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谚语解~20
武林流传 / 徐纪注解
入 门 法
“ 五趾不抓地,抓地在发劲 ”。
忽雷架语说明“足心含空,五趾抓地”的武谚,不是常态。 而应该是全脚放松,“五趾不抓”。 等到要落地生根 / 入地三尺以“发劲”时,才进行“抓地”的操作。 才是“五趾抓地”的正确解释与操作的方法。
“ 起如刚钩,落如钩杆 ”。
形意拳语。 形容拳之“起”、“落”,不但强悍“如钢”,而且劲兼出入,去则如“杆”,而含回意曰“钩”。 矛盾统一,一招多能,斯可以多变多能,攻防自如也。
套 路 藏
“ 会不会,金刚三捣捶”。
陈式太极拳语。 意谓看人打拳,不必练完全套六七十个招式,才知其高低深浅。 而是只要看他开拳之后,隔几招就出现一次的三个“金刚捣捶”;才一小段,而此人之功力,已可见矣。
“ 形意没跌跤的”。
不是说“形意”拳不致于“跌跤”,而是在叮咛凡习“形意”,站三体式桩,练槐虫步走,心在脚底下,步步必生根... 那、当然就不致于“跌跤”了。
实 战 诀
“ 我身有病是敌资,心存成见被人欺,不学空化难为守,功夫不到终是迷”。
“有病”指空隙、破绽,乃“是敌资”。 必在固定的攻防招式之外,习练搭手实接,使人落“空”,“化”而走之,斯为可行。 否则,徒知死法,“功夫不到”,拳到用时,始“终是迷”也。
“ 拳不伤人,械不取命”。
有二解:一说是习武亦要留意安全。 打“拳”以不伤人“为”度。 用“械”,更勿“取命”认真。 而、另一说解则在强调武术之本来,打“拳”用“械”,必须以“伤人”为宗旨,以“取命”为目标。 否则,认为从心态上起,就不是真在练武了。
“ 胜在进步,不败在退步”。
忽雷架语。 前句人人能解,而重在后一句的意涵。 “不败”尚非本旨,旨在以“退步”占势位以取“胜”。 “退步”不是回避、逃躲,而是回环、挪移。 引人入我阵中,非唯“不败”,且以取“胜”。
“ 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三节”有多解,一说是左右中三门,一说是上中下三盘。 而、另一解则是拳、肘、肩之连环使用,互相变化,使人“不见形”,难防御。 倘若“如影”可“见”,“不为能”矣。
“ 好手打不了跑手”。
拳法再“好”,也“打不了”人家“跑”了,不同你玩。 “跑”不是奔“跑”,“跑”走。 而是收势歇招,不争胜了。
“ 手手相印”。
“印”是“印”合,每一“手”每一“手”,绝不单行,而要与下一“手相印”相符。 意谓:单招是不高明的,是不成立的。 实战一启,“手手”连攻。 而且不是个别的攻打、出击,更要能相互为用,斯为胜机。
兵 器 架
“ 兵器是手臂的延长”。
“兵器”在握,其所“延长”的,不是指其增生的长度。 而是指习武之人,必先操作其身手、腕也、肘也、肩也,灵化自如之后,再以如此之“手臂”技能,以操“兵器”。 斯为可行,斯可成就。
“ 桐城三点棍,打遍天下竟取师不能混”。
自夸之语,不值得传扬。 留置在此,以为武林自夸自擂之一证。 而、似乎之武界夸饰之词,尚不在少。 “三点棍”可取,“打遍天下”就过了度了。
内 外 功
“ 练功容易养功难”。
“练功”怎么可能“容一”!? 然而,比诸功力成就,而日益衰老之人生境况,则久“养”吾“功”,使不衰退/ 或是缓退一些,则“养功”实更“难”于“练功”也。
现 代 化
“ 朝圣而不取经”。
大陆开放,侨美的中国武师们,急忙忙地回访。 有武林盛传的名山名寺,有自家门派的发源宝地。 然而,十之八九,大失所望... 于是,在美国武林,流传了这么一句话来,意谓:祖国山河,乃是家园,还是要回去“朝圣”的。 至于“取经”嘛,请问这些江湖杂耍,装神弄鬼的寺也山也,有啥“经”之可“取”呢!? 真正是言之可慨,思之可耻!
地 雷 区
“ 把式人前短少,如同拜海栽花”。
一是讥人“短少”正确之练法,再练也没希望,如同水中捞月。 另一说解则是武术界恶劣之传统,重在“人前”二字。 意谓当众公开所练之“把式”必须刻意地藏头露尾,“短少”其真功实旨。 如此,使窃技盗术之辈如水中“栽花”,保管落空无用。 以致于今日幸存之武术,只有表面文章之套路,而无功法,亦无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