也还沿袭着殖民时期的传统习俗,欧洲人来到摩洛哥从视觉上就会倍感亲切。

欧洲虽然是发达国家的合体,但是国民们却很少有攒钱的习惯。所以当欧洲人民想要在工作之余出去旅游放松,经济要素肯定是要放置在第一位考虑的。

摩洛哥离欧洲路程较近,交通十分方便,而且摩洛哥物价水平对比欧洲来说实在是过于便宜,这也是欧洲人民将其当作出国游首选目的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西撒哈拉的争议

当1976年西班牙从西班牙的撒哈拉撤出时,摩洛哥声称对北方拥有主权。南部的西班牙部分,被称为西撒哈拉,应该是独立的,但摩洛哥在绿色进军中占领了该地区。起初,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瓜分了这块领土,但当毛里塔尼亚于1979年撤出时,摩洛哥声称拥有全部领土。该领土的地位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许多国际机构,如联合国,承认它为非自治领土,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通称西撒哈拉,是一个位于北非西撒哈拉地区的阿拉伯国家。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声称拥有整个西撒哈拉地区的主权,但目前只能控制有关领土的20%,其余领土被摩洛哥王国所控制和划分为摩洛哥的“盖勒敏-塞马拉大区、阿尤恩-布支杜尔-萨基亚-阿姆拉大区、达赫拉-黄金谷地大区”。

历史悠久的摩洛哥在岁月的磨砺下依旧坚挺于北非之角,如今的它已经成了颇受世人追捧的度假胜地。

曾经的风霜艰险在一片歌舞繁华声中似乎已经被慢慢淡忘,但只要有心,依旧能发现摩洛哥浮华背后战火沧桑的影子,历史从未远离,它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萦绕在人类身边,时刻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热爱此刻所拥有的。

保留着君主立宪制的摩洛哥,既是现在的结晶,也是过去的缩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