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倭寇挑衅 迭次绝交

|每周五更新/廉克飞(撰文)|

聂士成抵达全州之后已经是七月十日,然后他发布告示,告示的基本意思是希望全州百姓奉法守公,各安生业,同享太平之福。随后,聂士成便回到牙山向叶志超报告全州事件已经全部处理完毕,建议撤队回国。全州平复,撤队回国按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叶志超以及李鸿章在此事上却一直踟蹰无措,此事说来话长,我们必须把时间退回到六月份重新来回看这件事。
其实从东学党起义军胜利还在发展之时,日本方面,特别是扩张主义者趁机大造舆论,促使政府出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认为此时是日本在朝鲜扩充势力的千载良机。可是从外交角度出发,“师出必须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陆奥宗光希望清政府出兵之后,日本伺机行事,独霸朝鲜。掌握军事大权的参谋长尤为积极,他派人搜集朝鲜国内情报,秘密进行战争动员。

陆奥宗光

当日本得知朝鲜政府已经请求清政府派遣援兵时,日本政府欣喜若狂。当时的日本首相是伊藤博文,此时此刻他正陷于危机之中,伊藤博文所面对的问题是,要么他和他的内阁全都辞职,要么解散议会;二者必居其一。而且,他本人已经决意采取后一种手段。
可是这突如其来的朝鲜动荡不仅使政府排除上述两种手段有了可能,而且提供了把国内矛盾转向国外的绝好时机。因此,内阁成员莫不同意出兵朝鲜的计划与主张。于是,伊藤立即派人召集内阁成员召开会议,对出兵朝鲜问题作出了秘密决议。伊藤随即携带此项秘密决议进宫,上奏于明治天皇,得到了裁可。
当天夜里,日本方面就做出了决议:日本出兵,必然要与清兵发生对抗。中国所派军队当不至于超过五千人,而日本要居于必胜地位,需要六千至七千兵力,如果中国进一步增加兵力,日本也要增派一个师团。因此,应作派出一个师团的准备,而首先派出一个独立混成旅团。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军全面学习西方特别是参照旧德国陆军,别出心裁地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师团是日本最基本的战术兵团,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共建立有12个师团,每个师团约有1.2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又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级别。独立混成旅团是日军的一种旅团编制,不隶属于某个师团,执行独立的战斗战役任务,配属了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单位,配备轻便步兵武器,为战术单位,便于山地作战。
明治天皇不久就批准向朝鲜派出一个混成旅,并且下达了扩充兵源的旨令。十几天之后,混成旅团先头部队到达仁川,此时,汉城非常平静,日本突派大军压境,颇引人注目。各国驻汉城公使对日本的举动无不吃惊,而且持有异议。在这种外交的压力下,日本驻朝鲜大使大鸟圭介才主动同袁世凯商谈双方撤军问题。几天之后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即就分批撤军的问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只差双方互换公文了。
但是,这都是假象,一切都是假象。事实上早在两天前,大鸟圭介已经接到了陆奥宗光的电令,不仅反对从朝鲜撤军,而且明确指出“关于对朝鲜将来之政策,日本政府不得已要采取强硬之处置。”
撤军谈判进行到第五天,日本抛出了一个解决朝鲜内政的方案,那就是由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日本之提出此案,是想既把清军拖在朝鲜,又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以达到进一步挑衅的目的。
在此阶段中,李鸿章和总理衙门皆据理驳斥日方提案。李鸿章认为中国与日本都不能干涉韩国内政,而应该由韩国自行清厘,总理衙门也告诫日本:元“朝鲜有其自主之权,不得对其内政滥加干涉。”在谈判中通过斗争来保全和局,坚持了原则立场,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日本决心挑起战争这一点,李鸿章并无充分的估计。他不是加强战备以保全和局,而是用绥靖手段以求和局,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李鸿章在已觉察日本怀有“侵夺之谋的情况下”,不作军事上的充分准备,以立于不败之地,而想依靠外交上的折冲尊俎来保全和局,当然只能是一种幻想。到六月二十二日,日本政府发出第一次绝交书,强硬地表示:设与贵政府所见相违,我断不能撤现驻朝鲜之兵。
在朝鲜,袁世凯与大鸟圭介的交涉已告终止,而在遥远的首都北京,总理衙门与另一位日本大使小村寿太郎的谈判表面上还在进行。他们之间一共进行了两次会谈,在这两次会谈中,中国方面都以避免他国出兵为词,强调两国撤兵的必要性。而日本方面需要的只是挑衅的口实,不是用道理可以使其转变立场的,其结果也就不难预期了。
到七月十四日,日本驻北京临时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送来了日本政府的照会,这就是陆奥宗光的所谓“第二次绝交书”。其中,不仅断然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双方共同撤兵的正当要求,还倒打一耙,预将挑起战端的罪责推给中国。
其实在谈判过程中,驻扎在朝鲜的聂士成就曾经发来一封电文,电文的中心意思是主张实行退却。
这位被日人誉为“计划战略常以勇敢”见称的将领,为什么主张退却呢?这就是因为兵无常势,而要逐步地在军事上变被动为主动,只有采取兵法所说的“避实就虚之计”。这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战略退却。在军事上已失先著的情况下,应该说实行战略退却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果聂士成的意见被采纳,则中国不仅在军事上可改变不利的处境,而且在政治及外交方面也将居于主动的地位。对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计划来说,必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可是李鸿章未能当机立断,再一次失去撤军的大好时机。既不加强战备,从军事上争取主动,又不能及时撤军,从政治上争取主动,只能一味迁延不决,越来越陷入被动。
如果中国军队一且撒离朝境,那么,日本不仅在外交上更加孤立,而且想把清军拖住的阴谋必然破产,其精心策划的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方针提不出来了。当然日本尽管还会玩弄各种花招,但要想依赖于挑起衅端则势所难能了。
就在七月十四日,日本递交了“第二次绝交书之后”,光绪下旨,一面让驻扎在牙山的叶志超选择有利地形,以赴戎机。另一面,命令李鸿章抓紧筹备战事,并且要派兵奔赴朝鲜支援接应叶志超部。
李鸿章接到圣旨之后,仍然还是相信所谓的“万国公例”,他告诫叶志超,日本虽然竭力预备战守,但是我们不先和他们开战,相信他们肯定不能先动手,这是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就理亏。所以,派遣少量部队支援只是摆摆样子。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李鸿章派遣增援牙山的兵力只有两千人,恐怕海路危险,李鸿章租用了外国三艘商船,这三艘商船的分别是爱仁号、飞鲸号、高升号,三艘商船把士兵分批运到牙山。

