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李牧巧施美马计
李牧巧施美马计
今天咱们说的故事,很好玩,战国名将李牧巧施美马计,美人计听说过,美马计反倒稀奇,而且还被后世的名将照葫芦画瓢,又用一次,也是是获得成功。
战国时期的赵国,处在是一个四战之地。赵国和周边的邻国韩国和魏国原来都是是晋国的公卿,后来三家公卿势力强大,最终三家瓜分了疆域广大的晋国,各自建国。因此,彼此间历史渊源深,彼此戒备也极深。可谓有合作,有共同的利益,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再加上还有一个强秦也是紧邻赵国,虎视眈眈。此外,赵国的腹地还有一个中山国,经常靠着齐国的支持在赵国境内劫掠。此外,赵国的西边和北面经常有草原民族诸如林胡,娄烦,匈奴的入侵。
因此赵国建国开始就是刀兵不断,赵人尚武,也多出名将,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制,逐渐形成了军事贵族参加的统治上层集团。战国时有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可见赵国名将能与秦国平分秋色。同时,赵国的乐毅和乐剩兄弟,赵奢,也是战力爆屏的大将。
李牧,是赵国人,自幼从军,一直在赵国北方抵御游牧部族匈奴的进攻和袭扰。李牧后来成为驻守北部边境代郡,雁门关一代的军事主官。李牧认为匈奴骑兵机动性强,非常凶悍,而赵军是步兵为主,对匈奴的骑兵部队以守为攻才是上策。他在主管北部边防时,很重视对士兵的训练,同时善待士卒,重视培养来自基层的忠勇之士作为官员。他对于来往的商贾收税,并把钱粮掌握在自己的公署,用于采购马匹,训练骑兵,修建警报系统,并增加专门的防卫侦查人员,及时发现匈奴的骑兵,并及时发预警。李牧深知赵军还需要养精蓄锐,尽量防守敌人,减少自身损伤,他不允许士兵与来犯的匈奴骑兵硬碰硬的交战,收到警报,赵军就要退入营垒,不许出战。十几年间,李牧的防守政策也让匈奴军队越发轻视李牧带领的赵国军队,他们认为赵军将领是个胆小鼠辈,不敢与匈奴交战。
匈奴多年的抢掠基本都没有赵军出来交战,慢慢的匈奴军也就有些懈怠。又一次匈奴出来打秋风,结果看到退回到营垒的赵军,求战不得,他们竟然在雁门关外只隔着一条小河的山坡上放牧战马。李牧在巡视过程发现了这个情况,看到匈奴的战马膘肥体壮,眼馋的很,就在思量,要是把这军马给夺回去,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如果开城门派兵去抢,估计没等过河,匈奴人就会把马赶回自己的大营。一连多日,李牧都琢磨想个什么办法能把这军马夺回来。他看看自己的马,又看看匈奴的马,忽然,计上心头:匈奴的雄马多,我们如果赶着母马出来,母马的嘶鸣就能把匈奴的雄马给吸引过来。
第二天,李牧从军营中挑出几百匹母马,牵出城外拴在树林中。没多长时间,母马就嗅到河对面的雄马的气味,不断嘶鸣起来。而小河那边的雄马听到嘶鸣,不断地骚动张望起来,不一会儿,有几匹胆大的雄马就开始穿过小河,奔树林而来,紧接着整个马群也嘶鸣骚动,跟着越过小河,也奔向树林的母马,匈奴人也慌乱无法控制马群。赵国的兵士早就等在树林,顺势就引着马群都回到雁门关内了。李牧巧施美马计,获得数百匹优良的匈奴战马。而匈奴将领愤恨无比,带兵前来攻击,不料,李牧早就安排伏兵,乘敌不备发动袭击,又获一战胜利。
几百年后,唐朝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名将李光弼与叛军史思明在河阳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叛军自持兵强马壮,轻视唐军,每日也都派人去河边给战马沐浴。李光弼看着敌人的战马,忽然想到战国时李牧的美马计,就决定再用一次,把敌人的战马都给栓到自己的大营里。李光弼选了500匹母马,其中有几百匹是带着小马驹,他让兵士把小马驹拴在城内,等叛军史思明出来牧马时,把500匹母马都驱赶到河边,史思明的军的雄马听到母马的嘶鸣,自然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就奔向唐军的母马群,而叛军其余的母马,也恋栈的同伴,不少也跟着过去了。唐军中的母马记挂自己的幼儿,就又奔回唐军的营寨,这样大队马群都跟着回到唐军的营寨。唐军因此得到几千匹战马。
战争即使武装力量的的较量,也是将领的智慧的比拼,智慧与武力的结合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孙子兵法总结的各种战争经验和策略,智慧的领导者往往能根据情况和环境活学活用,演变成更多的奇思妙计。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希望给你有点启示。
学习古人智慧,精彩自己人生,咱们下期再见。