运兵商船高升号

当三艘商船载兵赴朝之际,其实日本军方早已经得到消息,高升号起碇当天,日本政府走向战争行动的时间表已经准确地制订出来了,停泊在港口的日本联合舰队,只等大本营一声令下,便可以向北洋舰队的实行攻击了,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海战即将拉开帷幕,平静的黄海即将迎来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两国的国运进程,一盛一衰,一强一弱,百年国运,由此而始。
待续…
END
(0)

相关推荐

  • 照相机镜头下的近代中国(三七):原来早在1894年侵朝日军就已经实施了仁川登陆——日军随军摄影跟拍

    1.1894年9月,日本,日军在万里仓本部. 2.1894年9月,日本,日军万里仓营地--白色的应该士兵居住的行军帐篷吧? 3.1894年9月,朝鲜,侵朝日军设立在仁川公园的营地. 4.1894年9月 ...

  •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苏天雄奋击董文渊

    第一百二十三章 苏天雄奋击董文渊 九月三日,六王争鼎赛的第三战,卢辉对方绍钦.他们二人在一九三五年的华东,华中队对华南比赛中,方绍钦以一胜一和击败卢辉.但比赛的积分,卢辉得五分居第四名,方绍钦得四分居 ...

  • 推十书 | 刘咸炘:《孟子·离娄篇》上十三章综义庚申

    <孟子·离娄篇>上十三章综义庚申 刘咸炘著 孔子述大学之道,修身齐家而国治天下平.曾子述以十章,子思又述其要.语日: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 ...

  •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这一章短小精悍 ,内容值得考究,值得记下. 下列出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人贵自 ...

  • 『中医偏方精品』第十三章 月经疾病

    第十三章    月经疾病 一.痛经 凡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发生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生活.劳动者,称痛经. 痛经患者的症状以腹痛为主,多在月经来潮第1-2天出现,以下腹阵发性绞痛为多见;亦可出现胀痛.坠 ...

  • 『中医偏方精品』第二十三章 美容美发

    第二十三章  美容美发 一.减肥轻身 1茶消脂健美 用料 茶叶适量. 制法 沸水冲沏,待茶浓时饮用. 功效 消脂去腻,提精神.肥胖欲减肥之人,常饮有效. 2乌龙茶消脂益寿 用料 乌龙茶3克,槐角18克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本章有三个层次. 一.京城团聚. 二.徐州治水. 三.文坛第一. 苏轼从密州调离,本来是去山西的河中为官.古代官员任职都要回到京城述职.于是苏轼经过济南进京,但是没有能见到住在济南的弟弟,因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本章的主题词是"为民请命". 苏轼就像一个独行侠,一个人战斗,想要改变吏治,但却失败了.他也没能让朝廷采取好预防措施,解决大饥荒.但是这一章里写到的两年,终于拨开云雾见 ...

  • 王辉明:稀 奇十三章之挑干精

    东山有坪,名曰东山坪. 从窍角沱江边码头舍舟登岸,拾级而上,迎面有道横亘半山腰的青石坡,其广大不知好多里.辗转上得坡来,却是一片平地,有条长约数里的大街,就是大佛段正街.正街一头连着弹子石,一头通往大 ...

  • 将军不容易 第二十三章 救人

    文字丨 夜雨潇潇到天明 图丨北堂文学舍 将军不容易  第二十三章 救人 不久之后,大壅军营,楚子珏下了马就匆匆忙忙抱着谢容跑向营帐,同时吩咐风澜,"去把霍老叫过来." 风澜神色微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